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試今日開考。而在這之前,已有部分本科畢業生通過保研(也稱推免制度)“上岸”。面對“考研熱”,如何通過推免保研“上岸”,備受大學生關注,其中績點(GPA)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不少學生為了獲得推免資格,陷入績點內卷泥潭,“分分必爭”。
為改變大學生“卷績點”弊端,已有不少高校嘗試取消績點,實行等級制的成績評定。近日,北京大學校報發文《放棄績點——成績評定改革在“生科”》,調研學校成績評定改革推行的情況,取消績點再次引發關注。據悉,為改變學生因總成績提高一兩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內卷泥潭的現狀,此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展開試點改革,放棄GPA排名,實行等級制的考核評定方式。
應該説,取消百分制或績點制,實行學業成績等級制評分,對破除“唯分數論”“分分必究”有一定作用,但要徹底為學生們鬆綁,則需進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不能簡單地按學業成績高低排序確定推免名額,而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學術潛能與綜合素質。
其實,2015年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即提出,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同年,清華大學宣佈全面改革學業評價體系,從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起,將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以A、B、C、D等12檔等級代之。這也是注意到百分制評分體系下,學生們為刷到一個好看的分數,不得不考前刷題、過度答題、不敢選有挑戰的課程等校園弊病。
隨後,多所高校也進行了學業評分改革,但在成績單上依然保留着百分制評分,在確定推免(保研)資格時,也依然按照百分評分計算成績排名,讓實行等級評分的改革意義大打折扣。分數、排名依然束縛着學生真正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針對這一問題,2019年,清華大學進一步發佈GPA改革方案,提出“不在成績評定工作中設置指導性的優秀率指標”。
可見,僅有等級制評分改革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真正實施過程評價和多元評價,而不是依靠考試分數評價。對於通過統一筆試、複試被錄取的考研生,高校也要在複試環節重視考核其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引導社會破除唯分數論,形成新的人才觀。
這對引導學生從重視考分,轉向重視創新能力、綜合素質有積極意義,也可促進大學課程設置的“應試考研”傾向,讓大學真正成為學生廣泛涉獵、自由探索的學術殿堂和知識海洋。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天紅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