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魘論》仙人掌科植物的養植新經 |第二十四課 來自於水分的疑惑
水!這一生命的“發動機”,亦可載舟,亦可覆舟!自從人們把那些大自然的精靈慢慢演變成為盆栽的那一天起,針對於植株給水方面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都説澆水三年功,但我感覺三年遠遠不夠,因為在不同的植株狀態、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盆土因素等條件的影響下,植株對於的水分的需求及盆土的自然乾燥速度,其實也總是會隨着這些條件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寫在前面
肉肉肉為大家收集、分享多肉養護心得,品種介紹以及高清美圖!肉肉肉是綠植內容搬運工,目的是科普園藝知識傳遞更多信息,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喜歡文章,原創圖文大家可關注頂部轉載來源公號,其他的可看內容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夢魘1981,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水!這一生命的“發動機”,亦可載舟,亦可覆舟!自從人們把那些大自然的精靈慢慢演變成為盆栽的那一天起,針對於植株給水方面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都説澆水三年功,但我感覺三年遠遠不夠,因為在不同的植株狀態、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盆土因素等條件的影響下,植株對於的水分的需求及盆土的自然乾燥速度,其實也總是會隨着這些條件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甚至在很多時候就算一樣大小的植株、一樣的生長狀態、一樣的環境因素,但由於植株個體間的差異,給水頻率也很有可能會產生不同。
(圖130: Gymnocalycium hybopleurum 裸萼屬 碧巖玉)
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雖然由主根、分支根和毛細根組成,但在這三部分組成中,真正起到主體吸收作用的卻只有毛細根這一部分組織,但由於毛細根過於纖細,所以這也就限制和決定了可供它吸收的水分存在方式,顯然有別於我們或者其它動物。
通過前面課程的論述我們知道:水分在植料中的存在方式有四種,分別是:吸附水、薄膜水、毛吸水和重力水。那麼顯然在這四種水分存在的方式中毛細水和重力水是最難以被植株根系所吸收和利用的,雖然毛細水和重力水難以被植株的根系所吸收,但它們的存在其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們除了可以起到利於盆土氣體交換、沖刷土壤根系、溶解植料物質等作用的同時,它們更會在盆土自身的蒸騰作用下慢慢實現向薄膜水和吸附水的轉變,並最終蒸發殆盡。
薄膜水和吸附水其實才是仙人掌科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水分,由於這兩種水分的產生是由於植料自身的引力和其自身的理化性質所致,所以這兩種水分它們並不是介於植料顆粒與顆粒之間,它們而是緊緊依附於植料顆粒或者盆壁的表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盆具的盆壁和盆底區域反而是植物根系的分支根和毛細根最為茂盛的原因。
(圖131: Mammillaria saboae ssp.goldii 乳突屬 沙堡疣)感謝好友:雨田,供圖。
所以,在很多時候被我們所稱為的植物根系抓牢土壤,其實這也就是植物根系的分支根和毛細根在植料顆粒表面,或者在盆具的盆壁或盆底實現依附的一種表現,因為其根系的分支根和毛細根也基本只有先在植料顆粒表面,或者盆具的盆壁和盆底實現依附後,其才會具有自主吸收其顆粒表面薄膜水和吸附水的能力。
在很多時候植物根系與植料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無法割捨的,但同時卻又是難以捉摸、並且無法完全確定的。之所以被稱為難以捉摸和無法完全確定,這主要是由於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未解之謎,任何有關於生命健康、維繫及運行方面的知識和理論,我們很多時候只能進行學習、臨摹,然而卻無法全盤複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植株這麼做卻很好,而有些植株這麼做結果卻很不盡人意的原因所在。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在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與植料的管理和選擇方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去為其提供較為科學的、或者我們自認為科學的措施,從而才能為植株根系的發育及我們後期的管理奠定基礎。
(圖132: Gymnocalycium bodenbenderianum 裸萼屬 黑刺鳳頭)
那麼在上述的理論支持下,我們很自然的就可以給我們的植料規劃出兩個最為基本的要求:
1)、顆粒的結構,雖然土也是由具有極小顆粒的植料組成,但這裏的顆粒顯然明顯具有較大的粒度,例如:3–10+mm,這主要是從水分在植料中的存在方式來進行考慮。
2)、粗糙的外表,顯然具有粗糙表面的顆粒植料其比表面積要比表面光滑顆粒植料的比表面積要大,同時,其粗糙的表面結構在利用植株根系依附和攀爬的同時,其粗糙的表面結構顯然更容易隱藏和收穫水分,從而使得植株的根系即可以從其表面獲得水分,然而卻又不會非常輕易的就獲得水分,顯然這樣的做法可以稱之為是一種歷練,歷練的最終結果就是會獲得更為強健的植株。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朋友都會發問:“不是要講水嗎,怎麼又討論上根和土了?”
