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翻譯:郭大成
在一般人眼中,波蘭這個國家似乎總是籠罩着一層悲劇色彩。無論是肖邦的《波蘭永不亡》還是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都給人們心中留下了悽愴悲慘的印象。就波蘭歷史而言,三次慘遭瓜分的經歷與納粹德國侵略者的殘酷暴政也為這個國家蒙上了“失敗者”的色彩。但事實上,波蘭這個國家也有着偉大的過往與充滿希望的現在。本書就從梅什科一世開創波蘭王國起,講述了波蘭這個國家一千多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
波蘭裔英國曆史作家亞當·扎莫伊斯基以生動和充滿激情的方式鋪展開這部歷史畫卷,分析講解波蘭歷史中的諸多史實,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國際背景之中來討論。之後,作者走入當代,為讀者展示了在波蘭人民歷盡艱辛重獲獨立與統一之後,又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過程中面臨着怎樣的挑戰。
以下內容經授權選自該書第20章: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作者: [英] 亞當·扎莫伊斯基
出版社: 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譯者: 郭大成
出版年: 2019-9
希特勒對波蘭發動的閃擊戰,掀開了戰爭史上新的篇章。9月1日,大約150萬德軍從北部的東普魯士、西部的德國本土,以及南部的斯洛伐克三個方向入侵了波蘭。他們擁有2700輛坦克和1900架飛機的支援,並很快掌握了制空權。波蘭只有大約30輛坦克,空軍只有392架飛機,無法和德軍抗衡。德軍的8支先頭部隊很快衝破了波蘭的防禦體系。德國空軍在空中不停地轟炸道路、鐵路、橋樑和城鎮,地面上的德國軍隊也毫不停頓地向前猛衝,從側翼包抄了還在原地防守的波蘭軍隊。
波蘭的武裝力量大約有100萬人,但由於英、法扔抱有在最後一分鐘達成和約的幻想,在他們的要求下,波蘭推遲了全面動員,因此戰爭爆發時大量波蘭軍人並未到達前線,多數部隊在只有2/3員額的情況下就投入了戰鬥。再加上波蘭防禦計劃過於僵化,使得波蘭陸海空三軍的潛力都無法發揮出來。德軍無休止的轟炸造成了戰場的巨大混亂,而試圖歸隊的士兵和德軍“第五縱隊”的活動又進一步惡化了情況。到9月6日,波蘭統帥部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到9月10日,德軍已經佔領波蘭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地區。9月14日,華沙遭到包圍。
驚魂方定,波蘭指揮官們立即開始以巨大的決心發起反擊。塔德烏什·庫切巴將軍指揮的波茲南集團軍及波莫瑞集團軍殘部在庫特諾激戰兩天,成功阻擊了德軍。隨後他們撤退到維斯瓦河和布祖拉河一帶,在這裏依靠地形優勢和其他部隊的支援進行了一次反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從而為其他撤退的波軍部隊贏得了喘息的機會。為避免被合圍,波軍司令部不得不下令部隊向利沃夫方向撤退,背靠波蘇和波羅(羅馬尼亞)邊界設立新的防線。波軍司令部認為蘇聯應當能保持中立,而羅馬尼亞一直和波蘭關係良好。在波蘭東部農村環境居多的地區,坦克和重炮兵的價值相對較低,波蘭軍隊將可以削弱德軍優勢,從而更好地迎戰德軍。但是9月17日,蘇聯紅軍攻入了波蘭東部,而羅馬尼亞方面也傳來消息,在德國的壓力下,羅方斷絕和波蘭的同盟關係。在剩下的一角國土繼續抵抗是不可能的。波蘭政府、波軍總參謀部和附近的部隊穿過了波羅邊境,以便在境外堅持抵抗。他們同時帶走了波蘭的黃金儲備。華沙自9月14日被包圍後,堅持了兩週最終投降;格但斯克附近的黑耳半島上的波軍堅持到了10月2日;克萊貝爾格將軍的波列西耶獨立戰鬥羣經歷了德蘇雙方的兩面夾擊一週後,於10月5日在科茨克投降。在全國各地,小規模部隊的抵抗一直持續到1940年春季,此後殘餘的武裝力量轉入地下活動。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1939年9月,從空中拍攝的德軍空襲波蘭某地炸彈爆炸的場面。
