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玩過太閣的都知道,最後都是外交手段啊,一個一個拉攏。真正打起來,沒身邊的軍師根本打不過。小牧長久手之戰就吃了大虧。戚繼光可是在東南沿海和西北都待過的,論經驗都壓秀吉一頭。軍事工作是一個複雜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既有理論性的,又有實務性的,還涉及軍隊建設、後勤、作戰指揮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問題,是不能用泛泛而談而無實際依據的方式來論證的。

就好比克勞塞韋茨,他作為戰爭論的作者,在軍事理論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但他一生中參與的軍事活動屈指可數,而且基本沒有實績。再比如莫里斯,他開創了荷蘭戰術體系,公認是近代西方軍事體系的創立者,但他一生中打過的野戰只有兩次而已。

因此,看軍事能力,必須從軍事工作的層次上來看,才最合適。猴子(豐臣秀吉的外號叫做猴子,德川家康的外號叫做老烏龜)一生中自己沒有打過什麼精彩的勝仗,唯一一個可以拿出來談的戰例小牧長久手戰役是戰術失敗,靠外交翻盤。即使是談政治,他死以後家族被滅,政權被推翻,這算是成功的政治家麼?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説,他都是個失敗者!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跨海征服確實是難度太大了,重要的是要有決定性的會戰使其避免長期的消耗戰爭,實際上大部分跨海戰爭都是迅速發動決定性的會戰並奪取強大的根基地,之後才可能獲得勝利。其實唯一可以類比的就是威廉征服了;百年戰爭的話最後還是被陷入到了長久的消耗,即使沒有奧爾良之戰也難以控制自己征服領土了;凱撒征服其實很多不順利、主要是羅馬帝國相對凱爾特部落的資源更加強大、本身凱撒的困難和敗仗也很多。

日本本來是可以效仿威廉的,確實快征服朝鮮,但中國提供資源後,便無法取得勝利,最後只能陷入長久地消耗戰最後支撐不住。兩個不是一類人根本沒有辦法拉到同一個範疇裏來分析。所以這就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娛樂題,只適合口水扯淡,必然不會有一個結果。意見不同很正常,既然大家想辯論一番,最好還是依據邏輯規則,我提出觀點,你攻擊邏輯問題,我反論這樣一個過招的過程,而不是把一些被undermine過了的論點反覆刷屏,這樣即使是口水扯淡也感覺不出娛樂感。就練兵而言,很難説誰厲害的。有人説戚繼光更會練兵,其實是大明帝國的經濟實力日本人根本比不了。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就戚繼光而言,他的一生中,你看到過他被政治整或者什麼糧餉不足的問題麼?和譚綸,俞大猷相比,他的部隊成軍不早,戰績更好的原因一部分是戚繼光大人的確很有本事。另一個原因就是出身貴族的戚繼光大人情商也很高。簡單説,戚繼光是世襲的登州指揮,能跟他比比的少,李如松無非官二代,但戚繼光大人性格樸實,不那麼跋扈背後卻是官不知道多少代的身份。

其次,戚繼光練兵,那是有人支持的。從嚴嵩時代開始,到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大人順風順水。在中國,打敗外敵都比這個容易。所以能搞定上官的戚繼光有了帝國的財政支持,面對後勤亂七八糟的倭寇,基本是碾壓。這種裝備至上主義和強度訓練主義,在後來的朝鮮也讓日本難受的不行。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山查並非降兵仕明,而是禮聘東來,專授倭刀之術的日本武士。這足以説明明朝朝野對日本步戰之術認可。《宣祖實錄》裏更多。比如李如松在碧蹄受挫後就屢言“倭盛”。在戰爭中除了野戰,最讓明軍頭疼的是日式山城防禦體系和鐵炮結合,第二度入朝徵倭,明軍在這上面死傷真的慘烈。其原因是日本在朝鮮南部修築的城堡都在山頭上。明軍每度發起進攻,步兵先得爬200米左右山,然後仰攻,體力消耗非常大。

