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嫪毐呂不韋趙姬這些人,但人們關注點似乎都在關於他們的八卦上面。

這也是這部歷史正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但是有個人物沒出現的時候,彈幕裏無數人都在呼喊他的名字,都想知道他神秘時候上線。

而這這個人上線之後,國人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完全不用任何的緋聞和情感吸引觀眾,他靠的就是純粹的軍功和戰力,他就是大秦滅六國最大的戰將,王翦。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一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盡顯秦始皇的霸氣,但實際上秦始皇的一生並不平坦尤其是前半生,他遇到好好幾次大的風險和挫折。

這裏面秦始皇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就發生在秦始皇繼位後的第十年,也就是他加冠禮的這一年,按照慣例,十三歲登基的秦始皇這一年也到了親政的年紀。

就在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嫪毐之亂,秦始皇命懸一線,最終秦始皇剿滅了叛亂,並且藉助嫪毐的事,連帶着趙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全部下台,這一年秦始皇開始親政,也是第一次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裏。

你如果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那你在宮廷政治中,活不過第二集,在嫪毐之亂中,嬴政的確是平定了嫪毐,順帶着太后和相國很快下台。

但是很快另一股勢力就填補了他們原來的權力,這就是華陽太后的楚系勢力,平定嫪毐之亂的昌平君和昌文君,就是楚系勢力的代表。

而且呂不韋之後,昌平君繼任丞相之後,嬴政的確是收回了不少權力,但還不能完全乾綱獨斷,這裏面楚系勢力依然非常強大。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秦始皇十七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秦始皇派內史騰滅韓,擒獲了韓王安在那裏設置潁川郡,秦國統一大業最後一幕正是開啓。

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華陽太后死了,她是享盡尊榮之後死的,並沒有電視劇裏演繹的被幽禁之類的橋段,楚系集團的頭面人物去世了,這在秦國政壇可以説不亞於一場大地震。

很快這場大地震效果開始顯現,華陽太后去世後,昌平君很快也被罷免了職務,秦始皇把楚系勢力徹底清除,目的就是為了要滅楚,這一次宮廷變化與當年親政時候差不多,秦始皇這一次終於可以徹底自己做主。

在楚系勢力被清楚,昌平君被罷相之後,秦始皇意氣風發,終於可以完全由自己一展抱負,秦始皇二十一年,急於求成的嬴政沒有采納老將王翦的建議,最終派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發動了滅楚之戰。

這相當於是秦始皇的第二次親政,在徹底一個人説了算之後,秦始皇的滅楚之戰,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危機和慘敗。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秦始皇怎麼也沒想到,李信的二十萬大軍滅楚,迎接他的竟然是慘敗,慘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昌平君突然叛變,給李信的大後方在成威脅。

李信無奈之下,回擊昌平君,結果被兩面夾擊,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這是秦滅六國最慘重的一次失敗,也讓徹底掌握了權力的秦始皇明白了,老將王翦説的需要六十萬大軍才能滅楚,是老成持重之詞。

秦始皇的政治水平是非常高的,他並沒有因為之前罷免了王翦,就和王翦之氣,很快放下身段來請王翦出山。

而作為老將王翦心裏更是明白,嬴政來請自己,自己肯定是要去的,因為白起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擺在自己面前,白起就是因為無端被罷免,最後和秦王置氣,就是不肯再次出山,結果被秦王賜死。

決心出山的王翦,為了讓秦始皇放心,向他提了很多看似過分的要求:“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王翦才説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看到這裏你大概就明白什麼叫伴君如伴虎了,王翦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果然嬴政面對一心安詳晚年的王翦非常放心,六十萬大軍可是秦國的核心家當,交給王翦的時候,必須是放心的。

而且還有個細節,一定要注意,這裏就要翻看前面的故事,那就是嫪毐造反的事,很多人都記住了嫪毐造反的時候,身份是太后的男寵。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事實上嫪毐之所以敢叛亂,而且還有那麼人跟隨他,是因為嫪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長信侯,秦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改革了爵位制度,非有功只能不能封侯,而嫪毐所封的是秦國爵位中最高的一級,列侯。

王翦在滅楚前那也是戰功赫赫的,但是依然不足以封侯,這次出征老將王翦還有個重要請求那就是封侯,秦始皇許諾他滅楚之後就封侯,王翦也在不斷的要錢要田要官中,徹底讓嬴政大小了疑慮。

最終在老將王翦步步為營的打法之下,楚國這個當時戰國地盤最大,勢力也最為廣闊的國家,最後被秦國所滅,自此秦國的統一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此後的戰鬥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式的。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古代君權體制下,功高震主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又是是像王翦這種,六國之中五國都是他滅的,這樣的功勞完全能夠的上功高震主。

但王翦是個有智慧的人,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他的下場是最好的,最能打的白起,從無敗績替秦國徹底消滅了主要對手的有生力量,最終的下場是被迫自殺。

其他的兩位,廉頗和李牧,縱有天才之能,但趙王實在昏庸,再加上秦國的勢不可擋,依然是免不了失敗和被殺的命運。

只有王翦實現了最大的功業和最好的着落,滅楚之後,王翦終於實現了自己封侯的理想,被封為武成侯,並最終全身而退,成為後世無數權臣武將的典範。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而且子孫也都是很厲害,王翦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這樣的成就和後代足以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企圖效法王翦的做法來消除皇帝的戒心,最著名的就是魏忠賢的例子,只可惜他這樣的人只學到了形,完全沒有學到神,最後下場悽慘。

當年魏忠賢被崇禎皇帝勒令退休回家,如果他灰溜溜的走了,也就還能保住小命一條,結果不知道哪根筋打錯了,想起來王翦的故事,於是也仿效王翦,大搖大擺的把這些年積攢的金銀財寶全部拿出來,明目張膽的運回老家。

用魏忠賢的話説就是,這樣的行為表示出他回家享樂的決心,絕對不會對崇禎產生威脅,結果惡貫滿盈的魏忠賢遭到了報應,崇禎皇帝在他走到半路就決定弄死他。

王翦那時手握兵權,要錢那確實是表示要享受,不會威脅君主,他魏忠賢算什麼,崇禎動動手指頭都能要了他的命,還想着回老家享福,你哪裏是表示不會威脅君主,是你壓根就威脅不到皇帝,你能做的就是夾起尾巴做人。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封建時代的特徵就是這樣,君主和臣子最大的矛盾就是,皇帝既希望臣下有能力,立大功,同時又害怕功勞太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王翦作為秦朝統一天下最大的功臣,實現了安全着陸,也算是給後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做了一個好的表率,只不過有些人學到了精髓,有些人卻只學到了皮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9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