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現代女兵是指對在國家軍隊中服役的女性軍職人員的稱呼,包括: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
她們職責與男性士兵一樣,都是保衞國家安全,保衞及守護國家邊境,政府政權穩定,社會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女兵因體力問題而很少被分配作步兵;女兵多被分配到後勤部、機關、軍醫與院校等軍事設施工作,女兵也時常分配到空軍與海軍作飛行員和通信員。
但是,這種情況在古代卻有些不一樣。
女人當兵,這在中國古代實在罕見,女人身為將軍,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可以説,古人對女性的定位也是低下的可憐,基本上,古代的所有女人都逃不開“生育機器”的宿命。但是,在如此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卻也出現了一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女中豪傑的故事。
據歷史資料的記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應該是婦好。
她是商朝高宗武丁的王后,據説,婦好經常帶着軍隊出征打仗,幫助自己的丈夫將商朝的統治版圖擴大了很多倍。這位王后不僅善於打仗,還掌握着祭祀及占卜,所以,連他的丈夫武丁都要讓她三分。
從那以後,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越來越多。
到了西漢末年,接連出現了兩位帶領農民起義的女英雄呂母和遲昭平,後來,還出現了代父從軍的花木蘭。隋朝初年,有了排除萬難帶領八州歸附隋朝的冼夫人。到了唐朝,唐皇室的平陽公主帶領其組建的一支部隊,為大唐江山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據説,這支軍隊不僅紀律嚴明,驍勇善戰,還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像如今坐落於山西的“娘子關“,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平陽公主曾在此駐軍而設的。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此外,宋朝同樣有令人敬佩的巾幗英雄。
讓敵軍膽寒的抗金女豪傑梁紅玉,便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在建炎四年,金兵入侵杭州,並劫走了大量財物。當時,梁紅玉指揮宋軍作戰,最終,將金軍部隊困於黃天蕩多達一個多月,可謂是極大的消耗了敵人的士氣。從那以後,金人幾乎再不敢隨意橫跨長江入侵。
據説,後來梁紅玉的名號,竟比他丈夫韓世忠還要響亮。
明朝時期,威震四方的四川女中豪傑秦良玉,不僅被國家列入了正式編制,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女將軍。據説,秦良玉從小跟着父親習武射箭,不僅武藝高強,更精通詩文,真可謂文武雙全的奇女子。在秦良玉的丈夫去世後,她作為妻子承擔起了丈夫的職責,不僅派出自己的族人前往瀋陽抗金求援,還曾親自率領三千將士鎮守北部的山海關。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清朝軍隊在入關南下的時候,秦良玉堅持帶兵抵抗,立下了累累戰功。當時,還因其作戰有功,被提拔到了太子太保,甚至,後來做到了四川總兵的位置。
據説,崇禎皇帝都對秦良玉讚賞有加,稱其:
“學就四川作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可見,其對明朝的貢獻之大。
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後,那些侵略軍四處燒殺掠奪。當時,只有十九歲的馮婉貞,居然和她的父親一起,帶領着民間隊伍一起打敗了英法聯軍。因為,馮婉貞的義舉保全了謝莊百姓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所以,在當時被人們稱為英雄。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在日軍侵入中國後,兩位蒙古族的女王公,同樣也為抗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她們就是奇仲芳和巴雲英。當時,她們因為積極展開與日軍的游擊戰,所以,更是受到了宋美齡的極力稱讚。雖生不逢時,但這些巾幗豪傑們,卻並沒有辜負時代賦予她們的重任。
當時,同為女中豪傑的秋瑾,就在其詩中寫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充分體現了其身為女子,卻擁有不輸男兒的英氣和豪氣,真可謂是“豪傑”。當然,若出生在特殊時期,女子們同樣可以馬上轉身蜕變為優秀的女兵,出現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古代不僅有女兵,更有女兵部隊。在《墨子》中就對其有着清楚的記錄,文中寫道:“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
