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誇武則天了!要不是她,唐朝也不能這麼窩囊
眾所周知,李治在位時期,一直受到女皇的壓制,先後立下3個太子,大多數都是武則天背後搞鬼,接連被廢。而在內政風雲莫測的同時,唐朝的外交也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李治這樣軟弱的皇帝上位,也給了番邦部族反抗的機會,最讓人難以置信的就是東突厥的反叛。太宗時期,李靖平定了東突厥,阿史那王族俯首稱臣,更有阿史那社爾這樣為大唐拼死效力的可汗歸降。但是在高宗時期,唐朝與吐蕃關係緊張,沉寂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突厥人終於坐不住了。
調露元年(679年),就在太子李賢和武后劍拔弩張的母子關係下,東突厥突然謀反,阿史德家族率先揭起了反旗,一時間24州酋長紛紛起兵響應,叛亂部眾多達數十萬人。一開始,李治派出蕭嗣業率部平叛,但他太過輕敵戰敗而歸,後被流放桂州,這時李治啓用了年過六旬的老將——裴行儉。
裴行儉是隋唐名將裴仁基之後,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一名軍事幹將,但因永徽年間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得罪了武后,被髮配到西域,沒想到艱苦的環境磨鍊了裴行儉的意志和能力。
此次討伐東突厥,裴行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戰便將其擊敗,生擒叛軍首腦之一阿史德奉職。可惜,李治再次犯了婦人之仁的大忌,認定東突厥的叛亂已經平息,大軍回國後,沒想到東突厥殘部便捲土重來。
永隆二年(681年),阿史那伏念自立可汗,裴行儉再度臨危受命,第二次踏上了北征之路。這一次,裴行儉的前鋒曹懷舜是個草包,不但輕易中了圈套,還被突厥圍剿,主力全部被屠殺。但裴行儉不愧為老將,派出前鋒隊後,又秘密派程務挺等人突襲阿史那伏唸的老巢,俘獲其妻女。
有了這張王牌,裴行儉又實施離間計,將突厥各部族各個擊破,最後唐軍大勝,阿史那伏念率眾投降。但是,這一次的勝利,卻讓裴行儉深感痛苦,原因就是李治做了一件讓他心灰意冷的事。
裴行儉班師凱旋後,沒想到李治竟下令將阿史那伏念等54名東突厥戰俘全部押赴長安鬧市斬首,而裴行儉此前已經答應保全他們一族。實際上,自太宗時期,唐朝幾乎每一次出征都會帶回來一大批高級戰俘,但卻都沒有殺降的習慣,而是對他們待遇優厚,絕大多數都授予重要官爵。
但是,李治卻聽信宰相裴炎之言,認為此次大捷並不是裴行儉的功勞,而是程務挺突襲阿史那伏念,他走投無路被迫投降。裴炎是誰呢?他就是武則天一手提拔上來的宰相,這背後的旨意正是武則天。裴行儉早年就和武后有矛盾,武后擔心他地位太高,影響自己的權力,進而一再向李治進讒言,果然李治就乖乖聽了她的話。
對此,裴行儉留下了這樣一句悲憤至極的感慨:“渾、浚爭功,古今所恥。但恐殺降,無復來者。”意思是,他不會像西晉王渾那樣與自己的部下爭功,無論功勞算在誰的頭上,他都不會在乎。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大唐如果開了殺降的先例,日後恐怕就無人敢來歸附了。
經過這件事,裴行儉心灰意冷,從此稱疾不出,主動淡出了政壇,而他所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第二年,西突厥的一個酋長阿史那車薄率十姓部落發動了叛亂,李治還想讓裴行儉擔當重任,可惜這位64歲的老人早就心涼了,就在大軍即將出徵的前夕,一代名將裴行儉就因病去世。
在這之後,唐朝一直備受突厥侵擾,他們就像甩不掉的膏藥,一旦生養好了,就會捲土重來。突厥如此反覆無常,不就是因為唐朝背信棄義,殺降泄憤嗎?而背後的主謀就是從中作梗的武則天。
武則天不顧國家安危打擊名將,使得唐朝不但揹負罵名,還一直被突厥侵擾,難現雄威,活得這樣窩囊!這樣自私自利的女人,又怎麼可以稱得上令人尊敬的女皇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3 字。
轉載請註明: 別再誇武則天了!要不是她,唐朝也不能這麼窩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