又不熟悉對方這套防禦體系,好不容易攻完外柵,又被斂聚在內城日本兵給趕出來。具體我也會補完。關於補給,交戰雙方都不易,但具體又不一樣。明軍從遼東陸運但費時費力,後改海運,老百姓沒見官差真接拔船就跑,一度拉江淮沙船充運,但沙船不適海情,往往碰上風浪,便顛翻。日本情況是冬季補不到兵援與糧秣。因為對馬黑潮逆流緣故。日本從九州運往釜山,必須等到開春。這是秀吉最頭疼問題。其二,西海道九州老百姓不願意打仗,和明國一樣見了奉行與代官就跑了去的多了是了,十户九空,港無一船在日本人日記軍記中多了去了。

筆者印象極為深刻的是小西從軍僧天荊的《西征日記》便記載,日軍先鋒剛到對馬泉浦,除了一老僧,一村全空。天荊借宿一晚,清晨未聞雞鳴犬吠,問其何故?老僧諷笑道:"你們一來這便忙着擒雞捉犬,我這能聽到雞犬之聲就鬼出來了!以上是史料所見!至於戚繼光,請救山查疏中提到戚繼光營中也有用倭兵存在。楊東明是浙人,又敢寫在奏疏中所以這個值得探討一下。

江户中期前流行的兵書是武經總要。戚繼光也有提及。但他的兵法並非重要,國情不一樣。但江户的武士論調對他掃討倭寇是贊褒的。道理很簡單,江户時代人不把中國當外國看待,慕華之風遠超前代。倭寇即是海賊,剿滅海賊是共義公理,不分中外。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島津義久,恭送被俘的明軍將士,也把倭寇交給浙江巡撫劉元霖處理。撫浙全疏裏有記載。好像加藤清正也有,不過他態度就不如前二位圓滑 。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很多人知道倭寇分前倭後倭,前倭大概指的是明景泰年間前倭寇,這類倭寇是純軍事骨幹成分多,但國籍構成其實以史料記載,《高麗史》與《朝鮮王朝實錄》700餘回中,人員組成還是以被掠本國居多。但明實錄與元明交際的沿海府志,私人日記沒有明確説明。但其主要首領均為日本人。日本東洋歷史學家齋藤滿,稻村賢敷認為前倭中多數為日本南朝敗北的重裝武士。明代前期春汛防倭就是防的這些人。後期倭寇,在中國沿海確實中國人居多,但怎麼説呢,上去拼命是絕對是真倭。

真倭作戰力如何,《明世宗實錄》裏記載嘉靖三十四年,72名倭寇橫行南直隸與浙江。但沒有詳明。不過從嘉隆萬三朝南京隱士周暉撰著的地方掌故筆記《金陵瑣事》的中記載了全貌:嘉靖乙卯三十四年,七十二名倭寇從浙江嚴衢過饒州歷徽州、寧國、太平四鎮而至南京,如入無人之境。南京留守橫海衞都指揮朱湘、天策衞都指揮蔣欽引兵與之相殺兩陣,此七十二寇居然不折一人,南京兵軍士卻死折八九百,兩指揮更在西郊櫻棰園被殺,留都十三門張皇緊閉,倭賊方退。這是當時真倭戰鬥力寫照。

後期倭寇,實際應該解釋為勾倭入寇。民間冒用倭寇之名和戰鬥力強弱名氣無關。作為剿匪的官府和邊氓海民都有共生之利。官家殺良冒功之事多有,地方長官一旦遇到海民鬧事,都會謊稱勾倭入寇。因為官員考功,如果民變是要強力追責地方官的,倭寇是海外而來,有不可預見與抗力的託辭。海民來説,倭寇是季節性舶來,自己反抗官府又不希望家人遭殃,所以扮成假倭隱姓。

需要指出的是後期倭寇,掠奪人口商品是不分中國朝鮮日本的,有奶便是娘。豐臣秀吉也好,加藤清正,薩摩島津,德川家康也好日本中央與地方統治者都嚴厲取締打擊海盜行為,其中自然也包含倭寇了。他們最希望的是中日貿易正常化,大利小益之分還是清楚的。晚明沒有實現的事,康熙皇帝實現了,現在很多網上胡説《康熙起居注》中康熙最恨倭子,但真實的起居注是,在康熙皇帝的允許下,兩江地區放行商船貿易貿易長崎,並頒給船符。這是相當有遠見的。