九月戰役通常被描繪成英勇的失敗,而槍騎兵對坦克衝鋒的場景更是成為這場戰役的典型剪影。這個形象讓人們很難理解。在1939年9月,沒有一支歐洲軍隊能抵禦德軍的進攻。此時的德軍在戰術和火力上都具有壓倒性優勢。英國和法國的參謀們都一致認為,在德軍的進攻之下,波蘭只要抵擋兩週就足夠了,這段時間足夠法國將90個師、2500輛坦克、1400架飛機投送到事實上毫無防禦的德國萊茵河防線之內。但是法國人什麼都沒做,而英國皇家空軍的行動也僅限於飛到德國城市上空扔傳單。最終結果是,波蘭人將德國人拖住了三個多星期,而且要不是蘇聯從背後發起進攻(現在歷史學家知道,如果法國進攻德國,蘇聯就不會進攻波蘭),波蘭人還能支撐更長時間。儘管有諸多不足,波蘭軍隊仍然證明了自己的勇敢,並且讓德國付出了比1940年西線英法聯軍更大的人員和裝備的損失。德軍傷亡總計為4.5萬人,並損失了300架飛機、993輛坦克和裝甲車輛。但波蘭的代價是20萬人傷亡。
上面的數字只是軍人的傷亡,還不包括大約1萬死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或者巡航的德軍戰機為散播恐懼而隨意掃射的波蘭平民。這一數據也不包括波蘭西部數以千計的地主、牧師、教士、醫生、警察等等,以及他們的家人,死於向前推進的德軍的屠殺。這成為後來德國在波蘭西部地區(日後成為納粹德國的瓦爾特大區)種族清洗的前奏。
10月,波蘭被兩個佔領者瓜分。面積較大的蘇聯佔領區被蘇聯正式合併,接下來幾個月中,大約170萬名居民被送往西伯利亞或者俄羅斯極北地區的勞動營。德國吞併了波莫瑞、西里西亞和波茲南地區,這些地方成了德國本土的一部分,而其他被征服的領土被劃為波蘭“總督轄區”(General gouvernement)。該轄區事實上就是殖民地,希特勒的律師朋友漢斯·弗蘭克坐鎮克拉科夫的王室城堡對這裏進行統治。他宣佈波蘭這一概念將從人們的腦海中被抹除,而那些逃過滅絕命運的波蘭人也只能在第三帝國的土地上給日耳曼人當奴隸。
這個過程很快開始了。同樣在波蘭總督轄區,神父、地主、教士、律師,所有接受過教育或者有影響的精英或者被槍決,或者被送往奧斯威辛的集中營—其所在地已按照德語被改名為“奧施維奇”。這一行動的目的是消滅波蘭社會的上層,只留下無人領導、只能服從的普通勞動力。
德國人制訂了一個巨大且邏輯令人費解的人口重新安置計劃,許多人據此被扔進列車送往其他地方。在接下來的5年裏,大約75萬德國人被送入第三帝國吞併的原波蘭領土,同時,40萬名波蘭人從這裏被送往波蘭總督轄區,另外還有33萬人被處決。總的來説,大約200萬波蘭人從第三帝國本土被送往波蘭總督轄區,同時,波蘭總督轄區還輸出了280萬人作為奴工。被認為看起來像雅利安人的波蘭兒童遭到綁架,並被當作日耳曼人撫養長大,這樣的孩子總數達到20萬人。納粹德國在波蘭的土地上建立了大約2000座各種類型的集中營,其中除了波蘭人,還關押着來自歐洲各地的犯人。
波蘭的猶太人單獨遭到了特殊對待。在小鎮和村莊,國防軍或者跟在他們後邊的特別行動隊將猶太人集中起來進行槍決,有時將他們關進木造猶太會堂然後一把火燒死。在大城市中,猶太人被迫在衣服上戴上黃色的大衞星標識,並且被趕進特定的區域,即所謂猶太隔離區(Ghetto)集中居住。1940年5月,羅茲的猶太隔離區被徹底封閉,隨後華沙等其他城市的猶太隔離區也如法炮製。從1942年起,被困在猶太隔離區的人們開始逐步被送到各地的滅絕營—特雷布林卡、馬伊達內克、索比布爾、貝烏熱茨、奧斯威辛–比克瑙等進行屠殺。共有270萬有猶太血統的波蘭公民遭到殺害。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奧斯威辛集中營
