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孫之獬(1591—1647),山東淄博淄川縣人。明天啓2年(1622年)進士,初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啓7年(1627)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元年(1628),被列入魏忠賢閹黨逆案,革職為民。滿清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又命以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後以“久任無功,市恩沽譽”,應“革招撫江西尚書孫之獬職,永不敍用。”

據野史筆記載,孫之獬投清居官時,有過一段臭名昭著的“上疏建議清廷下達削髮令”的歷史,人稱中國第一漢奸。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研堂見聞雜記》載:

“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薙髮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以其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其為滿飾也,不容。於是羞憤上疏,大略謂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鬥,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野草,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清稗類鈔》載:

“世祖初入關,前朝降臣皆束髮,頂進賢冠,為長袖大服。殿陛之間,分滿、漢兩班,久已相安無事矣。淄川孫之獬,明時官列九卿。睿親王領兵入關時,之獬首先上表歸誠,且言其家婦女俱已效滿妝,並於朝見時薙髮改裝,歸入滿班。滿以其漢人也,不許;歸漢班,漢又以為滿飾也,亦不容。之獬羞憤,乃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奏上,世祖歎賞,乃下削髮之令。”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以上雖不見於正史,但《清實錄》確有“孫之獬於眾人未薙髮之前即行薙髮,舉家男婦,皆效滿裝。……攝政王諭曰:‘……皆系恪遵本朝法度者’”之説。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據淄川縣誌載,孫之獬罷官返鄉後,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反清起義,義軍於同月攻克高苑、新城,不久又攻破長山,次年7月又一舉攻佔了堅固難破的淄川縣城。此時,已經削職為民的孫之獬卻上演了一場為清朝慷慨赴死的活劇:

淄川城破時,孫之獬穿上清朝官服,向北遙拜,正欲懸樑自盡之時,被義軍擒獲。謝遷惜孫之獬之才,意欲招降。孫之獬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勸謝遷儘快接受招撫,歸順清廷。遭到拒絕後,孫之獬惟求速死,但義軍不許,仍然勸降。孫於是罵不絕口,想以此激怒義軍處死自己。義軍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關了起來。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孫之獬絕食5天后,義軍再次勸降,他仍然不從,而且罵得更難聽。被激怒的義軍對其施以酷刑,孫昏死多次仍不改口。義軍無奈把他的4個孫子一同綁來,並把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威逼他屈服。孫之獬不為所動,依舊高聲叫罵,誓死不從。義軍一個一個地砍下他孫子的頭,每砍一個,都問孫之獬從與不從?孫之獬眼睜睜地看着4個孫子的頭被砍掉,仍然高聲叫罵。義軍又將他的頭皮上被扎出許多細孔,插上豬鬃,並用針線把他的嘴唇縫了起來,他還是嗚咽不已,直至被活活肢解。此外,孫之獬的1個兒媳和2個孫女被擄後,怕遭受凌辱,亦相繼跳井而死。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孫之獬死後,順治帝命吏部討論撫卹之事。侍郎陳名夏、金之俊建議,恢復孫之獬的原有官職,並給予撫卹;馬光輝及啓心郎寧古裏建議,孫之懈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卹。“兩議上,命用光輝議”。即兩個議案一同上報朝廷,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馬光輝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卹。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乾隆年間,孫之獬被列入貳臣傳乙編,按乾隆帝的説法是這些人“投順本朝,併為清流所不齒。而其再仕以後,惟覥顏持祿,毫無事蹟足稱。若與洪承疇等同列貳臣傳不示等差,又何以昭彰?”意思是要讓貳臣中的“劣者斧鉞凜然”,以示與“實能效忠於本朝”的貳臣之區別。而建議恢復孫之獬原有官職,並給予撫卹的陳名夏、金之俊之流,亦沒有逃脱被打入貳臣傳乙編的命運。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人們常説漢奸都怕死,不怕死的不會當漢奸。這話用在孫之獬身上,讓人覺得有點茫然。他的死不能不説很慘烈,可惜既不逢時也站錯了地方。後世人往往不能歷史性地看待問題,一味地認為這是罪有應得,是報應,好像其他那六七個弱小生命的完結也是跟着和該倒黴。

孫之獬棄明投清,為世人所不齒;孫之獬建議削髮,更為百姓所痛恨;孫之獬誓死如歸,並搭上了七八條家人性命,反不被清廷買賬。歷史就是經常開這樣的大玩笑。

來源:文正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9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是清初第一漢奸,雖不怕死,下場真的很糟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