豐臣秀吉這人在日本國內威望很高,在中國當時不過一寇首爾,壬辰倭亂時明軍可不止在和日本人幹仗,國內還有叛亂,在明神宗看來,這些土司的威脅比平秀吉大多了,所以壬辰倭亂明軍出兵最多人數最高至九萬餘人,國內圍剿楊土司出動了二十多萬精鋭明軍,如果明朝真的有意和日本過不去,海路一禁,日本人只能在國內吃沙子,曬鹹魚。平秀吉最器重的小西行長,加藤正清等人在朝鮮的表現可以説不能再爛,單從沈忽悠怎麼把小西行長忽悠瘸的就能看出來。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戚繼光晚年自評:三十年間,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吊打過倭寇,守得住邊疆。世襲將軍,還出過書。你讓猴子也寫一本試試?那個説猴子的什麼大戰略什麼,大戰略那麼厲害為什麼沒真正統一日本?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説八道。

他是在清州會議成功擁立了三法師,才開始真正的對織田其他派系擁有優勢的。軍事水平?他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傑出才能麼?受過的教育不是一個等級,打的戰爭也不是一個等級的,最重要的,猴子也能和戚繼光比軍事?其實李如松等人就不差戚繼光。明的軍力和軍備都是很不錯的。日本那邊比較複雜,單純列日本名將和兵力沒多大説服力。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被日本大寫特寫的戰國説句寒顫話,就是幾個縣長和個別鄉長最多幾萬人打來打去,沒辦法日本人口少不像中國大戰場動輒幾十萬,最後被一個農民統一了,這個農民叫豐臣秀吉,此人只有一次敗績,打敗過他的人叫德川家康!如果同時代肯定打不過戚繼光,人家老戚守北方門户蒙古都不敢惹事。

封建時代的軍隊能打仗的往往是:

第一、兵有戰鬥力,也就是説將領治軍能力強。

第二、戰略戰術把握戰場能力出色。在明以前將領一般都是自己帶自己的兵,所以能出名將。明初開國,明末戰亂較多,將領也是帶着自己的兵,所以還能出徐達、李文忠、盧象升、洪承禇等名將,如果通常時候一個將領沒有治軍權是很難當得了名將的。

最近剛好在讀《萬曆十五年》戚繼光,作者對他的軍事才能是評價很高的:

1,當時武將以個人能打為主流,戚開創了用腦子打。

2,戚除非兵法,對於招募士兵,訓教士兵,後勤的配給,還有最重要的軍費從哪裏來,甚至他還發明瞭一種軍糧,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當時的徵兵制度會給社會造成嚴重問題 。

3,最重要的,海盜的問題, 不要看不起海盜,他們其實是職業的軍事團體,就説一點,20多個海盜,殺去擁有十幾萬重兵把守的副都南京。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簡單的説,豐成秀吉是從戰略方面考慮兵力與將領的部署屬於戰爭發動者的統帥,實際上對朝作戰總指揮是加藤正清(狗肉君)戰區陸海總司令,而海軍指揮是毛利元就(海軍五星上將)。戚繼光相當於浙江福建地區戰區的海軍陸戰隊上校。

戚繼光打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戰,而是沿海機動防衞戰。問這個問題就如同關公戰秦瓊,再説豐成秀吉出自織田系軍團作戰擅長火槍排兵,機動作戰騎兵伏擊和忍者特種兵敵後遊擊壓根不會打海戰。再説戚繼光本身就是陸軍訓練的軍隊也多是海軍陸戰隊,他擅長的是特種作戰,和反遊擊反登陸。

兩個人都不是正經海軍也並不擅長海上作戰,怎麼比?個人見解,戚繼光有能力位列中華名將百強之列,但“家軍”這個稱號不與其軍事成就掛鈎。中華政權中央集權制比較成熟,軍權是逐漸向中央收攏的,尤其到了明代大部分時候軍事帶領權和軍事訓練權是分開的,好處就是很難傭兵自重,壞處就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宋代很多軍事將領都有很多自主軍事權,比如募兵權等等,很大程度上也能左右中央的將領任命,比如著名的楊家軍,三代人同為一個軍事集團重要將領。在明代戚繼光自建戚家軍有些“於法不合”,屬於特定時期特殊政策,等滅掉沿海倭寇後就有了別的人事安排。“家軍”並非戰鬥力強悍的稱謂,而是帶有豐富個人、家族色彩的軍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51 字。

轉載請註明: 戚繼光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從豐成秀吉以及當時的明朝來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