正常的生活已經變得不可能。學校遭到關閉,劇院、出版和其他娛樂活動也被禁止。所有不能為德國戰爭機器做出貢獻的研究機構統統被停辦。人們生活的情況一言難盡。被佔領的生活不僅是難以言説的殘酷,也充滿讓人不安的混亂。無數德國軍事、警察和民政部門各自獨立運作,造成了一種混亂無常的氣氛,使得人們處在長久的恐懼之中。這破壞了社會的氣氛。就算普通平民沒有通敵行為,德國人仍然能找到人充當間諜或揭發莫須有的罪名。然而,國家中的大多數人仍然堅持利用積極或消極的手段抵抗,似乎戰敗只是一個小小的挫折。
在穿越波羅邊境後,波蘭總統莫希齊茨基和他的政府中倖存的成員被羅馬尼亞扣留。在1939年9月的最後幾天,他任命原參議院議長瓦迪斯瓦夫·拉奇凱維奇作為他的繼任者。9月30日,拉奇凱維奇在巴黎組建了新政府,總理由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將軍擔任,後者同時兼任波蘭武裝力量總司令。同時建立了包括所有主要黨派代表的人民委員會(Rada Narodowa Rzeczypospolitej Polskiej),帕德列夫斯基擔任象徵性的主席,實際負責人由波蘭農民黨領導人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擔任。流亡政府很快得到了盟國的承認,並利用從東歐逃出的波蘭逃亡者以及在法國和美國招募的波蘭裔志願者,繼續重新組建波蘭軍隊。
到1940年6月,波蘭流亡政府的軍隊擴展到了8.45萬人,編成了4個步兵師、2個旅以及1個裝甲旅,還有一支9000人的空軍部隊和1400人的海軍部隊。一個波蘭旅參加了在挪威納爾維克的登陸戰,但不幸戰敗;2個師、2個旅、150名飛行員參加了1940年6月的法國戰役。波蘭陸軍的3/4損失在了當年秋天的法國戰役,但是剩下的人繼續跟隨流亡政府前往英國,並在這裏進行整編。
在英國,另外一些從波蘭戰役中倖存的部隊加入了流亡政府軍隊的行列,比如原波蘭海軍的三艘驅逐艦和兩艘潛艇之前成功溜出了波羅的海,並來到英國加入皇家海軍。數以千計的波蘭人想盡辦法,各顯神通,通過不同路線前往英國。到1945年,和英國軍隊並肩作戰的波蘭軍隊人數大約有22萬。波蘭飛行員們在1940年夏季不列顛之戰中擊落的敵機數量達到了當時德國空軍損失總數的7.5%,他們的兵力增長到10個戰鬥機中隊、4個轟炸機中隊,在美國陸軍航空隊加入歐洲戰場之前,波蘭轟炸機部隊佔盟軍轟炸機部隊總數的1/4。波蘭空軍共計出擊102486架次,損失1973人,擊落了745架飛機以及190枚V-1火箭。波蘭海軍仍然擁有各式艦艇約60艘,其中包括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及5艘潛艇,他們參與了665次海上行動。波蘭陸軍參與了不列顛的防禦工作以及北非和意大利的戰鬥,還參加了阿納姆戰役以及解放法國和荷蘭的戰鬥。波蘭傘兵參加了阿納姆戰役的空降作戰。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阿納姆戰役中的空降作戰
波蘭對盟軍做出的最大戰爭貢獻可能是難以估量的。其中一項巨大貢獻是無數情報員們提供的海量情報。由於遭遇戰火、遭到驅逐或被擄為奴隸勞工,無數波蘭人散佈在歐洲各地,許多人由此進入了德國各地的關鍵位置。另一項是波蘭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的工作:監控並破譯德國使用的“恩尼格碼”密碼機。波蘭人造出了“炸彈”(bomba)解碼機,為破譯德軍密碼奠定了基礎。後來這台機器被交給英國人,並在布萊切利公園中得到進一步改進,從而使得盟軍在1940年初有能力攔截並破譯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的命令。
波蘭國內的鬥爭也在繼續。9月28日華沙陷落的前一天,一羣高級軍官建立了一個抵抗組織總部,這一組織獲權領導國內所有軍事行動,並以“武裝鬥爭聯盟”(ZWZ)的名稱組建新的部隊。在此之前,已經有超過150個抵抗小組在全國各地開始自發活動。武裝鬥爭聯盟後來改組為國家軍(Armia Krajowa/AK),直屬於倫敦的流亡政府最高司令部。到1944年,國家軍人數超過30萬人,這使得其成為德國佔領下的歐洲最大同時也是最活躍的抵抗組織。在這4年的戰鬥中,共有10萬人在戰鬥中犧牲。公開抵抗以及對德國要員的刺殺行動會引發德國人對平民的大規模報復,因此這些做法被放棄了,國家軍更傾向於隱蔽行動。除了顛覆列車、炸燬橋樑、切斷通信,國家軍的行動隊還對德國的軍用物資設備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坦克、火炮和飛機發動機、觀瞄和導航設備在生產它們的工廠裏就遭到了國家軍的破壞。
