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導讀: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西北戰事再起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又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不得不説,雍正皇帝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僅就其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的決定就能完成至少三個目的:壯大自身勢力、控制西北軍權、轉移反對聲音。只是,在年羹堯平定叛亂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

久經沙場、深通軍事的年羹堯,都不知道叛軍主力何在;為何從未參與到軍事行動,甚至從未到過西北的鄔思道,就能明確叛軍主力就在法輪寺?

其實,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年羹堯一直在“知而不道”,鄔思道則是“道而不知”。

其實,鄔思道前往西北押送糧草,並不是為了幫助年羹堯,而是最後一次幫助雍正皇帝!


西北戰事進行膠着狀態以後,年羹堯每天就只有兩項工作:第一,誅殺偵察敵情不利的士兵;第二,誅殺糧草供應不利的官員。而年羹堯則吃着燒烤、喝着酒,全然沒有着急上火的模樣。

年羹堯為什麼不着急?

平定叛亂,功成名就,回京後勢必會加官進爵,權傾朝野;戰事失敗或者勞師靡眾、拖延太久,雍正皇權不穩,年羹堯項上的人頭恐怕也會不保。這種兩極分化如此嚴重的對比性結果存在,年羹堯為啥還是不着急?

因為這場戰爭對於年羹堯而言,是唯一一次能夠要挾雍正皇帝給予更多賞賜,甚至將其晉封為“西北王”的機會。

1、重用年羹堯,讓雍正皇帝得罪了幾乎滿朝文武,如果年羹堯再不能取勝,雍正皇帝的權威將會淪落到何種地步,可想而知。

2、剛剛登基,本就立足不穩的雍正皇帝,還面臨着諸多負面輿論的包裹,西北戰事再起無疑能有效轉移朝廷中敵對勢力的視線。但如果戰事失敗,雍正皇帝將會徹底進入被動狀態,甚至再難翻身。

3、為了保證皇權穩固,雍正皇帝必須將老十三胤祥留在身邊;但為了控制兵權,他又必須將前任“大將軍王”胤禵支開;所以,重用年羹堯絕對是雍正皇帝的唯一選擇。但如果年羹堯失敗了,西北帶兵之權必定會重新落入胤禵之手,這才是對雍正皇權最為致命的打擊。

所以,年羹堯決不能輸;所以,雍正皇帝不惜傾全國之力,也要讓年羹堯取得戰事的勝利。


軍機處商議西北戰局的時候,隆科多有過這樣一句抱怨:

“進駐西北已經幾個月了,除了要吃喝、要銀兩、要供給,滿朝文武勒着褲腰帶過了一冬天,可他吶,連個叛軍的影子都沒找到!”

隆科多的抱怨,代表了幾乎所有官員的態度,更代表了雍正皇帝的擔憂。如果年羹堯還是“不着急”,那麼雍正皇帝接下來將會何等被動,可想而知。

可也正因為如此,年羹堯才不會着急,才會“趁人之危”,試圖利用雍正皇帝迫切的取勝心理,為自己要來更多的好處。

為達到這個目的,年羹堯究竟幹了什麼呢?我們來看下他和鄔思道的對話,就能全明白。

鄔思道前往西北送糧,是不是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授意,年羹堯清不清楚,所以,他必須進行試探:

“先生不是在李衞那嗎?為何又替田文鏡押送糧草呢?”

年羹堯能知道鄔思道去了李衞那裏,就不知道他又從李衞那裏,轉到了田文鏡身邊?

他當然知道!

而且,他還清楚的知道鄔思道之所以能到田文鏡的身邊,就是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授意。

所以,年羹堯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去田文鏡那裏,是雍正皇帝授意的;來我這裏呢?是不是也有雍正皇帝的專門安排?


鄔思道是誰?一個“大智近妖”,一手將皇四子胤禛拖上皇位的“人精”,對於年羹堯的試探,他自然能夠聽出來。於是,鄔思道便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你説李衞啊,他不講交情,他把我八千兩銀子一年賣給了田文鏡!”

