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謖失街亭或許是個天大的陰謀,連諸葛亮都矇在鼓裏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經典

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看法~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贊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都會帶來好運氣喔!《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比如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敗退白帝城等等。馬謖失街亭這件事被小説演義無限放大,成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最終原因,而馬謖也成了罪魁禍首,背上千古罵名,同戰國時期趙括一般,成了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的代表。客觀的説,馬謖對整件事情有着不可脱卸的責任,對他的處置也無可厚非。但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關於馬謖失街亭,也有別的解讀,或許,是個天大的政治陰謀。

大學時,室友送給我一本有趣的書,書中通過對史書的層層剝繭,發現了這件事背後的陰謀,結論是:馬謖是被陷害的。來看看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話説馬謖拿到守街亭的命令後,趾高氣昂的帶着部隊前往街亭,如小説中一般,沒聽諸葛亮的囑咐,選擇上山紮營,其中也有和副將王平的爭論。不同的是,這座山上有條暗流,取水非常方便,馬謖派王平帶3000兵馬在山後守這條生命線,自己率領主力上山紮營。

魏國方面來的不是司馬懿,是張頜,這點符合史實。發現馬謖山上紮營後,也十分頭疼,仰攻無非送死,圍困也很難做到,他同樣明白,關鍵點在於水源,於是安營紮寨,尋找馬謖賴以為繼的那條暗流。幾天後,馬謖在中軍看兵書,侍衞慌忙來報,説水源被切斷了。馬謖大驚,出帳看時,張頜已將斷山團團圍住,馬謖看遠處的水源,已被魏軍佔領。這下馬謖慌了,急命人找王平,是他負責這條水源的,怎麼會不明不白的丟掉呢?可無人回應,王平和他的三千人,不知所蹤。接下來跟《三國演義》描述基本一致,馬謖幾次爭奪水源都沒成功,士兵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恐慌,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馬謖沒轍,下令突圍,帶着殘兵敗將退回漢中。

這個版本的核心問題在於王平,他為什麼會丟掉水源,為什麼和馬謖失去聯繫,他又怎麼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馬謖一路上都在想這個問題,他要面見諸葛亮,當面和王平對質。可不想,馬謖剛到軍營門口,就被裝入囚車,帶回南鄭,精彩的故事這時才開始。諸葛亮和馬謖即是師徒,又像父子,馬謖聰慧過人,多年在丞相府做事,深得諸葛亮的喜愛,隱約有種諸葛亮繼承人的感覺。由於北伐的失敗,朝堂上多有議論,沒人敢説諸葛亮的不是,都堆積到馬謖身上,馬謖是諸葛亮眼前的紅人,所有人都在看,你諸葛亮正直,依法治蜀,這回倒要看你怎麼治馬謖的罪,流言蜚語滿天飛。諸葛亮避嫌,迫於政治壓力,從始至終沒有見馬謖。長史費禕負責這個案子,費禕一直負責對東吳的事務,與諸將人緣不錯,又和馬謖同為丞相府同僚,由他負責此事,諸葛亮是希望法外開恩的。

在獄中,費禕和馬謖見面,馬謖向費禕訴説了自己的情況,費禕一一筆錄,並表示一定幫馬謖證明,讓他再等幾天。幾天過去了,費禕再來時,對馬謖説,無能為力。原來,王平早就回來了,對諸葛亮交代,馬謖不聽勸誡,舍水上山,兵敗突圍之後,是王平斷後,士兵搖旗吶喊,使魏軍不敢追擊,才順利保住殘餘兵士。不只王平,所有回來的將士都共執一詞,表示罪在馬謖。費禕對諸葛亮説明調查結果,諸葛亮無奈,只得公事公辦,準備把馬謖押回去,進行軍事審判。馬謖剛要爭辯,費禕塞給他一個紙團,壓壓手,表示不要亂來。

費禕走後,馬謖打開紙團,上面寫道,“明日出城,見機行事”。第二天,馬謖被裝入囚車,在野外,囚車突然斷裂,馬謖滾下山崖,逃了。這件事被報道成馬謖“畏罪潛逃”,諸葛亮的決議——抓回來,處死。馬謖點背,剛找到落腳點,就被當地士兵抓獲了,重新關回死囚牢,準備三天後行刑。意外出現,馬謖病了,是當時必死的“虜創”,患者滿身膿瘡,極具傳染性。第二天晚上,馬謖沒了動靜,兩個獄卒把馬謖的屍體包裹上,抬到野外,放到柴火堆上火化。帶火勢變大,馬謖一個躍身,滾下火堆。原來馬謖是裝死,表演了一出類似基督山伯爵的戲法,逃出生天。

經歷大起大落後,馬謖變得冷靜,沒有了之前的狂躁和戾氣,他回想整個過程,感覺有張巨大的網罩着自己,他想明白了,這是個陰謀,他被算計了。事情的過程非常曲折,我直接講結果。馬謖和費禕同是諸葛亮的幕僚,深得重用,兩人都不到40歲,年輕有為,肯定是蜀國將來的棟樑,兩人政見完全不同,馬謖隨諸葛亮,是鷹派,而費禕是鴿派;馬謖心高氣傲,費禕外寬內忌,非常想把馬謖除之而後快。王平是費禕的人,同時跟馬謖不合,正巧趕上守街亭這事,於是便策劃了這起陰謀。王平放棄水源,陷馬謖於死地,費禕主動接手調查馬謖,隻手遮天,陷害馬謖。馬謖本有機會在軍事法庭上爭辯,但費禕故意讓他逃走,造成“畏罪潛逃”的假象,暗中跟蹤,輕易抓回來,諸葛亮迫於壓力,只得宣佈判處馬謖死刑。從那以後,費禕平步青雲,更是在諸葛亮死後,做到了蜀國一把手。

書中還講馬謖如何忍辱負重,改名換姓,改頭換面,拜在姜維手下做死士,在一個宴會上殺了費禕,完成了自己的復仇。故事結束了,以上都是經過史書隻言片語,再加合理猜測,推論而出的,關於馬謖的死,僅《三國志》上就有三種解釋,軍前處死,逃亡,獄中病死;費禕確實是被刺殺的;姜維確實陰養死士。費禕和姜維也有矛盾,費禕總壓制姜維,在費禕死後第二年,姜維就大規模出兵北伐了……總之,整個事情都可在歷史的迷霧中找到蜘絲馬跡,拼湊堆積成這篇故事。(以上故事純屬虛構,權當娛樂。出自馬伯庸先生的《三國配角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