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佈了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其中包括:“六安”的“六”誤讀為liù、“接種疫苗”的“種”誤讀為zhǒng等。
《咬文嚼字》編輯部供圖
它們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又遵循了哪些原則?對於上述問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評選,目前基本分為材料收集、條目整理、專家審核、徵求意見、最後審定五個步驟。
製圖:郎朗 孫悦
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有哪些特點?
在每年的評選中,《咬文嚼字》雜誌社一直遵循着典型性、新聞性、廣泛性三個標準,進行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的評選。黃安靖介紹稱,2021年,“語文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事件。
比如,在有關“疫情”“抗疫”的報道中,“寧夏銀川”誤為“甘肅銀川”、“鮁魚圈”誤為“魷魚圈”等等。
從評選結果來看,黃安靖介紹,2021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有以下特點。
第一,“別字”呈氾濫之勢,“錯字”幾近絕跡,説明語文差錯已由“手寫”時代進入“鍵盤”時代。在過去的“手寫”時代,錯字氾濫成災,比如“冒”字上邊錯寫成“曰”、“昂”字下邊錯寫成“卯”、“步”字右下多加一點、“拜”字右邊寫成三橫等。
而在如今的“鍵盤輸入”時代,這類差錯大量減少,甚至幾近絕跡。現在錯誤主要集中於別字,如把“蔓”誤成“曼”、把“經”誤成“徑”、把“賡”誤成“庚”、把“僨”誤成“噴”等,而錯字很少出現。用鍵盤輸入,除非自己硬“造”出來,一般不會打出錯字。這應該與漢字輸入系統不斷進步有關。
第二,涉及“疫情”“抗疫”的條目有5條,明顯仍然“佔優”,説明“疫情”還未結束,“抗疫”還在關鍵期。“疫情”“抗疫”仍然是本年度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疫苗的接種、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毒株的蔓延及防控等,仍然是2021年最受關注的年度主題與關注話題。在構建這一年度的“話語體系”時,“疫情”“抗疫”扮演着重要角色,社會關注焦點仍在向“疫情”“抗疫”等話題集中。這是“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中涉及“疫情”“抗疫”條目多的原因。
評選步驟有哪些?
據瞭解,《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從2006年開始發佈,至今已經16年了。
製圖:郎朗 孫悦
黃安靖説,《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評選,基本上都按照一個比較固定的程序進行,目前分為材料收集、條目整理、專家審核、徵求意見、最後審定五個步驟。
“十大語文差錯”備選材料的收集,都經歷了一個“海選”過程,主要有讀者來稿等三個來源。然後,《咬文嚼字》編輯部對收集到的差錯材料進行整理、篩選,提出50個初選條目,並組織語文專家,對50個初選條目進行逐一審核、投票,形成15個備選條目。
接下來,《咬文嚼字》編輯部將15個備選條目寄發給專業人士,徵求他們的意見。根據反饋意見,編輯部組織專家做“15進10”的最後審定,完成“十大語文差錯”定稿。
至於發佈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的目的,黃安靖介紹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最大程度地喚起人們的語文規範意識、對母語的敬畏意識;同時也想通過這種方式,開設一個“社會大課堂”,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減少社會語文錯誤。
這種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舉例道,比如《咬文嚼字》曾將“一攬子貨幣”列入“十大語文差錯”,後來這個差錯就很少見到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