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趙匡胤之死史有迷雲,有燭影斧聲等傳説,壯年身亡確有可疑,“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暴死後他的皇后宋氏,馬上令太監王繼恩傳召三子德昭,意欲靈前繼位,王繼恩是趙光義一黨,接諭旨後直奔趙光義王府叫來晉王趙光義,趙光義快刀斬亂麻,馬上入宮,在兄長屍體前即位,稱宋太宗。趙光義當上皇帝后,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稱宋後為開寶皇后,授弟弟趙光美為開封尹,進封齊王,所有太祖和廷美子女,並稱皇子皇女。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宋太祖在位時,封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宗上位後,出兵討伐北漢時,趙德昭隨行,攻下北漢後乘勝攻打遼國的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裏驚亂,眾人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便有人提議暫立趙德昭為主主持軍務,等到亂象回覆,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師後,因為北伐不利,趙光義久久不封賞將士,趙德昭便為將士們請封,惹來趙光義一肚子無名火,説等你當皇帝后再封也未遲。“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東京汴梁大雪紛飛,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得病十多天了,身體不適,心中煩躁,於是召皇弟開封尹、晉王趙光義入宮,兄弟倆在萬歲殿內屏退旁人,秘密議事,諸侍衞宮眷不得聞。當時殿外侍從曾看見萬歲殿內燭影搖動不已,太祖和晉王對坐的影子映射在窗户上,身影晃動,似乎晉王在離席退避、謙讓什麼。又過了片刻,殿外人聽到殿內有斧子戳地擊物的“篤、篤”聲,同時聽見太祖大聲地吩咐晉王“好好做!好好做!”,此時計時的漏鼓已經敲過三更。當夜四更,太祖駕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歲。十月二十一,晉王趙光義登基,當年改元太平興國,趙光義即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這件事情,就是宋代歷史第一迷案——“燭影斧聲”。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拋開太祖和太宗兄弟間傳位的迷案不管,這裏單説太祖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在太宗及其後嗣皇帝在位時期的待遇和處境,看看太宗一系皇帝是如何對待太祖後代的。
太祖一生,共有四子六女。其中長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史料中記載很少,就連名字都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由剛登基的徽宗趙佶起的,並追封德秀為滕王、德林為舒王。所以,這兩個太祖的皇子沒有多少可説的,既沒有生前享受富貴,身後也默默無聞了一百多年,不喜不悲。
而太祖六個女兒中,申國、成國、永國三位公主都是早夭,沒有什麼事蹟可言。另外三個女兒,昭慶公主(魏國大長公主)、延慶公主(魯國大長公主)、永慶公主(陳國大長公主),都活到了真宗在位時期,昭慶公主下嫁左衞將軍王承衍、延慶公主下嫁左衞將軍石保吉、永慶公主下嫁右衞將軍魏咸信。三位駙馬也都是太祖時開國功臣的兒子(分別是王審琦、石守信、魏仁浦之子)。作為女兒來説,她們按照皇家制度、規規矩矩地出嫁、分府,生活波瀾不驚,在史書中也是寥寥幾筆,沒有過多的着墨,平安富貴地走完了一生。
這裏着重説一下太祖次子(實際上的長子)德昭、四子德芳。
