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都是明朝皇帝,卻因不同的原因,沒有埋葬到明十三陵之中

大多數王朝的皇帝一般埋在同一個地方,比如漢朝的皇帝埋葬在陝西,明朝的大多數皇帝就埋在北京的天壽山。在這座山上,埋着十三位朱明皇帝。而陵墓的區域被稱為明十三陵。這座山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土山,就連名字也很普通,就叫做黃土山。朱棣登基之後,才將這座山定為明朝皇帝安葬的地方,併為它改名。不但朱明皇帝會在這個區域下葬,一些得到寵愛的嬪妃、皇子甚至太監也會在這個區域下葬。

這三人都是明朝皇帝,卻因不同的原因,沒有埋葬到明十三陵之中

朱明王朝的皇帝不僅有十三位,而是有十六位,其他三位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埋葬在這個區域。那麼,這三位皇帝都是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在這個區域下葬呢?他們分別都在哪裏下葬呢?

一、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幼年貧窮,曾經當過乞丐,因此,很多人都覺得他從乞丐到皇帝的經歷非常傳奇。他推翻了元朝的殘酷統治,令百姓從沉重的壓迫中解脱出來。在明朝正式建立以後,他嚴懲貪官污吏、積極修建水利工程、減少百姓的賦税,並採用科舉制度從民間選拔人才。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經濟、軍事都進入了鼎盛的狀態,百姓能夠過上難得的安穩日子。朱棣沒有登基以前,明朝的首都一直是南京。所以,他沒有在天壽山安葬也就很正常了。

這三人都是明朝皇帝,卻因不同的原因,沒有埋葬到明十三陵之中

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陵墓的建造,他也不例外。在公元1381年,他讓人進行陵墓的修建工作。1382年,他的皇后去世,就埋葬在了這座陵墓。在皇后下葬後,這座陵墓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那就是孝陵。説起“孝”字的含義,一些人説是他要表示以孝治天下,而另一些人則表示跟馬皇后的“孝慈”諡號有關。1398年,朱元璋駕崩,繼任者將其埋葬在孝陵。在他也下葬之後,孝陵的建造工作還沒有完成。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還在進行孝陵的修築工作。直到1413年,孝陵的建造才徹底完成。

由於建造時間長,孝陵的規模十分龐大,期間有樓閣、寺廟等建築。據史料記載,孝陵在建造時,將幾十座寺院包圍進來,並有五千多名士兵守護。在明朝,孝陵具有很高的地位。每當明朝有大事發生,不少勳貴、臣子都需要到這裏祭告。

這三人都是明朝皇帝,卻因不同的原因,沒有埋葬到明十三陵之中

二、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標之子。朱標死後,他哀痛不已,甚至出現因為傷心過度而消瘦的情況。見他如此,朱元璋也非常感動,就更加喜歡他了,決心傳位給他。他認為朱元璋制定的法律過於嚴苛,登基後就對某些法條進行了改動。可能是因為曾經當過僧人的原因,朱元璋對佛教和道教很寬厚,允許他們的某部分土地不需要交税。而朱允炆看不慣這一點,就採取了限制佛寺和道觀不需要交税的土地的數量。之後,他又採取了削藩的措施。前兩項改革措施都沒有威脅到他的皇位,而這一項措施就觸及到了藩王們的利益。

在藩王之中,有幾位藩王是實力比較弱的,所以他很輕鬆地就限制住了這幾位藩王。燕王朱棣的實力較強,而且在與朱棣對決的過程之中,他選擇了能力低下的將領以及錯誤的策略,導致自己丟失了皇位。在燕王朱棣攻入皇宮後,他就下落不明,埋葬地就也不明瞭。關於他的去向,目前有多種書法。第一種説法是不知所蹤,這種説法來源於《明史》。在明史當中,寫明皇宮燃起大火,而燕王及其軍隊沒有找到他的蹤影。第二種説法是自焚而死。這種説法來源於《明實錄》。根據這本史書的記載,他因為自焚而死亡。

第一種説法又衍生出了出家為僧、當道士這兩種説法。根據明朝中後期編撰的《錢塘縣誌》,他在逃出皇宮之後,就在東明寺當了僧人。而《東明寺志》也有他曾經到此當僧人的説法,並將他稱為“應能問道老佛”。據個別學者考證,他並沒有當僧人,而是去了江西當道士。因為不能確定他究竟是死在大火之中,還是逃出皇宮,所以不能確定朱允炆究竟埋葬在何處。

三、景泰帝朱祁鈺

1449年,明英宗被俘,瓦刺逼近北京,不少臣子都非常緊張,個別人甚至打算將自己的家人送到別的地方。就在這種危急關頭,朱祁鈺上位了。在上位之後,他任用於謙等人擊退了瓦刺,並將明英宗接回。相比於李世民等皇帝,他的性格比較温和,不會用肉體消滅的手段來除掉自己的政敵。在明英宗迴歸之後,他並沒有對明英宗下殺手。不過,這也為後來的奪門之變埋下了伏筆。1457年,朱祁鈺重病。某些人就有了異心,打算擁護明英宗復位。

同年的正月,石亨、徐有貞等人衝進了南宮,讓明英宗復位。在明英宗復位之後,石亨等人讓宮人敲響鐘鼓。聽到鐘鼓之聲的時候,等候在午門外的眾臣都十分吃驚,接着,徐有貞就走了出來,表示明英宗已經復位了。聽到鐘鼓聲的時候,還處於重病狀態的朱祁鈺也吃了一驚,問:“于謙耶?”他身旁的宮人一聽,急忙否認了,表示是明英宗復位了。他聽了之後就表示“哥哥做,好”。明英宗復位的一個月之後,他就過世了。一些人認為他是因為疾病而死,而另一些人認為是明英宗暗害了他。

明英宗重新登上皇位之後,廢了他的帝號。在他死後,將他的諡號定為“戾”,根據明朝親王下葬的禮儀安葬在北京的西山,後人稱為景泰陵。明英宗去世,明憲宗登基之後,一些臣子為他不平,覺得給他上“戾”的諡號,實在對他不公。他上位之後,讓明憲宗從太子的位置下來,讓自己的兒子上了這個位置。明憲宗雖然和他有私人恩怨,但也明白他對國家的功績。1475年,明憲宗恢復了他的帝號,並按照明朝皇帝陵墓的規格重新修整了朱祁鈺的陵墓。明世宗登基之後,去了一趟景泰陵,認為這座陵墓的規格與帝陵不符,再次修整了陵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9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三人都是明朝皇帝,卻因不同的原因,沒有埋葬到明十三陵之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