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臉識別軟件 智能篩選變質水果…… 大學生創新設計腦洞大開


劉洋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實習生 梁馨月

空地協同的“探求者”多功能無人機,仿生“展翅飛翔撲翼機”,“整容臉識別軟件” ,智能篩選變質水果……這些腦洞大開的“DIY” 趣味設計作品都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大一新生。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新生新工程教育計劃”之“一年級學生課外創新實踐項目優秀作品展”在清水河校區舉行。來自15個學院的160名大一新生展出了46個課外實踐創新作品,為前來參觀的師生獻上了一場“創新盛宴”。校長曾勇、副校長孔令講以及各學院的專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同學們的展出。


整容臉識別軟件 智能篩選變質水果…… 大學生創新設計腦洞大開

展翅飛翔撲翼機

創新設計 腦洞大開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在航空航天學院的展位,一隻“大鳥”扇動翅膀騰空而起。這就是由航空航天學院呂健、任珂衞、格拉斯哥學院賈宜鳴、機電學院李怡萱共同完成的“展翅飛翔撲翼機”。

“尺寸小、重量輕、隱蔽性好的仿生飛行器在環境偵察、災情勘測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呂健表示,“通過這次項目嘗試,我們初步研究了撲翼飛行的機理,希望有一天能做出像真正的小鳥一樣輕盈靈活的飛行器。”

在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的展位,2021級本科生武子傑和隊友們製作的“整容臉識別軟件”引起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點擊拍照、上傳圖片,只需要動動手指,程序就會自動檢測人臉特徵、推算人臉信息、識別是否整容,幾秒就出結果。

“我們蒐集了一定量的整容人臉圖片,利用‘深度學習’訓練出了一個模型。”武子傑説,“‘深度學習’是實現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徑,我們把它和整容結合,既使我們保持對社會熱點的敏感,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把握。”

每件作品都展現了同學們的奇思妙想:來自英才學院的“水果金睛”,活學活用“卷積神經網絡”,可以智能篩選變質水果;來自信通學院的三輛“智能小車”各懷絕技,可以用不同方式自動駕駛完成多種挑戰;來自計算機學院的“共享冰冰”和“永凍機APP”,可以讓冰箱也可以實現共享。

現場還展出了兩件由公共管理學院大一新生完成的作品。研究報告“整體‘智’理,協同發展——後疫情時代丹稜縣‘慧眼’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為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探尋可行性途徑;研究報告“‘垃非’展智慧治理藍圖,南湖揚鄉村振興新帆”聚焦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垃圾治理模式,研究總結鄉村數字治理的現狀與未來。

整容臉識別軟件 智能篩選變質水果…… 大學生創新設計腦洞大開

“探求者”多功能無人機,戴上“眼睛”可以同步看到無人機拍攝到的畫面

專家現場出題 跨學科視角提供新思路

“做這個作品用到了哪些知識?”“能不能通俗地講一下這個作品的基本原理?”“這個智能車的行走路線是你事先輸入的,還是它實時探測的?”……在展覽現場,曾勇校長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難題”,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活學活用,是否真正得到了鍛鍊、有了收穫。

“石油開採、石油泄漏、含油污水的處理都會面臨油水混合物的分離問題,我們做的這種材料成本低、效率高,簡單可靠,還能抗污漬。”在材料與能源學院展位,2021級馬瑋同學介紹了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研發的“高效油水分離水凝膠修飾材料”。

“大家可能疑惑,水和油本身就是分開的,為什麼要用你們的材料?”曾勇故意提問“刁難”。馬瑋同學首先解釋了自然界中水和油廣泛存在着“乳化態”,然後解釋了材料的“吸水”原理。聽完講解,曾勇建議同學們“要提升表達能力,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別人瞭解產品的特點和優勢。”

副校長孔令講,教務處負責人和各學院的專家、教授、課程指導老師也來到現場觀看並與學生交流。在光電學院展位,孔令講認真聆聽2021級本科生劉佳昊講解“智能皮膚”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健康監測方面的應用價值,並啓發同學們“結合臨牀需求”,“努力往小型化、便攜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在機電學院展位,2021級張鍾同學穿戴上“外骨骼”機械臂,展示瞭如何個性化地設置機械臂的動作參數,輔助胳膊進行康復訓練。孔令講啓發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們的機械臂和光電學院同學做的‘智能皮膚’結合起來,對健康數據進行進一步挖掘,為機械臂的康復訓練提供大數據支撐?”

各學院的專家學者在參觀時,都從跨學科的視角為同學們提供新思路、新啓發。信通學院呂幼新教授、光電學院劉爽教授、空天學院李輝教授等在參觀中都為學生點贊、支招,並鼓勵同學們繼續努力完善,把“作品”變成“產品”。

喚起好奇 激發潛能 

近年來,電子科技大學持續深入推進高水平新工科教育,以新理念全面重構了“喚起好奇、激發潛能”為核心的培養方案,在所有工科專業全面建設了始於新生、貫通四年、逐級挑戰的新工科項目式課程體系,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新工科教育成果。

這次展示,讓同學們獲得了獨特的學習體驗。信通學院2021級馮能玉同學和隊友們一起製作了一輛“智能移動機器人”,可以完成智能駕駛走出3D迷宮。“從Arduino開發板、編程、3D打印到硬件調試,都是我們慢慢摸索的。”她自豪地説:“挑戰性學習很艱難,但讓人感覺很新奇!”

物理學院2021級王俊碩同學與隊友製作了“摩爾條紋的動畫演示”,設計出了閃爍的三色燈動畫和三色光柵圖案動畫以及機械裝置。他説:“這個裝置主要運用光的干涉原理,大一上物理課時我學過這部分知識,但當時也沒太搞懂,直到這次我們一起動手,才理解了這個基本原理!”

據瞭解,本次展出的46個作品中,有22個是由跨學院學生團隊完成的。有的是“理工交叉”,如“信通+光電”“生命+計算機”“電子+英才”“空天+機電+格拉斯哥”;也有的是“文理交叉”,如“物理+經管+英才”“公管+生命”“公管+數學+信通”。榮獲本次展覽“最佳作品獎”的“‘探求者’多功能無人機”是由來自格拉斯哥學院和物理學院的四位同學共同完成的。

“跨界合作,我們的知識結構互補,把各自的長處發揮了出來!”格拉斯哥學院2021級王恆鑫同學説,“這次挑戰項目讓我們團隊經受了一次錘鍊,合作更加默契!”

“‘新工科’的魅力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動手做、放手玩!”項目指導老師、數學科學學院覃思義教授表示:“從大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創新非常重要,這是同學們探索未知的持久動力!”

教務處處長黃廷祝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入推進高水平新工科教育,進一步促進新工科教育文化和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文化的形成,讓新工科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廣大師生心中,不斷推動新工科教育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1 字。

轉載請註明: 整容臉識別軟件 智能篩選變質水果…… 大學生創新設計腦洞大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