趙德昭,宋太祖次子,生母是太祖的髮妻孝惠皇后賀氏,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生於汴京。因為太祖長子趙德秀早夭,所以趙德昭實際上是太祖的長子。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建隆元年(960年),太祖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社稷,登基稱帝,建立了宋朝。這一年的趙德昭只有十歲,少年不更事,而之前的五代更迭中,因為皇位繼承人年幼不能掌控朝政從而被權臣奪走社稷的事情不在少數,甚至太祖本人都是以此故事獲取的後周江山。所以,為了穩固社稷起見,太祖沒有立即立趙德昭為皇太子,而是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冊立自己的二弟趙光義為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開封尹、兼中書令。
五代舊制,如果皇室成員擔任開封尹的話,那麼就被視同為實際上的皇儲,後晉出帝、後漢隱帝、後周世宗,都是以皇子身份擔任開封尹,最後登基為帝的。太祖冊立弟弟趙光義為開封尹,就有越過未成年的次子、立年長的弟弟為繼承人、以保社稷穩定的意思(趙光義此時已二十三歲,並參與了擁立太祖稱帝的陳橋兵變,政治經驗豐富,不是不諳世事的趙德昭可以相比的。)
乾德二年(964年),趙德昭年十四歲,按照制度出閣。前代皇家規矩,皇子出閣則冊立為王。太祖卻認為趙德昭年紀尚幼,不宜立即封王,還是漸進封爵為好,於是隻手任其為貴州防禦使,但不領實任。開寶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趙德昭二十週歲,太祖舉行大宴,增皇弟開封尹光義、興元尹光美、皇子貴州防禦使德昭的食邑,以示慶賀。
開寶六年(973年),太祖再授皇子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終太祖在世之日,趙德昭一直沒有封王。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在那場詭異的“燭影斧聲”之後,太祖駕崩,皇弟晉王、開封尹趙光義登基,成為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為了顯示自己繼位的合法性以及對兄長一脈的尊崇,太宗加封皇侄趙德昭為京兆尹,移鎮永興軍(即西安),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另一皇子趙德芳則接任兄長趙德昭所遺下的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官爵。太宗並規定太祖的子女皆稱皇子皇女。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太宗派大軍北上圍攻十國中的最後遺存:北漢,準備徹底結束近百年的中原割據局面。二月,太宗率軍親征北漢,並許諾攻克太原(北漢都城)後犒賞三軍。宋軍在皇帝親征和重金封賞的雙重激勵下,氣勢如虹,先在白馬嶺擊退遼國援救北漢的軍隊,然後一鼓作氣全線進攻北漢。五月初六,內外交困的北漢主劉繼元出降,太原被宋軍攻克,北漢滅亡,宋朝至此形式上一統中原。在攻伐北漢的軍事行動中,武功郡王趙德昭一直隨侍叔父太宗左右。
五月二十,太宗不顧諸臣反對,決心趁滅北漢之軍威,自太原出發直驅幽州(北京),一舉收復幽雲故土。宋軍全憑戰前太宗親征及厚賞許諾,才奮勇向前,奪取了滅北漢的勝利,這個時候都想讓太宗將破太原的獎賞兑現,再行北伐。而太宗説等到攻克幽州後,一併將封賞再行頒發。宋軍將士心中不滿,多不願前往幽州,但是又畏懼太宗責罰,所以勉強成行,但戰鬥力大大不如攻伐北漢時。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作戰初期,宋軍在太宗的嚴厲督促下,一度取得勝利,收復了易州、涿州。六月二十三,太宗以抵達幽州城外,下令諸軍圍攻。宋軍與遼軍互有攻守勝敗,但是宋軍遲遲不能攻破幽州城,而宋軍作戰已歷經半年之久(從攻北漢算起),“將士多怠”,士氣低落,已成強弩之末。遼景宗耶律賢則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特里兗(官名)耶律休哥率領契丹五院精鋭馳赴幽州前線,援救守軍。雙方實力天平逐漸向遼國一方傾斜。
