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裕滅掉東晉之後,司馬懿的後代,被大規模誅殺,背後原因是什麼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經典

三國時期紛爭不休,曹操挾持漢帝,以王者的氣派佔據北方,劉備打着興漢的名義佔據蜀川之地,孫權靠着三世經營,佔據東吳。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開始,在很長的時間內戰爭一直持續着,直到最後曹魏統一南北,看似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實權落到了司馬懿的手裏。

而後司馬家族不斷強大,公元266年,司馬炎篡位,建立了晉朝,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了最終的統一。

連年的戰爭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休養生息是目前最為合適的辦法,可是司馬家族的發展令人大跌眼鏡,為什麼這麼説呢?實際上全都要歸結於連續不斷的內鬥,讓本該繁榮的國家充滿隱患。


都説一個國家的皇帝會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而司馬家族的歷任皇帝切身實地地證實了這個道理。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了劉宋,晉朝徹底滅亡。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雖然晉恭帝老實地完成了禪位,但是劉裕並沒有因此就感謝他,反而是派人悶死了他。


這也是古代歷史上第一例弒君的行為,將其殺死之後,劉裕又開始了自己的大規模屠殺。

司馬家族承受着巨大的打擊,幾乎被殺光。這不免引起世人的疑惑甚至責備,劉裕為何如此兇殘,對其趕盡殺絕?


一、報奪取漢室江山之仇,穩定當下的統治

可能在我們的認知中,雙方不存在取代的關係,可是漢獻帝當初就是被曹丕逼下台的,而司馬家族在那時候正在為曹魏服務,後來又取代了曹魏,總之是有一定關係的。

劉裕身為漢室的後人,自知肩上需要扛起的責任,對於奪取江山的仇人,他怎麼可能輕易就放過呢?

若不是他們當初的作為,可能自己根本不需要經歷坎坷的磨難,大漢王朝的百姓也不會流離失所。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會發現劉裕並不只是對司馬氏進行打擊,其實在當時所有的豪門強宗全部遭受了報應。

只不過可能因為司馬氏過於悲慘,所以才會牢記在人們的心中。東晉時期的地方豪強十分霸道,搶佔百姓們的田地。

肆無忌憚對百姓進行欺壓,面對這樣的情況,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國家越發衰弱。

國之根本則是民,劉裕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百姓的生活問題,打擊這些迫害其生活的豪強紳族,就成為了最優方案。

新生政權自然需要一段時間去穩定,若是人心全部向其靠攏,對國家持肯定態度,那麼必然會加速發展。


當時的劉裕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對地方的士族進行誅滅,京口刁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經濟實力雄厚,聲望很高,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成為了劉裕的“獵物”。

基層人民的需求無非就是金錢,將所收繳的財產全部分發給他們,社會底層的人心也算是徹底把握住了,其統治更加穩固。


二、斬草除根,不給他們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減少後顧之憂

我們都知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究其本質來看,劉裕當初憑藉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爬,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

東晉對於門閥非常講究,而從寒門成長,逐步壯大,帶兵收復洛陽、長安這些舉措,都已經表明了這個人的本領。

劉裕代表的是門第低微的武人勢力,司馬家族則是高門士族,為了防止再次出現豪強一味專橫的情況,他必須要對高門士族進行打擊。


司馬家族可以説是豪門中的豪門,勢力與實力兼具,這樣的家族若想再次崛起很容易,所以必須斬草除根。

最初劉裕篡位之時,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私下招募士兵,組建死士軍隊,把劉裕視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都在盯着他的舉動,企圖某一天將司馬家族的政權再次奪回。


劉裕對於他們的目標也心知肚明,所以若不徹底根除,將來一定後患無窮,所以他乾脆就做到徹底。

也正是劉裕這份充分審清當時時事,又極具遠見的謀劃,才對當時日益凸顯的社會矛盾有了緩解作用,也為後來的統治掃清了障礙。


結語:

劉裕是一位明君,寒門子弟的逆襲本就令人敬佩,執政期間的成就更是明智,社會狀況在當時得到了顯著改善。

門閥專政終於被終結,寒門子弟也能夠受到教育,提升自身素質,不僅如此,他還減輕了百姓們的賦税。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提升,為“元嘉之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