國家在隱蔽之中繼續運行。流亡政府設立了國內代表處(Delegatura),總部設在華沙,這一執行機構成立了自己的協商委員會,吸納了各黨派的代表。國內代表處在政治上領導國家軍,並且控制着波蘭的一切,從地下法庭到飛行大學和地下學校,就和1863年起義中的城市委員會所做的一樣。
在6年的時間中,各個層次的教育都在秘密堅持進行。在德國人的鼻子底下,波蘭人制造炸彈、上演戲劇、出版書籍。地下的印刷所讓人們能夠得到最新的消息。這些活動進行得既有效率又不乏智慧,以至於有的時候會讓人們忘記這其實是冒着巨大的困難和風險做到的。一旦德國人對某人產生懷疑,等待着他的就是嚴刑拷打、集中營,以及死亡。數以千計的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德國人的恐怖統治在一個方面還是成功的,即便是破壞性的:他們成功將不同民族的波蘭人,特別是具有猶太血統的人從社會中劃分開來並孤立起來,為後面進行種族滅絕鋪平了道路。這主要是依靠德國人制定的規章制度實現的,而這些制度沒有在德國佔領下的其他國家推廣開來。
在波蘭,任何被發現幫助或者庇護猶太人的人,不僅是本人,甚至他的全家都會自動被判處死刑。在此情況下,即使對猶太人最友好的波蘭人,也不願意以身涉險。同樣的死刑處罰也適用於那些和被庇護的猶太人住在一起而沒有向佔領當局進行舉報的其他所有人。這就意味着,如果一個人注意到他的公寓樓裏面有其他人在庇護猶太人,那麼為了把自己和全家從死刑的威脅中拯救出來,他會選擇向佔領當局報告,而不是冒着死刑的風險庇護猶太人,直到其他居民進行揭發。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髮揮了作用。
和猶太人相似的是,對於反覆而無休止的失敗和不幸,許多波蘭人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己獨有的消極情緒,並將自己封閉起來,偏執地認為自己的苦難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無法全面觀察和思考周圍的事件及變化,只能以高度個人化的眼光看待這一切。這使得他們對身邊發生的猶太人的悲劇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但只是當作一場巨大悲劇中的一小部分,而這出悲劇的主角是他們波蘭人。還有很多反猶主義者對德國人從波蘭社會中消滅猶太人的行動冷眼旁觀,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這是值得讚許的進步舉動。
與此同時,仍然有無數的波蘭人冒着生命危險將猶太人藏起來,並給他們提供假證件。天主教神職人員庇護了數千名猶太人,多數是兒童。他們將猶太孩子們安置在教堂或者女修道院辦的學校或者孤兒院裏。在1942年,國家軍建立了一個特別的部門,代號“熱戈塔”(?egota),對猶太人進行協助,他們成功救出了大約1萬名猶太人。
這些行動是在抵抗運動本身存在分裂和衝突的情況下,冒着困難和危險完成的。極右翼分子組建了民族武裝軍(NSZ),他們獨立於國家軍,並且在諸多政治問題上堅持自己獨立的立場。而對於國家軍和國內代表處來説,另一個更大的對手則是人民軍(Armia Ludowa/AL),他們隸屬於剛剛成立的波蘭工人黨,後者背後則是莫斯科。
波蘭共產黨在波蘭政治舞台上一直不是主要角色。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其領導人遭到鎮壓,大批共產黨人前往蘇聯尋求避難。但是1938年斯大林清洗了波蘭共產黨的高層領導人,並將剩下的成員關押在古拉格監獄。只有那些被關押在波蘭監獄中的波蘭共產黨領導人,如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馬爾採利·諾沃特科等逃脱了這一命運。
