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揭秘戰國全新星象系統
記者 和冠欣 攝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成果日前發佈。此次收錄了8篇竹簡,包括《四告》4篇,《四時》《司歲》《行稱》和《病方》,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並創多個“首次”。其中,《四時》篇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戰國時期全新的星象系統,《司歲》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病方》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專家介紹,《四告》是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説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發佈的書類文獻。《四告》全篇有五十支竹簡,分別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滿、召伯虎的告辭,共有四篇。“竹簡中關於周初政治的描述、分封制的描述等,對現有歷史資料進行了補充和印證。”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介紹,這些告辭由誰記錄、記錄後又作何用是一件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古人講究以史為鑑,我個人推測,這些竹簡很可能用作古代貴族子弟的‘教學’中。”
《四時》與《司歲》連續編號,抄寫在同一卷。其中,《四時》詳細列舉了每月一、四、七、十、十四、十七、二十、二十四、二十七日的星象和雲、雨、風等物候。專家介紹,《四時》篇的星象術語自成體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戰國時期全新的星象系統;其星象的記錄方式多樣,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天文曆法和月令物候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司歲》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
《行稱》與《病方》也抄寫在同一卷。《行稱》是目前所知首篇專述一月內政事宜忌的先秦時令類文獻。《病方》殘存33個字,記錄了三種病方,前兩種屬酒劑,末一種為湯劑,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清華簡”於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整理報告目前已順利出版十輯。黃德寬説,“清華簡”整理已進入攻堅階段,整理團隊將克服困難,保證每年一冊的出版進度,早日將這批重要材料向社會與學界公佈。同時,讓“清華簡”走出書齋、走向大眾也是團隊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清華簡”的通俗本和英譯本都正在推進中。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完成的“清華簡”複製品,有望明年在清華大學110週年校慶期間得以展示。(記者牛偉坤)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