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正值秋季招聘,有關“第一學歷”歧視的問題再次引發熱議。
讓眾多畢業生碰壁的“第一學歷”到底是什麼?招聘中的“第一學歷”,其實是指大學畢業後獲得的第一張高等教育文憑。
今年9月,教育部在官網回答網友問題時表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這是2014年以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第二次正面澄清同一問題。也就是説,“第一學歷”這一概念純屬子虛烏有,更不應成為畢業生求職的無形門檻。
本應注重“能力認證”的招聘,為何只看“第一學歷”?這一現象的產生,有多方面因素。最直接原因是一些用人單位為了節約時間成本,人為設置了一些不合理的選拔標準。
將“第一學歷”與“能力認證”劃等號,甚至衍生出學歷歧視鏈,本身毫無依據。據教育部預估,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首破1000萬。如果純粹依賴“第一學歷”識人,對畢業生和企業將是“雙輸”局面。同時,“第一學歷”歧視將進一步導致人才評價體系的僵化,不利於優秀人才脱穎而出,不利於國家和社會的整體進步。
打破“第一學歷”,推崇“能力認證”,勢在必行。要徹底扭轉“第一學歷”歧視,首先需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打破學歷的門檻,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將畢業院校、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條件,探索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其他招聘單位也應當擯棄“第一學歷”崇拜,真正讓每一個應聘者都能夠有公平的機會,為每一個崗位選拔出最合適的人才。作為應聘者自身,也不該有“第一學歷定終身”的想法,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要求切實維護、保障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爭機會。
一個人的學歷只代表過去,而能力才代表未來。惟有各方合力,才能讓全社會都更關注“能力認證”而非“第一學歷”,才能讓“一考定終身”的焦慮得以紓解,才能讓知識價值更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