斯大林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1941年春天,斯大林開始尋找倖存的波蘭共產主義者。1941年11月,他指派諾沃特科重建新的波蘭工人階級政黨,後者於1942年1月建立了波蘭工人黨,但不到一年後他遇刺身亡。1943年,此前一直在波蘭東南部地區領導地下武裝的哥穆爾卡成為波蘭工人黨領導人。在他的領導下,人民軍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成為流亡政府領導的抵抗運動之外的另一支力量。而斯大林希望的就是用他們將流亡政府取而代之。
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波蘭成為英國唯一實際發揮作用的盟友,波蘭人幫助英國免遭德國入侵的威脅,併為海上運輸保駕護航。但是他們輸掉了在歐洲大陸的戰爭,因此將恢復波蘭獨立的希望寄託在英國人身上是毫無指望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起了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蘇聯紅軍在德軍進攻面前損失慘重,斯大林被迫站到了盟軍陣營一邊。他和英國會談並建立了同盟關係,隨後,蘇聯和波蘭流亡政府也結為同盟,前提是釋放所有在蘇聯關押的波蘭公民,並在蘇聯組建一支波蘭軍隊,和蘇聯紅軍並肩作戰。
這一同盟關係之下隱藏着嚴重的危機:儘管蘇聯否認1939年的裏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但是他們拒絕承認戰前的波蘇邊界。蘇聯人不情願地釋放了波蘭囚犯,不過有些重又遭到關押。新的軍隊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由瓦迪斯瓦夫·安德爾斯將軍指揮,但這支軍隊遭到了蘇軍的挑釁,他們還試圖對這支軍隊進行滲透。隨着時間流逝,安德爾斯對他的一些同事的命運感到愈發不安。他草擬了一份他所知道的1939年被蘇聯逮捕的波蘭軍官名錄,但是隻有極少數人出現,還有兩萬人仍然下落不明。西科爾斯基向斯大林提出了這個問題,後者只是用深入調查的承諾搪塞了他。同時,安德爾斯將軍的部隊仍然飽受各種困難,甚至食物配給都遭到剋扣。在蘇聯監獄中度過的兩年教育了他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他違抗西科爾斯基讓他們在東線投入戰鬥的意願,決定將他的軍隊及跟隨軍隊的大批無家可歸者和難民—總共大約11萬人帶出蘇聯,前往伊朗支援英軍。
1943年4月11日,德國電台公佈了在斯摩稜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發現大規模墓地的消息,其中埋葬了4231名波蘭軍官的屍體,他們都是雙手被綁在背後、頭部中槍而死。最初一批遇難者的身份經過核實(他們身着軍裝並帶有身份證明文件)後,和安德爾斯1941年所提交的名單相吻合。這些軍官是於1940年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所殺害的,但是蘇聯聲稱是德國人進行了屠殺。波蘭流亡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進行深入調查,於是,4月26日,蘇聯指控波蘭流亡政府信用低下、和德國人合作,斷絕了和波蘭流亡政府的關係。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卡廷慘案