李衞,鄔思道的“前主子”,影射的不就是雍正皇帝嗎?同樣,“不講交情”不就是鄔思道離開雍正皇的原因所在嗎?

而這“八千兩銀子”又指的什麼呢?

來看下年羹堯的回應:

“先生説笑了,您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先生,千里迢迢,不光是為了這區區五千石糧草吧!”

“八千兩銀子”,絕不是你投奔田文鏡的理由;同樣,“押送五千石糧草”也絕不是你前往西北的真正原因。到底誰派你來的,你還是直説吧!

也就是説,這“八千兩銀子”就是鄔思道用來告訴年羹堯:我不會為了銀子換“主子”,更不會為了“區區五千石糧草”就遠赴西北!

然後,鄔思道一句“知我者,亮工也”,將年羹堯的試探終結!

那麼,鄔思道前往西北的真實目的何在?

一番利害關係的陳述以後,鄔思道予以了平亂失敗的後果總結:

“為了你能在西北平定叛軍,皇上已經把國庫掏空了,而且還得罪了天下的官員。現在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你,只要等你一失敗,外患內憂就將一起爆發啊!”

外患爆發的結果,是邊疆不穩,以至於引發周邊部盟作亂的連鎖反應,這種後果是災難性的,年羹堯必死無疑;內憂爆發的結果,就是雍正皇權不穩,甚至會出現江山易主的嚴重情況,年羹堯立馬就會被貼上兩種標籤——昏君手下的佞臣、傷及國本的罪人,更是必死無疑。

鄔思道這句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年羹堯,再這樣拖下去對誰都不好,而且你肯定第一個被殺!


面對鄔思道的勸告,年羹堯開始陳述自己的難處:

“我知道,我知道,如果我要不知道有這麼天大的干係,我也犯不着這樣天天殺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現在我最苦惱的是我調兵遣將將近一年,好不容易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可是羅布藏丹增卻突然消失了。每天要耗盡我二十幾萬兩銀子,在這麼拖下去,大軍不打,就會拖垮;皇上也會拖垮!”

年羹堯的意思很明確:你説的我都懂,但我沒辦法,還得繼續拖下去!

眼見年羹堯不聽勸,鄔思道開始拿出自己的“殺手鐧”:

“大將軍啊大將軍,你處處算無遺策,為什麼就沒有想到我軍需要龐大的軍餉開支,難道叛軍就不需要軍餉開支?”

注意鄔思道對年羹堯稱呼的變化,從“亮工”到“大將軍”,暗含諷刺意味,更暗含着敲打意思。

諷刺——你一個久經沙場、帶兵打仗的大將軍,不會不知道叛軍也需要軍餉開支吧?

敲打——你只強調自己的軍餉糧草消耗,卻從不關心對方的類似情況,別有用心吧?

聽完這句話,年羹堯明顯有些慌了:

“他們是本地人,是遊牧騎兵,他們的開支要比我們少多了!”

這是理由嗎?

叛軍開支小,但叛軍的後勤保障力量同樣弱;更何況,就算叛軍是本地人,就不吃不喝,不需要軍餉了?就算他們是遊牧騎兵,可他們現在已經躲在了一個固定的地方,還“遊牧”個什麼?“騎兵”還能發揮什麼作用?


但鄔思道並沒有糾結年羹堯的説法,只是用一句“本地人、遊牧騎兵一樣也要水、草、糧”就一帶而過,他的重點在下面:

“亮工,你想想,你已經把青海全省圍了個水泄不通,而羅布藏丹增的十幾萬兵馬仍然能夠支撐到今天,為什麼?就是因為還有源源不斷的糧草在供給他們!你誤就誤在當初沒有切斷叛軍的糧源,因此才形成了今天這種對耗之勢,他們才得以躲起來拖死你啊!”

不是叛軍不需要為軍餉糧草擔憂,而是有人在源源不斷的供給!

