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所以,早早的都會給孩子進行“啓蒙教育”
數學是孩子要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並且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數學啓蒙,很小就開始教孩子數數、計算……
但是,帶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即使孩子1、2、3、4、5、6、7、8、9、10倒背如流了,卻常常並不認得數字,哪個是1,哪個是2,哪個是3……孩子是對不上號的,更別説理解每個數字的含義了。
數學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算算數的問題,它包括數學的思維、分析、推理、判斷、建立概念等。但是,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學齡前的小寶寶,一下子掌握那麼多,是不太現實的。我們今天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只討論一個小問題:如何教會寶寶認識1-10的數字?
很多家長教孩子認識數字都是從兒歌開始的:1像鉛筆細又直,2像小鴨水中游……,很多給嬰幼兒看的認數書上都是這樣寫的。
但是,這樣的兒歌,其實和讓孩子口頭數數是一樣的,孩子即使嘴上説得很溜了,看到數字一樣對不上!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總結。
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和數學家Pascal説過:“人類的心智,天生就是具有數學性的,而數學的知識和進步都是來自正確的觀察。”
感官的經驗與數學思維息息相關,那是因為在幼兒最初對數的世界有概念,就是通過感官與環境的接觸實現的。
近些年風靡全國的“蒙氏教育”,也一直提倡“感官先行”的理念。就拿讓孩子認識數字這件事來説,就應該充分調動起寶寶的視覺和觸覺。
我家若蘭最早認識的數字是“2”。那次帶若蘭去妹妹家玩,從小區的分佈圖上看到22號樓旁邊有一個小兒童樂園,我就盯着每棟樓的號牌往過找,若蘭突然指着22號樓的牌子跟我説“媽媽,你看,那是兩隻小鴨子”。
我告訴若蘭:寶貝觀察的真仔細,那個數字確實像兩隻小鴨子,那個像小鴨子的數字是“2”,兩隻小鴨子是“22”,我們要找的22號樓到了。從此,若蘭就記住了那個像小鴨子一樣的數字是“2”。
萬事開頭難,一旦開了頭,後面的事情就簡單多了。當若蘭認識了這個“2”以後,好像一下子開了竅,明白了數字是怎麼回事。
之後,我拿着數字積木給若蘭看,若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0像雞蛋,1像鉛筆,2像鴨子,3像小耳朵,4像小旗子,5像掛鈎,6像口哨,7像鐮刀,8像小葫蘆,9像勺子,10像一根筷子和一個雞蛋”。
因為這些都是她自己發現的,所以,我只是告訴她那個數字是多少,她就對應上了,也記住了。記住了個位數,兩位數也就會了,若蘭最早認識的兩位數就是我們當時找的“22”,另一個是我們住的樓層15。順帶着,若蘭學會了數20以內的數字(再大的數字基本上還沒接觸過)。
若蘭拼的數字板
其實,我從來沒有刻意教過若蘭數數和認數字,都是平時零零散散地説給她聽的,還是今天她自己用積木拼了一個數字板,我才知道人家已經從0到10,所有的數字都認得了。我打亂了問,讓她指數字,她也沒指錯過。
而且,若蘭還發現了1和7的區別在於上面那一橫的長短(印刷體),8那個“小葫蘆”要在上面,6和9是顛倒的。不得不説,小孩子的觀察力遠比大人想象的要好得多。
作為一個十分“佛系”的媽媽(我從不雞娃),剛剛3歲的若蘭能有這樣好的領悟能力,我是很滿意的。我一直認為:對於年幼的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遠比硬逼着孩子學、填鴨式的“灌”要有效果得多。
幼兒還處在感官學習的階段,豐富的感官體驗從何而來?這些不是靠看動畫片,也不是靠紙上操練獲得的,而是來源於對環境的感受和觀察。眼睛看到,手摸得到,耳朵聽到,多感官的體驗,豐富着大腦神經元。
0~4歲是兒童智力和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認知儲備的關鍵階段,父母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間帶寶寶走好認知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認知過程中刺激感官發展,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力水平。
當然,我前面也提到了,數學不僅僅是會數數、認識數字那麼簡單,而對於剛開始數學啓蒙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瞭解每一個數字代表的數量意義,對數字的量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這,是數學啓蒙的基石,也是我下一步要引導若蘭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