七月初六,宋、遼兩軍在幽州城外高粱河展開激戰,宋軍先勝,追擊耶律沙率領的遼援軍。太宗為徹底擊敗遼國援軍,親臨戰場督促追擊。宋軍士卒經過二十天的圍城作戰,早已疲憊不堪,雖然擊退遼軍,但是不能圍而殲之,只勉強追擊出十餘里,且回軍緩慢。這就導致了戰場上太宗御營護衞出現漏洞,防衞空虛。就在此時,耶律休哥率遼軍出其不意從宋軍防衞的間隙處突然殺來,手持火炬直衝太宗御營。當時天色已晚,宋軍慌亂中不知來敵多寡,不敢接戰,於是退居高梁河抵禦。
耶律休哥與幽州守將耶律斜軫各自統帥精鋭騎兵,乘夜夾攻高粱河畔的宋軍,同時幽州城中守軍也開門出擊,協同城外援軍猛攻,這時宋軍因之前追擊遼軍敗兵,首尾不能顧,無法抵抗接憧而來的遼軍猛攻,只能紛紛後退。耶律沙趁機調頭反攻,從後追擊,配合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兩軍對宋軍實施的追擊。宋軍前後被敵,同時皇帝的御營也被遼軍擊破,頓時大敗潰散,全軍崩潰。
慌亂中,因被遼軍攻擊而和諸將走散的太宗在親衞的拼死護衞下只能拋棄大軍、奪路而走,期間太宗大腿還被流矢射中兩箭,不能騎馬,慌忙之中隨侍的近侍找了一輛驢車,載着太宗急速南逃。而一直隨侍在太宗左右的武功郡王趙德昭則於大亂中和太宗走散,會合其餘諸將,收攏敗兵,一面抵抗、一面南撤。宋軍第一次北伐之戰失敗。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七月初七天明後,太宗抵達涿州城外,而宋軍敗兵猶在幽州城外不遠,在趙德昭及諸將的收容下緩緩而退。當時宋軍大營已經和太宗失去聯繫,不知皇帝的生死,為了保持軍心穩定,於是諸將都有在軍中奉武功郡王為新主的意思,趙德昭沒有答應,只説先撤軍回涿州,穩定軍心為先。
太宗害怕遼軍追至,不敢入涿州,便繞過涿州直奔金台屯,才敢停駕觀望後續。七月初九,宋軍依舊沒有回撤的消息,太宗命人探尋,才知道諸軍在趙德昭的帶領下退據涿州,並四處尋找皇帝的蹤跡。太宗於是令殿前都虞侯崔翰前往涿州傳達詔命,令宋軍班師撤回。之前宋軍北伐時獲得的易州、涿州等地都再度失去。
太宗北伐失敗後,對於諸將在亂軍中意欲擁立趙德昭為帝之事耿耿於懷,借從徵失律的名義懲罰諸將,大部分都貶官外放。同時以北征不利的理由將原先承諾的破平太原封賞也免除。因此諸臣都忿忿不平、埋怨皇帝賞罰不公。在這個情況下,武功郡王趙德昭出於維護皇帝顏面和信譽的目的,向叔父太宗諫言:
“惟陛下賞罰分明是從,應先行破太原之賞,再行失幽州之罰,如此諸臣得以心悦誠服。”
太宗本來因為武將們當初差一點擁立侄子為新主就很是不滿,這時候趙德昭又不識好歹跳出來為武將們請賞,到底是要幹什麼?!大怒之下,脱口而出説:
“令汝自為天子時,再行封賞,猶未晚也!”説完拂袖而去。
趙德昭大驚失色,心中惶恐不安,知道叔父是猜忌自己,又無言以自明,進退不得之下,為了保護妻子家眷不受牽連,於是連家都沒有回,返回門下省官衙後(趙德昭官職是門下侍中,在門下省辦公),即命屬員尋找裁紙刀,然後趁人不備,自刎而亡。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在宮中的太宗得知噩耗後,後悔不已,急忙趕到門下省,抱着侄子的屍體大哭説:“我兒何至於此”。之後,太宗追封趙德昭為魏王、諡號“懿”,追贈中書令。太宗之後的幾代皇帝都不斷給趙德昭加封,先後追贈太傅、太師,晉封吳王、越王、燕王。
趙德芳,宋太祖四子,也是最幼子,後周顯德六年(959年)生於汴京,生母未明。趙德芳比兄長趙德昭小八歲,太祖建國登基時,趙德芳僅僅才一歲。此後年幼的皇子趙德芳先後為太祖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所撫養,幾乎視同皇后親子,尤其受孝章皇后的寵愛。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十七歲的皇子趙德芳比皇家制度所規定的年限晚了三年才出閣,這似乎説明他受到了太祖和孝章皇后的格外優待,所以在宮中被多留了三年。太祖在幼子出閣後授其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這是他兄長興元尹趙德昭當年出閣時的官職。