可見,在戰國初期,女兵就已經出現在了烽煙四起的戰場上。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顧頡剛在其《女子當兵和服徭役》這本書中,説道:“一部《左傳》中記事不少,而絕未有壯女當兵之痕跡。”可見,當時雖然有女兵,但基本上都不是正當年的女子。但他認為戰國時期戰事頻發,故而,國家的男丁數量便會出現不足的情況。所以,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出現女兵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漢朝初期也有女兵的存在,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便説道:“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另外,古代的匈奴,同樣也有婦女上戰場的先例,這種情況在《資治通鑑》中,也有着清楚的記載。
公元前36年,漢朝發兵攻打西域,當時,匈奴的軍民百姓被重軍圍困於城內,但其依舊不願意放棄抵抗。據説,當時郅支單于不僅親自披甲上陣,連諸氏、夫人等數十個人女子皆拿起了弓箭。可見,在匈奴存亡的關鍵時刻,婦人的勇氣和戰鬥力,也堪比尋常男子。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中,也出現了女兵的身影,而且,女子軍隊的人數規模,居然達到了十萬人之多,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當時,湘軍彙編的《賊情彙纂》中提到:“賊素有女軍”,可見,這種情況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其中,還提到了太平軍女子軍隊的編制,據説,女兵共編為了40個軍,一個軍大概有2500多人。這些女兵除了在天王府邸中服役之外,還在危險關頭保護天王的性命,其最後也英勇陪着太平天國同歸於盡。
在甲午戰爭之後,左寶貴身為清軍將領戰死,當時的《點石齋畫報》中就説,左寶貴的夫人為了給夫君報仇,將自己所有的金銀首飾全部都捐獻了出來,組建了一支擁有三千多人的部隊。據説,這支部隊完全由女子組成,從甘肅開到北京,要求前往抗日前線參與戰鬥。
當時,社會各界都發出了感嘆:“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傑歟。”但是,卻有一些人爆料,説:“左寶貴夫人組建的這支隊伍,其中大部分都是甘肅、陝西地區的人。”這些人雖然帶着銅耳環,但是,卻與真正的女裝不太相同,暗指其中大多數都是男兵,當然,這支部隊中也有許多女兵。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那麼,古代的那些女兵通常在軍中幹都些什麼呢?軍隊又是如何管理這些女兵的呢?
《墨子》中描述了女子在軍營中做的事情,其中説:“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可見,有些女兵還會參與挖戰壕等任務。另外,還講到“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女兵還會參與守城、拆房挖土等輔助工作。
太平軍中的女兵主要負責日常的軍需生產工作,例如:修建工事、搓麻繩、搬運儲備糧草、搬運死屍等。謝介鶴在其《金陵癸甲紀事略》中,做了詳細的記載,據悉,在1853年至1854年間,太平軍在對清兵的江南大營發起進攻的時候,有人曾看到女兵抬着裝滿糠的大籮筐跟在軍隊後邊。
當時,太平軍一旦獲得勝利,隨行的女軍便會用糠填滿廢棄營地的壕溝,然後,用戰利品裝滿籮筐。據説,當時太平軍在定都天京之後,一名廣西籍的太平軍女將軍,就曾隨同出戰。當時的清朝大臣曾國藩,雖稱其為“大腳蠻婆”,但是,對其卻是十分忌憚。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可以説,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女性的解放。尤其在抗戰期間,除了部隊中那些女官兵之外,其他普通婦女也表現得十分出色。
1938年,國民政府曾在牯嶺專門召開面向全國女性的婦女會議,且設立了婦女指導委員會,目的是領導全國婦女的作戰工作。這些組織,不僅積極帶領婦女參與戰地慰問,以及游擊隊,還切斷了敵人的公路交通,為抗戰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
像當時長達二百多英里的川甘公路的修建,就有幾千名甘肅婦女的汗水。同樣,甘新公路在建設時,也有很多當地婦女參與進來。據説,那時使用的建設工具,都是特別簡陋的刀斧和鏟子,人力勞動在其中佔到了很大的比重。
當時,婦女指導委員會還在全國建立了九個辦事組,專門為抗戰服務,這些小組的制度基本就像軍隊一樣嚴格。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當然,這些女兵雖然也是軍隊成員的一部分,但是,中國古代卻實行嚴格的男女別營制度,即:不允許男兵和女兵有接觸。因為,那些統治者認為,若將男兵和女兵混在一起管理,會極大的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説,這些顧慮,無疑是我國封建傳統思想在作祟。
但無論如何,我國古代的傳統思想,都異常強調“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女兵能出現在戰場上,也是極其特殊的情況。正所謂:“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可見,女兵雖然在古代歷史上並不多見,但其在戰場上英勇的身姿,同樣受到了政治家和軍事家們的關注與重視。
也正是這些女人,為中國的女性博得了“巾幗英雄“的美稱。
參考資料:
【《婦好——中國最早的將軍皇后》、《明史·秦良玉傳》、《女子當兵和服徭役》、《金陵癸甲紀事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9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