但我相信一定會有朋友明白這其中的聯繫,那就是:任何脱離了配土而單獨談論水分的行為,那都是荒謬的!
(圖133: Gymnocalycium hybopleurum 裸萼屬 碧巖玉)
這幾天有一個朋友在仙人掌科植物愛好者平台發出了一個帖子,裏面羅列了很多純顆粒配土的缺陷,平台也因此一改往日的沉寂,沸沸揚揚的熱鬧了一把,很多朋友也都紛紛跟帖留言討論了自己的見解,其實這樣挺好,畢竟有討論才會有進步!帖子裏基本可以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支持純顆粒,另一種便是不支持純顆粒。相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純顆粒的配土,並且植料粒度還較為偏粗,但在這裏我不會偏袒於純顆粒的配土,僅僅針對這兩種配土在水分管理方面的不同而試着展開論述。
在展開論述之前,我先提出一點疑問:那就是我們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到底發不發達?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相比較於那些隨隨便便從樹溝裏挖些土回來一插就可以成活的吊蘭、榕樹或者三角梅等植物來説,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簡直爆弱了;但如果在極度乾旱的環境中,沒準那些極易成活的吊蘭、榕樹或者三角梅都已經枯死三遍了,而仙人掌科植物卻還能開着花,這麼一比較顯然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卻又是超級強大的。其實強不強大或者適不適宜很多時候真的沒有絕對,往往也只是比較的內容不同,或者比較的環境不同而已。
(圖134: Lobivia ferox 麗花球屬 狂風丸)
那麼通過上述的比較,我們顯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仙人掌科植物的根系最強大的功能並不是吸收,而是存儲,所以往往我們看到的根圖都是主根強大而分支根寡數,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主根和分支根一樣強大的案例,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仙人掌科植物當中也有很多異族,這些異族的主要代表種,比如:草球類、團扇類、掌類和一些我們常用來做嫁接的砧木等,之所以稱之為“異族”,這主要是由於它們幾乎擁有和草一樣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雖然它們沒有強健的主根,甚至它們都可以沒有根,對,沒錯,它們只需要土,不管是樹溝裏的,還是真空袋裏的,只要見土即生根、生根即成活,而且活的絕對瀟灑,這類東東還有兩個最絕的地方:一是由於它們根系的強大吸收能力,那麼顯然如果只有一個生長點的話,是根本就長不過來的,所以它們會拼命的爆側芽;二是環境越為艱苦它們就越漂亮,這一類在團扇類和掌類身上表現的極為明顯。是啊,它們可以説是囂張的、無敵的,但如果我們覺得仙人掌科裏的所有植物都和它們一樣無所不能的話,那麼顯然是錯誤的。
其實,我們所養植的很多仙人掌科植物都不具備那些“異族”們的根系能力,雖然它們的根系也可以表現的極為強悍,但這種強悍在很多時候則主要表現為在乾旱方面的應對能力,然而卻不是見土就生根的繁殖能力。所以,也就是在這種根系差別的環境下,我們才開始不斷的來改良我們的配土,以期可以更有利於其植株根系的發育。
(圖135: Gymnoclycium piltziorum 裸萼屬 黑殿玉)