當年十月,太祖在“燭影斧聲”的疑團中駕崩,趙德芳的叔父晉王、開封尹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太宗繼位後,除了封授趙德昭為京兆尹、侍中外,再將趙德昭所遺下的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官職全部加封給另一個皇侄趙德芳,並詔令兄弟倆都可以稱“皇子”。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而在“燭影斧聲”之謎中,除了之前所説的版本外,還有另一個版本: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太祖突然發病,駕崩於皇宮萬歲殿,此時晉王趙光義、皇子趙德昭都不在宮中,主持內宮的孝章皇后便指派內宦王繼恩前去召喚養子趙德芳前來萬歲殿,以安排後事並搶在趙光義、趙德昭之前奪取皇位。但是王繼恩沒有去接趙德芳,而是直接出宮赴開封府衙,將太祖駕崩的消息告訴了晉王、開封尹趙光義。
早有準備的晉王趙光義於是和親隨、開封府左押衙左押衙程德玄出府,與王繼恩冒雪前往皇宮。在王繼恩的協助下,晉王直入大內,控制了皇宮局勢後到達萬歲殿。
在殿內等候的孝章皇后聽見聲音,急忙詢問:“是德芳到了嗎?”王繼恩大聲回答:“是晉王來了!”
存有私心、準備趁亂擁立養子趙德芳為新帝的孝章皇后大驚失色,同時也無計可施,只得不顧禮法,以稱呼皇帝的口吻向還未正式登基的晉王示弱:
“我母子性命,就都託付給官家了!”(官家是宋朝臣民對皇帝的口語化稱呼),晉王趙光義也放低姿態,哭泣着回答:“請皇后放心,我們共保富貴。”
至此大局已定,晉王獲得了皇位,登基稱帝,即宋太宗。孝章皇后則以“開寶皇后”的尊號被太宗奉養於大內,一直到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才去世,安享富貴半生。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太宗登基時,趙德芳才十八歲,年少無知,所以沒有任何的實際職務,只在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被太宗加授檢校太尉,不過也是個虛職。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德芳的兄長德昭因奏請封賞武將之事被太宗訓斥、憂慮自殺後,太祖唯一的皇子趙德芳也時常處於惶恐驚懼之中,擔驚受怕,唯恐叔父會進一步對自己下手。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年僅二十二歲的趙德芳病逝,史書上只用了“寢疾薨”三個字來表述,大概就是心肌梗塞之類的病,導致睡覺時心臟驟停而去世。趙德芳去世後,太宗親臨他的府邸哭祭,並輟朝五日,追贈皇侄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太宗之後的歷代皇帝也給趙德芳加官,贈太師,晉封楚王、秦王。
而後世文學影視作品中手握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威風八面的“八賢王”,其實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不過借用了趙德芳的名字而已,再引用了宗室趙元儼(太宗第八子、人稱“八大王”)、趙元佐(太宗長子、真宗曾經賜過他帶劍上殿、詔令不名的待遇)的一些史實和軼事,經過後世文學創作者藝術加工、最終融合而成的一個人物形象。這個虛構人物不僅增加了如《楊家將》、《賀后罵殿》、《三俠五義》等傳統藝術作品的戲劇性和可讀性,還滿足了普通百姓崇敬忠臣、懲處權貪的美好願望心態。“八賢王”的形象因此才能歷經千年、栩栩如生。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太祖的兩個兒子在三年內都因各種原因去世了,這也徹底消除了太宗心頭的擔憂和焦慮。沒有了德昭、德芳的潛在威脅,太宗可以從容的厚賜他們兩人留下的家眷子女,以顯示自己的親情和寬仁。
