雲課堂,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實驗中學的教師通過“雲課堂”給學生上課。
初寶瑞攝(人民視覺)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大賽巷小學的學生通過“雲課堂”與偏遠鄉鎮的丫角小學的學生一起進行韻律操活動。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形式豐富的課程設置、琳琅滿目的主題視頻、名師匯聚的優質資源、交互性強的課後互動……信息網絡化浪潮之下,匯聚多樣化網絡課程資源的“雲課堂”正以優質內容積極服務於人們的學習需要,併為各地中小學教育工作提供教學新途徑。隨着越來越多的資源集結於數字化教育服務平台,“雲課堂”對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大有裨益。
解決教學的“急難愁盼”
今年3月28日,由教育部指導的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其集成了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就業服務資源等各類信息內容,為“雲課堂”模式教學提供集約化的平台基礎支撐,也讓學校教學工作擺脱了時空限制。
“我喜歡在電視上看‘雲課堂’,一些沒聽懂的知識點我可以反覆觀看,還能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就讀於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實驗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明悦説。
防疫期間,“雲課堂”教學模式在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還保證了教學質量。打開電視,點擊進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選擇當天課程安排的視頻版面,觀看相關“雲課堂”內容資源;課後完成當天的“智慧作業”,上傳“一起作業”平台,老師精心批改後反饋評閲意見……“雲課堂”的數字化教學形式讓明悦在家也能學得好、學得豐富,解決教學的“急難愁盼”,學習流程便捷高效。
啓動“雲課堂”教學模式之初,明悦的母親丁女士擔心“光看電視來學習,不如老師在現場講課的效果好”。但在陪孩子共同觀看相關課程後,質量上乘的數字教學內容打消了丁女士的疑慮。“平台邀請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優質教育名師,老師們上課講解生動細緻、知識點解析深入淺出。”丁女士説,“雲課堂”模式能夠不拘泥於時空侷限,很好地幫助班級老師對孩子進行教學。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華中)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教育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應探索數字化條件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助力之下,“雲課堂”將進一步釋放網絡智能化時代的活力,帶動“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教育資源“雲”上共享
在“雲課堂”模式下,優質教學資源依託電子媒介和“雲平台”實現了更廣範圍的傳播與共享。對中小學教育而言,學生和教師皆可從中受益,教學手段完成了數字化時代的轉型升級,有利於提升中小學整體教育質量。
“課程質量整體不錯,許多都是名校很出色的老師,思路清晰,拓展的資料也比較豐富。”在北京市某高中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的王老師平常會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等相關渠道探尋教學思路,充實完備教學教案,同時還會建議班級學生圍繞相關知識點,在平台上搜索有幫助的資源內容,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分享討論。“我認為‘雲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並不侷限於課堂本身,而是能夠通過課堂內外與線上線下的交互,有效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雲課堂’模式融合運用於日常教學工作之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還實現了知識的‘共創’。”王老師説。
江西南昌某中學的英語教師錢老師説,她所在中學會組織教師參與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教師研修,“這有利於提升我們教師團隊的備課和教學水平,也啓示我們如何運用好這些網絡資源,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初,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總瀏覽量近40億次,總訪客量約6億人次。業內人士認為,優質課程在互聯網時代實現了多元共享,相關數字教育平台和教學資源充實了“雲課堂”,也建立了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這有利於整合優化並盤活國家優質數字化資源,讓數字化教育公共服務成果普惠大眾,從而開拓網絡時代的教學新模式,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研究員徐曉明認為,教育數字化可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優質教育資源的區域、城鄉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互聯網+”背景之下,“雲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國家數字化公共服務的重要表現形式,有利於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隨着教育扶貧的不斷深入,“雲課堂”來到欠發達和偏遠地區的學子身邊,讓優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全民共享。在“雲課堂”操作觀看設備、直播衞星接收裝置等基礎性設施搭建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雲課堂”在“雲端”為孩子們打通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有效緩解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難題,進一步鞏固教育脱貧攻堅成果。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為例,“雲課堂”總計覆蓋當地20所學校28個班級5000多名學生,推動了當地教學質量提升與教育事業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專家認為,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開展有利於建設數字中國,“雲課堂”教學模式將為中國教育事業的數字化建設注入更多活力,推動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協調,從而促進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