既然説到了改良配土,那麼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自然就是添加顆粒。之所以這麼肯定的來描述這一點,主要還是從水分在植料中的存在方式來出發,如果我們僅僅只使用單一的園土來作為盆具中的植料,那麼顯然在其極小粒度組成和其高效保水機制的作用下,盆土中的水分存在方式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形成以毛吸水為主的水分存在結構,至於這段時間的長短則主要取決於環境温度、濕度、陽光及通風等因素,那麼在這種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以毛吸水為水分主體存在結構的盆土中,其盆土的透氣性則勢必會由於毛吸水的長期存在而得到降低,那麼在這種盆土環境下對植株根系的繁殖能力的要求就會很高,所以這就必須需要根系具有較強繁殖能力的植株才能完全駕馭這盆土壤。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上述的那些“異族”在這種土壤中可以花開燦爛,而對於一些其它的植株卻問題多多的原因。
那麼是不是這樣的配土完全就養不了其它的一些仙人掌科植物哪?比如:裸萼屬、金琥屬、抑或者烏羽羽屬等。
(圖136: Gymnocalycium denndatum 裸萼屬 海王丸)
當然不是,只是植株要想在這種盆土條件下實現良好生長,那麼其對環境因素的要求就會很高,而對環境因素要求這麼高的唯一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快盆土的乾燥速度,這些要求主要包括:
1)、較小的或者和其根系較為匹配的盆具;
2)、極好的陽光和通風條件;
3)、維持較高的環境温度;
4)、較長的給水間隔。
然而這樣的條件在家庭養植環境下要想長時間維持其實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但在專業的大棚裏則是非常簡單,所以這也就變成了一句調侃,那就是:在大棚裏用園土和用赤玉則完全沒有區別。當然這裏的園土並不僅僅代表園土,它泛指的是一些具用和園土相似理化性能的植料,比如:椰糠、泥碳等等。
既然我們在家庭環境下很難長時間維持那麼優越的養植環境,既然我們所養植的很多植株都不具備那麼“強悍”的根系,所以我們只能從配土上下功夫來迎合它們的生長習性,或者説是來降低我們的養植難度。要想徹底改良整體盆土的性能,那麼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自然就是添加顆粒植料,其實當我們在盆土植料中配加了20%的顆粒植料時,那麼盆土中毛吸水的整體比例雖然在給水初期可能只會降低了10%左右,但盆土的整體乾燥速度卻基本可以得到30%左右的提升,此時在我們家庭環境下植株的整體養植難度,也基本可以得到30%左右的降低;
(圖137: Gymnoclycium piltziorum 裸萼屬 黑殿玉)
當盆土中顆粒植料部分的比例超過60%時,那麼盆土中毛吸水的整體比例則會在給水初期就直接降低50%左右,盆土的整體乾燥速度基本可以得到200%左右的加速,我們植株的養植難度基本上也可以得到80%左右的降低。至於此時盆土植料中剩下的那不到40%,是園土、還是泥碳,抑或者是椰糠,此時將變得不再重要。至於是不是要將盆土中不是顆粒植料的那40%全部更換為顆粒植料,這則主要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養植環境和養植習慣了。
其實,在很多時候全顆粒也罷、不是全顆粒也罷,我們之間的區別也僅僅只是在顆粒植料部分的比例上而已,但無可厚非的是我們都在享受着顆粒植料為我們的植株管理所帶來的便捷和其所做的貢獻。
當然,我也相信會有一部分朋友用純園土,或者純泥碳等植料來種植我們的仙人掌科植株,但我依然會把他們稱為朋友,因為我覺得這只是養植理念方面的不同,但出發點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僅僅要養得活、還要想辦法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