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年,日本進入了幕府時代,定都於日本京都,國家改朝換代,執政者必然要重新規建國都格局,於是當時的日本的執政者便效仿大明國都的格局進行建設,其中需要在國門之上懸掛一匾額以彰顯莊重氣勢。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只是這匾額之字該由誰來書寫呢?一時之間竟然難倒眾人,因一直無人敢應對,所以這塊匾額一直空着。直到後來,明朝出現了一位大書法家——姜立綱,日本便派使臣前來求字,姜立綱興然提筆,將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事後,日本執政者讚譽:此乃中國惠我國之寶也。
這一段經歷也成就了一段中日交往的佳話,姜立綱一手好字也是名揚國內外。
姜立綱,號東谿,浙江瑞安梅頭東溪村人。他自小天資聰穎又勤奮過人,因家學淵源,7歲以“能書”出名,代宗時選為神童,召入北京,命為“翰林院秀才”,相當於現在7歲被保送清華。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姜立綱書法,初學黃蒙,繼法鍾繇、王羲之書法,而是融會貫通,成一家書風。
在所有的書體中,姜氏最擅長的是楷書,其楷書點畫雅健、渾厚大氣,構字方正有序,當時人稱其字為“台閣體”,在天順、成化、弘治時期,可以説是名聲大噪,其書法曾被歷代皇帝珍藏,被譽“一代書宗”。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姜氏之字在當時是人們爭相學習的法帖,人稱其字為“姜字”。
《圖繪寶鑑》中記載:“人得篇紙,爭以為法”
天一閣主人範欽,在《評書·弇州山人稿》中曾謂:“成、弘以來,尚正書,姜立綱端正、凝重,世顧好之,迭相宗習”。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王世貞在《書畫跋》中表示:右軍跡今幾絕矣,近代得其筆者唯趙子昂、姜廷憲二君。
他認為:自王羲之之後的宋元明清,只有姜立綱和趙子昂得到了王羲之的真傳。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姜立綱的傳世作品有很多,比如《七言律詩》、《吟易詩》、《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東銘冊》,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楷書東銘冊》了。
縱觀此作《楷書東銘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字結字上融合歐、虞的結字特徵,形成了清剛雄健、氣象雍容的獨特風格。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通篇字體法度嚴謹,結體構字精妙,沒有半點偏移,用筆精到凝練,通篇無一懈怠,其筆畫體現出;鵝陰陽相背的精妙之處,彰顯出無盡的書法功底!
姜立綱的《楷書東銘冊》可以説是練習楷書的最佳法帖,其點畫精到、行筆細節清晰,也十分適合初學者臨摹。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今將姜立綱的《楷書東銘冊》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色澤與字跡的風采,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