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太會寫作文,試試用先易後難的方法:循序漸進,簡單有效
剛開始學習寫作文的孩子,如果還沒有找到習作感覺,每次一寫作文就咬筆桿、撓頭皮,該怎麼辦呢?
老師和家長,一方面要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另一方面要給孩子一些降低難度的練習之法,讓孩子抓得住,不怕難,好下手。
今天分享一個小技巧,叫做“連續動作加上所見所感”。
它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 讓孩子學會寫出一個完整的人物狀態、事件片段。這是寫人記事作文的重要基礎。
第二, 降低孩子學寫作文的難度,從片段開始,一步步提升,先易後難。
比如,我們從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摘錄一段這話。大家可別想當然覺得四大名著,太難了吧?
並非如此。其中的一小段,不但不難,而且還短小精悍,堪稱學習模仿的上品。
比如:
林沖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風,飛也似地奔到草料場門口開了鎖入內看時只叫得,苦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林沖尋思,整得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裏。
首先連續用幾個動作:踏着,迎着,飛也似地奔,開了鎖,入內看。
這一連串的動作,把林沖冒着風雪來到草料場時的情景,寫得生動活潑,有真實感、現場感和畫面感。
畫面感和現場感,是寫人記事作文是否生動的一個標準。
踏着瑞雪,迎着北風,兩個動作,接着奔到草料場,説明他走路的速度非常快。“開了鎖入內看”,開鎖和入內看,也是前後相連貫的兩個動作。
用一連串的動作來展現林沖趕到草料場門口的情景。
接下來再寫他的所見所想:
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林沖尋思……“尋思”的意思就是琢磨、思考;“怎地好”,意思是這可怎麼好,這可怎麼辦呀。
“放下花槍、葫蘆在雪裏。”這是動作。
你看,簡簡單單三句話就把林沖踏着風雪來到草料場時,看到草料場被雪壓塌,內心非常無奈、淒涼的感覺寫出來了。
這種方法,我們把它概括為“連續動作加上所見所思”。
我們如果在寫人記事的作文裏,靈活運用這樣的技巧,可以把一個片段也寫得非常精彩。
比如:
爸爸喝了一口水,穿上鞋,帶上門走出去,不一會兒,樓下傳來爸爸開車的聲音。
這段話就用了連續的動作,“爸爸喝了口水,穿上鞋,帶上門,然後下樓過,一會兒那傳來爸爸開車的聲音。”
那麼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所感,會怎樣呢?
爸爸喝了一口水,穿上鞋,帶上門走出去,不一會兒,樓下傳來爸爸開車的聲音。天已經很晚了爸爸還要出去忙工作,真是太辛苦了!
這樣一來,就把爸爸雖然已經很晚,但仍堅持工作的優良的品質給寫出來了。
怎麼樣,這個方法不難,可以讓孩子單獨練習,也可在孩子寫作文時順帶指導運用。孩子一旦掌握,那麼寫人記事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寫好作文關鍵是用正確和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先易後難,由淺入深,逐步掌握寫作文的竅門。
猜你想看:
為啥生活很精彩,孩子寫作文卻平淡如水?3個建議激活寫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