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5種行為,一定要好好培養! 前途無量
小編小時候就常聽大人説這句話:“從小看大,3歲知老”,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人在説,老話很多時候,還是有它的道理。
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常常影響着以後的發展和走向!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能成大器呢? 這5種孩子,如果好好培養,長大後必定前途無量!
1“自來熟”
一次,帶着優優參加同學婚禮 。剛到婚禮現場, 她就和旁邊的妹妹聊了起來,幼兒園的事情,喜歡吃的東西......説着説着變成了他們都愛看的《熊出沒》劇情,也有《灰太狼與喜羊羊》情節……幾個人一邊聊一邊分享着各自帶來的小零食,笑聲不斷。
正因為孩子有這個“自來熟”特點,優媽就不擔心沒她有朋友,上個新學校也能很快認識新同學,交到新朋友。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主動打招呼,會準確地表達自己,落落大方、毫不怯場。如果你有一個這樣“開朗外向”的孩子,實在值得開心,因為這正是孩子自信心充 足,具有高情商的表現。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廣交朋友,所以以後走到哪裏都會有人幫襯。所以,不要再説孩子“你話怎麼這麼多啊,你認識人家嗎,就打招呼!?”
2敢於嘗試,有冒險精神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幼蝶正在裂開一條縫的繭中痛苦地掙扎,有人於心不忍,拿剪刀把繭剪開,幫助蝴蝶脱繭而出。可是,這隻早產的蝴蝶卻身體軟弱,翅膀乾癟,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了。
原來,幼蝶在繭中的掙扎是在鍛鍊自己,讓身體更加結實,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繭後能夠飛翔,恰恰是那顆充滿同情的“愛心”害死了這隻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就是這樣,處處防範,這也不讓孩子碰,那也不讓孩子動,時刻拘束着孩子的行為。這樣的培養方式,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冒險精神,也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敢於嘗試,有冒險精神,其實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心態,是孩子面對生活中各種挑戰的勇氣。一個有冒險精神的孩子,實際上也是也一個自信自強的孩子,他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懂得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
3有禮貌
優媽有個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見人從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營,母子倆曬得黝黑回來,還向我抱怨説:“夏令營老師照顧得倒挺周到,但總覺得他們跟我家孩子不親近。”
因為是親戚,我便旁敲側擊地問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師講話?”其實我是想説——是的,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講禮貌的孩子,因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她若有所思並表示她懂了。後來再見面,孩子變化很大,非常懂事,小嘴巴可甜啦。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冰雪聰明的父母,你的心裏必須跟明鏡兒似的。中國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因為,那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兒。
即便一個考了滿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禮貌,他的人生也永遠不會及格。因為你不理這個世界,世界也不會理你!
不懂禮貌的孩子,世界就為他關上了一扇門,空有一紙文憑和一身本領也難以在社會真正立足。禮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4喜歡問“為什麼”
前幾天,有個媽媽對優媽説:“孩子最近總是愛問為什麼。一開始還驚異於孩子能提問,可漸漸地問題越問越多,就招架不住了,孩子這樣纏着我問這問那讓我感到非常的煩躁,不知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提問,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很煩,便會指責孩子説:“年紀小小的知道那麼多幹什麼呢”“自己看書去”“長大了你就知道了”“煩死啦,成天問問問,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漸漸地,孩子不敢問了、不願問了,漸漸地孩子也覺得確實沒什麼好問的了,一切正如爸爸媽 媽所説的“本來就是這樣”!於是,原來濃郁的好奇心逐漸被習以為常所泯滅,孩子習慣了一切,也懶得去追究為什麼了。
兒童處在創造力的萌芽階段。他們好動、好問,對周圍環境有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好奇心。孩子能提問,就説明他們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善於思考,兒童此時的創造力是一種潛在的才能,也是成才的起點。
當孩子提出“為什麼”時,我們不但不應嘲諷,而應予以鼓勵,甚至參與其中,陪同孩子一同去找資料、去做實驗、去請教他人。漸漸地,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並勇於去尋找答案,創新思維自然而然地從中萌發。
5愛上閲讀
喜歡閲讀的孩子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不喜歡看電視,二 讀書成績絕不會差。
因為他們看的書多了,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玩電腦遊戲。優優的電腦上都沒有安裝電腦遊戲,這也省了一筆錢啊。記得有一次,她的小同學們都到家裏來玩,家裏什麼玩的都沒有,只有一些圖畫和小本漫畫書,於是他們就乾脆把桌子一擦,一人一本書,坐在桌子邊就開了個讀書會。
比起看電視來説,看書更需要專注、定力、腦力。而腦袋是越用越靈光的,多看書,大腦也會感謝我們。比起被動地接受影像來説,看書更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小編叨叨: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夠成材,如果你的孩子具備以上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那你就好好培養你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定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