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時期,在這期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而我們對三國時期名將的討論是很有爭議的,每個人心中對於哪些人算名將也有着不同的定義。而在古代從唐朝開始,歷朝歷代都會設置武廟,所謂武廟是古代朝代國家祭祀古代良將的廟宇。所以入選了武廟的將領是當朝承認的名將。而唐朝設立的武廟是各朝中最有名的,唐朝武廟尊姜子牙為武成王,以歷代良將十人為十哲坐侍左右。之後又考定可配享的將領,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分立左右。那我們來看看三國中哪些人物被選擇配享武廟了:
蜀丞相武鄉侯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位列十哲之一,應該是所有三國入選將領中最受後人認可的。很多人印象中諸葛亮作為丞相,政治和經濟才能更出眾,其實他的軍事才能同樣出色。
首先諸葛亮擅長治軍,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就曾提到,諸葛亮“治戎為長”。諸葛亮駐軍有兩大特點:其一是治軍以明,對軍隊有明確的道德要求和嚴格的法令規定。其次是以信為本,治軍時講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其次是諸葛亮有過用兵的功績。平定了南中地區孟獲、朱褒、雍闓、高定的叛亂;還五出祁山,北伐曹魏,在國力與魏國有明顯差距情況下也有一定戰績。
第三是諸葛亮留下了很多軍事著述和軍事發明。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衞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170年前後-222年),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
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諸侯,後隨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説《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約160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
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來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想遷許都以避其鋭。後曹派徐晃前來增援,而東吳背盟,遣陸遜、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景耀三年(260年),蜀漢後主劉禪追諡壯繆侯。
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221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關羽並稱“萬人敵”。字益德。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遇刺身亡,蜀漢追諡桓侯,是為西鄉桓侯。
公元196年因交惡曹豹而被呂布所破。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詔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公元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後,張飛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在武都之戰中,兵敗而還。劉備稱帝后,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
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周郎”,東漢末年孫權陣營重要的統帥,也是傑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戰後兩年,他在準備征伐四川、巴蜀途中身染重病,不久於巴丘病逝,年僅三十六歲。與魯肅、呂蒙和陸遜合稱四大都督。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天資聰穎、精明能幹、胸襟寬闊、相貌俊美、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而傳言“曲有誤,周郎顧”,並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提拔重用,妻子小喬在江東亦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也有不少古代詩詞表達了對周瑜的讚美和欽佩,其中最著名篇章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小説《三國演義》裏,作者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將周瑜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之人物。
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名將。
其姐夫鄧當是孫策親信,呂蒙後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孫權的提拔。呂蒙一方面靠着自身武勇屢建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與蔣欽受到主公孫權勸學,發奮圖強,遍讀羣書,逐漸蜕變成長為一位擁有出色戰略眼光,且頗有國士之風的智勇兼備的將才。魯肅病逝後接掌前線軍務並擔任孫吳勢力的軍督,後世現今已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合稱為四大都督。
其功績是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破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進佔荊州南部三郡,並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掩護孫權逃生。在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吳丞相婁侯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是三國時代吳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負責統領吳國軍事和政治多年,並同時掌管民事,輔佐太子等。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62歲去世,葬於蘇州,追諡昭侯。與周瑜、魯肅和呂蒙合稱四大都督。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魏太尉鄧艾(195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後期名將。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後來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殺害。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陸遜次子,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中國三國時孫吳後期名將,官至大司馬、荊州牧。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吳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以上就是狹義的三國時期入選太廟的九名將領,如果是看廣義的三國時期的話(從黃巾之亂到吳國滅亡公元280年)還有一些將領,如漢太尉槐裏侯皇甫嵩、西晉徵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晉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而我們看唐朝選擇的配享太廟的這些武將,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是怎麼看待三國名將的標準的,要麼是有滅國之功,要麼是有著名戰役。你是怎麼看的呢?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