這個為叛軍源源不斷供給糧草軍餉的人是誰呢?

我們來看年羹堯“不打自招”的回答:

“沒錯,我要立即截斷內地通往青海的糧道,就是餓死青海的全省人也在所不惜!”

整個青海都被圍的水泄不通,叛軍依然能夠得到後勤保障,説明什麼?

説明叛軍的軍需糧草供給來自青海境內!

而年羹堯切斷叛軍糧道的做法是什麼?

切斷內地通往青海的糧道!

內地通往青海的糧道是幹嘛用的?為你的大軍供給糧草的!剛讓你斷掉叛軍的糧道,你就直接把自己的糧道斷了,這不正説明叛軍的糧草供應就是來自你的軍需庫嗎?這不就是被別人揭穿謊言,不顧一切拼命遮掩以後反而露出了馬腳嗎?

説白了,這就是“不打自招”!

年羹堯,為何要給叛軍供給糧草軍需?

原因很簡單——“養寇自重”!若干年後,憑藉着剿滅太平天國而向朝廷要錢、要官的曾國藩就是這樣一步步崛起的!

西北戰事勝利後,年羹堯為何會被雍正皇帝視為“恩人”,加官進爵、權傾朝野?就是因為西北戰事持續時間長,一直把雍正皇帝拖到將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年羹堯身上,一直拖到年羹堯的勝敗關係到雍正皇權的勝敗!可如果西北戰事很快結束,沒讓雍正皇帝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呢?雍正皇帝只會對年羹堯説一句話:表現不錯,口頭表揚,不記檔案!

所以,年羹堯既要保證對叛軍主力情況的絕對掌握,又要保證叛軍主力不會因為糧草匱乏而自生自滅。

也就是説,所謂的叛軍主力不但被年羹堯圈在了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且還保證了他們的糧草軍需供應,只是這種供應絕對不充足,只能保證叛軍主力既“餓不死”還“吃不飽”。

這樣認定年羹堯,是不是有點太過腹黑?

鄔思道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能提供最具説服力的證據:

“犯不着!何況現在再封叛軍的糧道,為時也晚了。因為他們叛軍的儲糧至少可以維持一個冬天,而你二十幾萬大軍能對耗一個冬天嗎?”

叛軍主力的糧草存儲情況,鄔思道為何也那麼清楚?

田文鏡所在的河南省,每月供給西北的糧草數量,鄔思道知道;通過河南,來計算全國各地為西北大軍供給的糧草數量,也很容易;西北大軍真正的消耗數量,鄔思道也很容易明確。實際的糧草供應,減去實際的糧草消耗,就是年羹堯為叛軍主力供給的糧草數量。

叛軍的糧草,年羹堯已經給準備充分了;但全國各地的糧草供應在逐月減少,國庫已經空了。所以,鄔思道才會斷言叛軍能堅持一個冬天,而西北大軍則肯定堅持不到了!

可就算話説到這個份上,年羹堯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陰謀,又拿出“找不到叛軍主力所在位置”這個理由來搪塞鄔思道!


鄔思道則又出了一招“殺手鐧”,將年羹堯直接秒殺——“燈下黑”!

近在遲尺的法輪寺,你找不到,是因為“燈下黑”;同樣,對你極為信任和倚重的雍正皇帝,看不出你的陰謀伎倆,也是因為“燈下黑”。找不到叛軍主力,不要緊,我鄔思道給你找出來;但如果你的陰謀伎倆被同樣深通軍事的怡親王胤祥察覺,或者被其他軍事將領發現捅給了雍正皇帝,你會落得何種下場,你還是自己摸着脖子想想吧!

這才是鄔思道所言“燈下黑”的真正目的,才是年羹堯在“發現”叛軍主力以後立馬取得勝利的真正原因。當然,年羹堯最後被賜自盡也和這個原因分不開,因為他已有不臣心,已不再是雍正皇帝信任和倚重的“亮工”!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