趙德昭有五子: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三子趙惟固、四子趙惟忠、五子趙惟和。
趙德芳有三子:長子趙惟敍、次子趙惟憲、三子趙惟能。
在太宗及後繼的皇帝不斷封賜下,趙德昭的兒子中:趙惟正封樂安郡公、建寧軍節度使,追封同安郡王。趙惟吉封安定郡公、感德軍節度使,追封南陽郡王。趙惟固早夭,贈官左千牛衞將軍。趙惟忠封敍州刺史、昌州團練使,追封舒國公。趙惟和封澄州刺史、右千牛衞大將軍,追封清源郡公。
趙德芳的兒子中:趙惟敍封左千牛衞大將軍、勤州刺史,追封高平郡公。趙惟憲封左衞大將軍、安德軍節度使,追封英國公。趙惟能封右神武軍將軍、蔡州防禦使,追封張掖侯。
太祖的諸孫,在太宗及其後嗣皇帝的統治時期,境遇還算不錯,個個都是高官厚祿,富貴終身,雖然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平時也不受重視,但總算生活安穩、待遇豐厚,和歷史上其他王朝失勢皇族子弟動輒被廢黜流放乃至骨肉相殘、死於非命的悲慘際遇相比,太祖後裔在北宋一朝的命運和待遇,已經是非常難得的安寧祥和了。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慶曆四年(1044年)七月,太宗的孫子仁宗在位時,鑑於宗室子弟封爵過於嚴謹,同時近支皇族子嗣不盛(真宗只有仁宗一個獨子、仁宗無子),以至“宗姓幾無一王”的局面出現,所以下詔,將宗室中太祖太宗的弟弟趙廷美、太祖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太宗除了真宗以外其他七個兒子,一共十家宗室的後代,按照子封郡王、孫封國公,曾孫封郡公的原則,一口氣封了六個郡王、三個國公、一個郡公。其中趙德昭的後裔得封穎國公、楚國公,趙德芳的後裔得封安國公。
熙寧元年(1068年),太宗的玄孫神宗繼位,感念於祖宗開拓之不易,而太祖更是開創之君,社稷皆由太祖創業而至,所以下詔,要求在太祖的後裔中選取行輩最近、年德最尊一人,冊立為郡王,並世襲其爵,以示尊崇太祖之意,並賜王號為“安定郡王”。第一代安定郡王是趙德芳的孫子、趙惟憲的兒子,時年已經六十二歲的趙從式。
此後安定郡王在太祖的後裔中傳承了二十四代,除了第一代和第七代外,其餘的安定郡王都是趙德昭的後代。(安定郡王不是在某一家世襲,而是如同流官一樣,由太祖的後裔按行輩遠近輪流擔任,上一代安定郡王的親兄弟子侄,不一定就是這一代安定郡王,所以自熙寧元年至南宋末,二百年間即傳承了二十四代之多。)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靖康之變後,英宗一系的皇室子弟基本被一網打盡(真宗、仁宗已絕嗣,英宗是過繼而來),只有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得以逃脱,輾轉至建康,在江南文武官員支持下登基稱帝,建立南宋,即宋高宗。之後高宗獨子趙旉三歲夭折,高宗本人也沒有了生育能力,南宋皇統面臨斷絕危險。
雖然當時太宗後裔還有不少留存在江南各地,尤其是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一支,更是和帝系最親。這些太宗後裔自以為血緣最近,所以對於高宗之後入繼大統,繼任皇帝都是志在必得。高宗心中忌恨這些近親毫不掩飾的繼嗣之心,又不甘心就此絕嗣,於是經過長期考慮後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不選擇太宗後裔承襲大統,而是從太祖的後裔中,選擇晚一輩子弟,收為養子,大力培養,以承襲皇位。
於是,經過細緻挑選,太祖的七世孫、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六世孫,時年六歲的趙伯琮在紹興二年(1132年)被召入宮中,作為高宗的養子,加以培養,而他的生父趙子偁不過只是從八品秀水縣丞,幾乎沒有勢力,不構成對皇權的威脅。趙伯琮入宮後,先後改名趙璦、趙瑋、趙眘。
