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把握“雙一流”建設契機 推動新時代教育創新發展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圖説: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志斌 校方供圖

作為新中國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始終將辦好師範教育作為第一要務。在“十三五”時期,學校通過第一輪“雙一流”週期的紮實建設,持續在教育領域開新路、立標杆,以“華東師大方案”為新時代中國教育提供新舉措、引領新發展。

堅持師範為本 培養引領基礎教育的卓越教師

學校始終致力於培養引領基礎教育的卓越教師,在“十三五”時期,重構本科師範全過程,持續優化見習、研習和實習實踐教學體系,全程跟進師德師風和情懷培育的書院式養成教育,完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教師教育和養成教育一體的教師教育模式。成立實體化教師教育學院,探索公費師範生“本碩六年一貫”培養,嘗試“專業與教學本碩分段,養成教育持續不斷”新模式。相關成果連續三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

同時,學校全力做好職後教師教育工作,高站位服務國家和上海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十三五”時期舉辦高層次培訓班200餘個,培訓近十萬名教師和千餘名教研員。依託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培訓萬餘名校長,學校承擔了教育部“名師領航工程”、上海市名師名校“雙名工程”,探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特色名師名校長培養模式。為服務國家脱貧攻堅戰略,學校持續舉辦教育部“農村校長助力工程”、“三區三州”專題培訓、南疆地區中學校長國家級專項培訓、學校“愛飛翔鄉村教師培訓”等,助力西部貧困地區實施基礎教育精準扶貧。

多學科交叉融合 引領基礎教育變革

通過推進跨學科體制改革,學校在2018年率先組建全國首個“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打造由教育學、腦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啓動“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大型隊列研究”先導項目,初步探索出一套適合兒童與青少年腦智評估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積極推進智能教育重大前沿研究佈局。學校深入推進教育學與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數據科學、心理學、數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拓展“智能教育”新領域,設立智能教育方向博士生班,成立智能教育研究院;建立“華東師範大學-北德克薩斯大學教育技術聯合實驗室”,以設計為中心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實踐與技術產品共同體建設;建立基於數據的學習者畫像多維模型,開展促進深度學習的學習科學研究;與教育科學出版社聯合組織出版“人工智能與智能教育”叢書共24本。

深耕理論創新 助力構建中國特色教育話語體系

紮根新時代中國教育實踐,推進教育研究路徑創新,助力中國特色教育學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中國教育變革歷程為經,以現代化思想為緯,總結提煉中國教育發展經驗。如,袁振國主編《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叢書英文版發行;葉瀾、李政濤團隊“生命·實踐”教育學學派推動基礎教育創新發展,《迴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英文版正式發佈;鍾啓泉、崔允漷團隊形成具有全球視野又符合本土實際的特色課程與教學理論發展的系列新範疇、新論述;季瀏團隊“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研究成果在全國廣泛推廣。

學校積極傳播中國教育聲音,成功申辦並籌辦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14)。學校創刊國家正式批准的首份教育研究英文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被讚譽為“已成為一份前沿學術期刊,併成為國際深度對話的平台”。學校還發起並定期舉辦全球教育學院院長論壇、全國教育實證研究論壇,搭建世界教育研究信息與方法共享平台,引領教育實證研究轉型。

凸顯智庫集羣效應 服務國家教育決策

“十三五”時期,學校參與制定國家課程標準等10餘項,44名教師擔任國家課程教材改革專家組組長或成員,編寫道德與法治、數學等8類18套教材。學校深度參與上海教育綜合改革,助力上海學生在PISA和上海教師在TALIS中的優異表現。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等智庫共向國家、上海市提交專報、研究或諮詢報告百餘份,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學校承擔科技支撐教育現代化戰略前瞻性研究專項,參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等編制任務,為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規劃提供智力支持。學校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入選教育部首批高端智庫聯盟,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研究院入選上海市重點智庫,承擔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和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研究院領導小組辦公室暨研究院總秘書處職責。

“十四五”時期,華東師大將以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建設以教師教育和教育研究為特色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通過紮實的“雙一流”建設成效,為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內涵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創新驅動力。

李志斌(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