在華沙的居民們得知卡廷慘案的消息一週後,德國黨衞隊旅隊長於爾根·施特羅普發起了對華沙猶太人隔離區剩餘的猶太人進行最終屠殺的行動。徹底絕望的猶太人發動了武裝起義。在隨後的三週中,猶太人堅決對德國人的進攻進行抵抗,整個區域都被夷為平地。而直到1943年6月,國家軍司令斯特凡·羅維茨基將軍在華沙被蓋世太保逮捕時,猶太人隔離區廢墟中的火焰仍然沒有熄滅。7月5日,西科爾斯基將軍檢閲了安德爾斯的波蘭第二軍,在從中東地區返回倫敦的途中,他的專機在直布羅陀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所有乘客全部遇難。這一系列的災難凸顯出波蘭無助的境地。
直到希特勒入侵蘇聯,波蘭一直是英國唯一實際起作用的盟友。1941年6月,蘇聯參戰,波蘭在盟國陣營中退居第三位,而在這一階段,盟國陣營仍然是由英國主導。隨着美國於1941年12月參戰並逐漸獲得盟國陣營的主導權,波蘭在盟國中成為第四位。1943年2月,隨着蘇聯取得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斯大林在盟軍陣營中的地位愈發不可動搖,同時他開始運用自己的地位,對波蘭流亡政府進行破壞。他指責流亡政府是一小撮人的團體,在國內無人支持。同時,他開始從那些兩年前沒有獲釋的波蘭人中招募人手,建立自己的波蘭軍隊。
斯大林對1939年的波蘇邊境表示不滿,聲稱邊境應該向西移動,從而和波蘭人佔多數的地區相一致,並且提出了“寇松線”,這是1920年英國外交大臣提出的波蘭和蘇俄兩國停火線。由於擔心蘇德單獨媾和—不管可能性多微小,羅斯福和丘吉爾支持了斯大林的方案,並且試圖説服波蘭流亡政府接受這條邊界。西科爾斯基死後,繼任波蘭流亡政府總理的是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繼任軍隊總司令的是卡齊米日·索斯恩科夫斯基將軍。
米科瓦伊奇克希望和蘇聯進行直接溝通,但是斯大林變得越來越推脱: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讓他確信,他無須畏懼丘吉爾或者羅斯福。在一個他預計能夠完全自由做主的問題上,他沒有理由捆上自己的雙手。時間在他這邊,不在波蘭人那邊。1944年1月,在追擊撤退的德軍同時,蘇聯紅軍越過了1939年的波蘇邊界。很快斯大林的軍隊就會開進波蘭,而流亡政府的軍隊仍然在英國本土和意大利。斯大林甚至已經有了一個8萬人的波蘭第一集團軍,其指揮官是齊格蒙特·貝林格將軍,他最初是波蘭軍團出身的軍官,1939年後被蘇聯關押,並被説服留在了蘇聯。諷刺的是,波蘭流亡政府在國內的剩餘資產—國家軍,最後卻成了政治上的負擔。國家軍期待已久的力量展示,最後卻變成了毫無意義的英雄主義插曲,而斯大林成了他們唯一的受益者。
國家軍指揮官一直在準備發動起義,從而對盟軍的行動進行呼應。在英國和美國穿過意大利,進入奧地利後,安德爾斯指揮的波蘭第二軍已經在準備一馬當先從南方打回波蘭,而在英國待命的波蘭獨立傘兵旅也做好準備,準備空降回國支援國內起義。但是蘇聯紅軍的前進速度比盟軍更快。在這種情況下,解放波蘭的將是蘇聯紅軍,而安德爾斯的軍隊仍然在意大利苦戰,從卡西諾山一直打到安科納和博洛尼亞,波蘭空降旅最終也被空降到荷蘭阿納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實際投入作戰。
因此,波蘭的地下政府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將解放他們的“盟友”不承認他們。在他們準備針對德國人進行軍事行動的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接下來勢必要站在與蘇聯對立的政治立場上。國家軍制訂了代號“暴風雨”的行動計劃,準備在德軍後方發起大規模行動以支援前進的蘇聯紅軍。國家軍準備和紅軍指揮員建立聯繫,以便在未來聯合行動。雖然雙方在政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鴻溝,但是波蘭人試圖在戰場上建設一座溝通的橋樑。