經過三十年的等待,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正式內禪,把皇位傳給了三十六歲的養子趙眘,這就是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歷時一百八十六年後,大宋帝系再次轉回太祖一系。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之後,南宋帝系傳承由孝宗傳子光宗,再傳孫寧宗。寧宗先後生了九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他和名義上的曾祖父高宗一樣,也不願立自以為可以按血緣相近而獲得皇儲之位的秀安僖王(即趙子偁、孝宗生父)一系後裔為嗣子,也放棄立遠祖秦康惠王趙德芳得其他後裔,而是選擇了太祖十世孫、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南陽郡王趙惟吉八世孫趙與願為承繼子,改名趙詢,後正式冊立為皇太子,趙詢時年六歲,生父趙希懌是太平州通判,八品小官而已。
為自己立嗣後,寧宗考慮到祖父孝宗一脈幾乎都絕嗣(孝宗四子,長子、四子絕嗣,次子魏惠憲王趙愷獨子沂靖惠王趙抦沒有兒子;三子光宗兩個兒子,長子早逝、次子寧宗也沒有兒子),所以給堂弟沂靖惠王趙抦也選擇了太祖十世孫、秦康惠王趙德芳九世孫、高平郡王(公)趙惟敍八世孫趙貴和為嗣子,改名趙均。
天不遂人願,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太子趙詢去世,寧宗失去了嗣子。為了承襲皇統,寧宗將沂靖惠王趙抦的嗣子趙均改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竑。然後讓丞相史彌遠再從太祖後裔中為沂靖惠王挑選嗣子。經過挑選,太祖十世孫、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南陽郡王趙惟吉八世孫趙與莒選,被立為沂靖惠王趙抦新嗣子,改名趙貴誠。趙與莒生父趙希瓐不過從九品山陰縣尉,而且早逝,無足輕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寧宗病重,丞相史彌遠素來和皇太子趙竑不睦,於是聯合寧宗楊皇后趁寧宗病重時矯詔,廢黜皇太子趙竑,改立嗣沂王趙貴誠為皇儲,並在寧宗駕崩後擁立趙貴誠為帝,更名趙昀,即宋理宗。前太子趙竑則被廢為濟王,出居湖州,第二年正月被陷害致死,兒子也被史彌遠暗害。
理宗在位時,所生的三個兒子先後夭折,沒有辦法,只得在淳祐六年(1246)把弟弟榮王趙與芮(趙希瓐次子)的獨子趙孟啓立為嗣子,改名趙禥。景定元年(1260年),趙禥被冊立為皇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在位四十年的理宗駕崩,皇太子趙禥繼位,即宋度宗。
此時北方蒙古已經興起,在平息內部爭鬥後,開始南下攻宋,而度1宗無力採取措施對抗,只能以酒色自娛。鹹淳十年(1274年),三十五歲的度宗駕崩於臨安福寧殿。他死後,兒子宋恭帝趙?、宋端宗趙昰、宋少帝趙昺在風雨飄搖中先後繼位。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之戰中,殘存的南宋朝廷全軍覆滅,少帝趙昺在陸秀夫的揹負下投海自盡,三百年的宋室江山至此劃上了句號。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自太祖駕崩後,除了太宗時期因為忌憚德昭、德芳兄弟而有過針對性的舉措外,太祖子孫在整個北宋時期整體上過的還不錯,太祖一脈後裔還世襲安定郡王,待遇地位都算尊崇。南宋時期,機緣巧合之下,太祖後裔在高宗內禪之後,恢復了帝系傳承,先後承襲了八代皇帝、一百一十七年皇統。太祖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893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