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楚才小記者頻頻“發現武漢”
社會實踐成中小學生度假新常態
楚才小記者們學習磨豆腐。見習記者劉昊潔 攝
做扎染、磨豆腐、搭灶台,這些都是田園生活中的常見元素,但是城市裏的孩子對於它們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課本中。10月5日,33名楚才小記者來到江夏區竹馨莊園,親身感受勞作的快樂。
“雙減”背景下的首個國慶假期,楚才小記者先後投身多場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來到曇華林、武漢體育中心、植物園、航空科普基地等地,在實踐中發現武漢、認知家鄉。專家表示,類似的活動模式將會成為今後孩子們度假的新常態。
實踐活動長假遍地“開花”
10月1日,20名楚才小記者走進盛裝歸來的武漢文化地標之一——曇華公書林,參觀歷史文化建築,湖北省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吳詩琦向小記者們傳授朗誦禮儀與方法。
“我畫的祖國,是一朵鮮花,只有鮮花,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春色……”吳詩琦帶領小記者們記憶和朗誦詩歌《我畫中國》。來自江岸區惠濟路小學的李仝宇飽含感情地朗誦完整首詩,他説,以前説到祖國,並沒有很清晰的概念,當把祖國比喻成鮮花、新芽、新竹時,頓時就生動形象了。小記者們在室內練習結束,走出曇華公書林,在門外的陽光下朗誦剛學的詩歌。來往的遊客們駐足傾聽,給他們微笑和掌聲鼓勵。
10月2日,30名楚才小記者來到武體冰上運動中心,與冰場、各種冬奧元素“親密接觸”。
武體冰上運動中心工作人員伍林立介紹,這是武漢市第一座獨立的冰上運動中心場館,它在建設規格、質量及科技含量上,均達到國內最高水平。 同學們穿戴好頭盔、手套、護肘、護膝等上冰體驗。洪山區武珞路小學石牌嶺分校的郭岱宸訓練了幾遍後説:“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掌握了技巧後重新站起來,摔跤的次數變少了,也收穫了自信和勇氣,懂得了堅持的意義,這就是冰雪運動的魅力所在。”
10月5日晚,15名楚才小記者走進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跟隨研學導師彭微觀察大自然中的植物,發現無患子的核果呈球形,絨毛皂莢長着穗狀花序等有趣的秘密。
10月6日—7日,45名楚才小記者還會來到武漢漢南通用機場,瞭解體驗各種航空項目。
國慶期間,還有不少家長選擇讓孩子“單飛”。這個假期,江漢區華苑小學四年級學生李默妍體驗了一把三天兩夜的農夫之旅,在農場裏自制草帽、扎稻草人、收割水稻、打稻穀……“除了傳統的農耕勞作,孩子們玩的也是丟沙包、踢鍵子等傳統遊戲,完全脱離了電子產品,體驗的都是最自然最純粹的生活方式,孩子有了一次開心且不一樣的旅途。”李默妍媽媽説。
孩子有了更多時間在玩中學
江岸區育才二小的學生容奕,連續參加了兩場國慶假期的楚才小記者活動。他的媽媽熊女士説,假期的剩餘時間裏,孩子還計劃參加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去年國慶假期,孩子有4天時間用於課外學科培優,今年就不同了,7天時間可全部花在社會實踐活動上。”對於這一變化,熊女士坦言,“雙減”政策落地後,孩子可以真正在學中玩,玩中學,將課本知識更多地運用到實踐中。
“今年國慶長假給女兒報了好幾場實踐體驗型活動,孩子很開心,在家做作業都比平時要快一些。以往的假期各學科培訓實在太多了,每科都會在假期調課補課,不可能擁有完整的假期。孩子只能見縫插針地休息,作業也做不完,更不談幾天幾夜的‘單飛’活動。”李默妍媽媽説,假期裏跟着培訓班轉,不僅孩子累,家長也完全沒有假期跟着一起耗着,“現在好了,孩子有了不同的體驗,家長也能喘口氣。”
針對“雙減”背景下火爆的社會實踐活動,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表示,“好玩”是兒童的第一天性。“玩”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兒童的成長不全在學校的課堂、教室、課本內,從社區、街道、博物館到田野、山川、河流,都是兒童的課堂,都是兒童的教科書。在遊戲和實踐活動中,身體的參與總是伴隨着精神的融入,達到一種完整的身心合一的境界,實現兒童與自我、與同伴、與世界的交往。而以往的“雞娃焦慮”,實際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全家人的生活質量也深受影響,導致有的家庭“錢搞空,人搞瘋,孩子還不一定成功”,有不少家庭“老年沒有老年,兒童沒有童年,全家沒有睡眠”,為了表面的跟風、攀比和虛榮,全家丟失了本該有的快樂心境和天倫之樂。
漢陽區楚才小學校長韋莉説,“雙減”政策落地後,學生不僅可以親近自然、瞭解自然知識,還能參與户外運動,閲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這些都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記者艾晨光 楊幸慈 楊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