1944年4月,國家軍第27師的6000人幫助紅軍解放了利沃夫。7月,總計超過5000人的當地國家軍部隊同樣幫助紅軍解放了維爾諾。在這兩次戰鬥中,紅軍和國家軍互相合作,但是慶祝的擁抱和握手之後僅僅兩天,國家軍的軍官就被逮捕或者處決,其餘士兵被強制編入貝林格的部隊。儘管這些事例令人沮喪,但國家軍仍然對蘇聯紅軍抱有希望,認為紅軍一旦打過寇松線,進入蘇聯官方認定的波蘭領土,他們的做法就會立即改變。然而這些幻想再次破滅了,在7月底解放盧布林的戰鬥中,參戰的國家軍部隊遭受了相同的命運。
在6月,斯大林告訴丘吉爾,只有在波蘭流亡政府進行改組的前提下,他才會和流亡政府進行談判。羅斯福建議斯大林直接和米科瓦伊奇克進行會談。在盟國的強烈壓力下,斯大林同意了。米科瓦伊奇克於7月26日飛往莫斯科,但是這次他的力量更加弱小了。斯大林已經聚集了一批他的波蘭代理人組成了波蘭愛國者聯盟。7月20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成立,前波蘭社會黨人愛德華·奧蘇布卡–莫拉夫斯基擔任主席。一週後,他們發佈了之前在莫斯科草擬的宣言,並開始在被解放地區行使波蘭臨時政府的權力。8月1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遷往盧布林。
國家軍已經幾乎沒有迴旋餘地。紅軍於7月20日渡過了布格河,而第二天,希特勒遭到炸彈襲擊的消息傳到了前線。7月23日,德國行政機構開始準備撤離華沙,而大批的德國移民、掉隊士兵和隨軍平民已經將向西去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7月27日,蘇聯紅軍在華沙以南強渡維斯瓦河成功,華沙已經能聽到紅軍的炮聲。7月29日,莫斯科電台播出了莫洛托夫對華沙市民的呼籲,號召他們起來反抗德國人,“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擱”。國家軍非常清楚這一切,他們已經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
在華沙發動起義的前景非常可怕。國家軍將很可能被徹底消滅,大批平民將遭遇不幸。而如果不發動起義,蘇聯紅軍將給他們貼上納粹同情者的標籤。國家軍同時明白,對於那些已經壓抑了5年,終於等到可以公開向德軍開火一刻的華沙人來説,要想壓制住他們的憤怒是多麼困難。親蘇聯的人民軍已經準備投入戰鬥,而這將激起一場全體市民參與的大混戰,到時候沒人能控制住局勢。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科斯塔(Koszta)”成員使用火焰噴射器,與德軍進行巷戰。
國內代表處和他們在倫敦的上級進行了磋商。倫敦方面並不支持起義,他們警告説盟軍將沒有辦法給予任何支援,但是他們將最終決定權留給了國內代表處。而國內代表處又將問題交給了國家軍。在國家軍的高級將領進行會商後,國家軍司令塔德烏什·布爾–科莫羅夫斯基將軍下定了決心。蘇聯紅軍的前鋒部隊距離華沙只有12千米,火炮的轟鳴已經震得窗户嘩嘩作響。在此情況下,他下達了發動起義的命令。
1944年8月1日下午5時,國家軍部隊開始投入戰鬥。他們最初的目的是將德軍趕出華沙並繳獲其武器。在7月底相對寬鬆的氣氛下,這個目標或許還是可以實現的,然而在8月1日,德軍強化了他們在城市各處的防禦工事,並且將新鋭的裝甲師調往維斯瓦河西岸。
國家軍部隊沒能佔領他們的一些重要目標,也沒能將德國人趕出至關重要的東西向交通幹線,這條道路連接着華沙老城和市中心。在接下來幾天,國家軍控制的面積進一步擴大,但是仍然沒能夠佔領機場、主要火車站,或者任何一座維斯瓦河上的橋樑。到8月6日,他們的攻勢陷入停頓,只能轉入防守。此後他們堅持抵抗了63天。
為了對付起義,德軍調來了一支特殊的部隊,其指揮官是馮·登·巴赫–齊列夫斯基將軍。這支部隊包括黨衞軍“維京”裝甲師、若干憲兵大隊,以及一個來源複雜的旅:其中有德國刑事犯人、黨衞軍阿塞拜疆營,以及若干來自黨衞軍“俄羅斯民族解放軍突擊旅”(RONA)的部隊,後者的兵員來自被俘的蘇聯紅軍。
在接下來幾周,巴赫–齊列夫斯基戰鬥羣在逐屋巷戰中成功擊退了國家軍,而他們所經之處的平民也慘遭屠戮。在佔領了沃拉區後,他們沉溺於屠殺平民的行動中不能自拔,甚至指揮他們的德軍軍官也為他們的殘忍而震驚。德國空軍的俯衝式轟炸機轟炸了波蘭人控制的地區,同時用遠程火炮對其進行猛烈的炮擊。戰鬥形勢已經無法用語言描述。波蘭人缺武器、缺醫藥、缺食物,甚至缺水。但是國家軍士兵仍然用智慧和德軍作戰。(德軍最高統帥部報告稱,華沙的戰鬥和斯大林格勒一樣艱難。國家軍對武器彈藥精打細算,他們讓德軍付出了1.7萬人陣亡、9000人負傷的代價。)國家軍還繳獲了幾輛坦克以及若干其他武器,但是他們仍然急需空投援助的武器、彈藥、醫藥補給,而要重佔上風,還需要蘇聯紅軍擊敗德軍。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起義者繳獲的德軍251半履帶輸送車
8月4日,盟軍第一次嘗試對華沙進行空投補給,但是代價巨大。盟軍飛機從意大利北部的機場起飛,進行總距離2500千米的往返飛行。隨後幾天共有196架飛機執行這一任務,其中執行任務的有英國、波蘭和南非飛行員,但只有42架到達了華沙。丘吉爾建議進行往返空投,並要求蘇聯開放機場以便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飛行員完成任務後可以直接降落。但是斯大林拒絕了。
在丘吉爾和羅斯福越來越強硬的要求下,斯大林最終同意進行一次往返空投。9月13日,紅軍空軍在華沙空投補給。最終蘇聯紅軍佔領了普拉加區—華沙在維斯瓦河東岸的郊區,9月16日,貝林格的波蘭第一集團軍開始試圖渡過維斯瓦河。9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的107架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執行了第一次往返空投行動,但是此時波蘭國家軍佔領的城區已經所剩不多,以至於多數空降物資落到了德國人的地盤上。國家軍還佔領着北邊的華沙老城、市中心,以及南部的大型居民點莫克圖夫,此外還有若干小的被圍困區域。這些區域之間通訊不暢,而之前集中在城外郊區的大批裝備較為精良的國家軍部隊無法衝破德國人對華沙的包圍,沒辦法援助他們城內的戰友。
德國人首先開始清除西部郊區—沃拉和奧霍塔兩個區的國家軍,隨後集中力量對付老城區的國家軍據點。在這裏的戰鬥是最激烈的,許多戰鬥都是近距離肉搏戰。在大約4周的頑強抵抗後,保衞老城區的國家軍部隊指揮官決定撤退。9月1日夜間,老城區剩餘的國家軍戰士們—超過4000人—爬進了城市的下水道,同時儘可能多地帶走了傷員。他們沿着下水道,在齊腰深的污水中艱難前進,同時德國人開始從窨井向下水道投放毒氣。但最終,大多數人撤退到了市中心。
抵抗還在繼續,但是到9月底,城區各處零星的抵抗一個接一個被撲滅。看起來延長市民的苦難已經沒有意義,於是10月2日,布爾–科莫羅夫斯基將軍簽署了投降書。丘吉爾和羅斯福要求德軍按照盟軍正規軍戰俘的待遇對待國家軍士兵,德軍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然而大批市民被裝進卡車,送往德國的集中營或者被迫進行強制勞動。
在他們身後,是淪為廢墟的華沙城,以及躺在廢墟中的25萬名遇難者。而他們剛剛離開,希特勒的命令就下達了:專業的黨衞軍破壞部隊—特別破壞隊(Vernichtungskommando)—來到華沙,繼續對所有剩下的建築進行爆破毀滅。在1945年1月紅軍進入華沙的時候,他們除了大街上的流浪狗和地洞裏的耗子,事實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解放的了。城市只留下大片的瓦礫,如同這座城市的紀念碑,訴説着這座戰爭中經歷最慘痛的城市的故事。
在投降前的最後幾個小時,數以萬計的波蘭人逃出了華沙,在鄉下找到了暫時的避難所。其中包括數千名國家軍戰士,以及他們新的指揮官—萊奧波德·奧庫利茨基將軍,還有整個國內代表處。華沙的陷落不是國家軍鬥爭的結束,他們在全國範圍內仍然有許多部隊。但是在政治舞台上,他們事實上已經謝幕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32 字。

轉載請註明: 波蘭史:華沙的陷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