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4. 圖書會在開獎後10個工作日內寄出,請中獎的朋友耐心等待,有問題及時和我們聯繫。
有的時候,歷史需要“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地去看,才能發現一些整體性的規律。比如只有升上太空,你才會看清地球是圓的。或者説,只有跳出廬山之外,你才能發現廬山的真面目。
“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之偉大;不讀世界史,不知中國之特質。”不讀世界史,你無法準確地判斷中國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獨特之?處。
借用並改寫西南聯大皮名舉教授的話。原話是“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之偉大;不讀世界史,不知中國之落後”。
——張宏傑
一、康雍乾,個個雄才大略?
歷史課本給我們的印象是,清代中前期的皇帝,從順治到康雍乾,個個雄才大略。到了清代晚期,道光、咸豐到光緒,一個個懦弱無能,中國才落後捱打。
然而事實上,如果仔細閲讀史料,你很容易發現,鴉片戰爭的爆發,與乾隆皇帝有着直接和間接的多重關係。
説起來中國真是多災多難。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中國對外部世界一直挺感興趣的。漢武帝多次派人外出探險,差點到了歐洲。隋煬帝也多次“召募行人,分使絕域”,遣使遠至波斯等地。唐代各色人種的商人聚集長安,一直是大唐開放氣派的一個標誌性證明。兩宋海外貿易更為繁榮,南宋外貿收入在國家財政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分量。大元王朝的開放則導致了《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
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方人來到久已神往的東方海面。全球化過程從此開始,任何國家閉關自守,已經不可能。而恰恰從此時開始,中國開始轉向閉關鎖國。在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看來,海外貿易除了進口些用不着的奢侈品,以及帶來危險的海外勢力外,不能給國家帶來任何好處。所以他下詔厲行海禁,“ 片板不許下海”。雖然明朝中後期部分開放海禁,但仍然禁令重重。
嘉靖年間,明世宗規定:不許製造雙桅以上大船,並將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這一禁令影響持續了300餘年,直到1820年,中國駛往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在兩桅。
二、乾隆差點成為東半球第一個飛上天空的人
英國使臣訪華,實際上給乾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認識西方,促進中國加入世界海洋貿易的競爭中。
英國使團的使命是與中國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的外交關係。英國人希望在中國設立大使館,與中國互派大使,希望與中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建立穩定的外交關係。
當然,英國最迫切的目標是促使中國政府改革外貿體制,取消十三行,多開放幾個口岸,允許自由貿易,公開關税税率,以減輕中國官員對外商的剝削和刁難。
英國人還有一個“非分之請”。當時澳門已經被葡萄牙實際統治多年,因此希望中國皇帝也“送給”英國一個“小島”,“以堆放貨物”。
可是這些信息乾隆都沒有收到,為什麼呢?因為這中間有一個禮儀之爭。
英國使臣來到中國之後,清朝官員要求他們學習三跪九叩,凡是外國使臣前來進貢,必須如此行禮。但是英國使臣拒不同意,他們認為大英帝國與大清帝國是平等的,雙方因此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經過很多輪的談判,最後英國使臣勉強答應,到乾隆生日那一天他們混在各國使臣當中,一起跪地,只不過英國人是單膝下跪。別人磕頭的時候他們也隨眾俯首,遠遠看起來就像行了三跪九叩禮一樣。乾隆心裏因此非常不高興,所以後來乾隆觀看英國使臣帶來的禮物的時候,沒有叫上這些英國使臣給他做講解,因為知道他們不會給自己下跪。
可惜,這僅僅是一個假設。大清王朝的文化性格決定了這種可能性極為微小。
這是驚人的準確的預言。
三、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
雖然在經濟方面沒有收穫,但是英國人在軍事方面收穫巨大。
對這次英國人的來訪,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準備,而且還在武力炫耀方面連篇累牘地做了多次指示。皇帝通告各地軍方,凡英國人經過之處,都要全副武裝,列隊迎接,向英國人展示天朝強大的武力,讓他們開開眼,對天朝的強大有所敬畏。
然而不展示還好,一展示,英國人馬上發現了中國軍事上的落後。對於中國的武備,英國人極為輕蔑:“他們的大炮為數很少,僅有的幾門炮都破舊不堪。我都懷疑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來的,因為那些火繩槍便是。”這種軍事展示在英國人眼裏成了一個笑話。回到英國後,馬戛爾尼的話迅速傳遍了世界:
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船將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除了對中國軍隊的整體評估外,他們還對中國的具體防務進行了考查。馬戛爾尼初步探明瞭從寧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從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對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國城市的防衞設施進行了細緻觀察,為西方人後來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資料。
為什麼在後來的鴉片戰爭中,英軍選擇定海為第一座攻打的中國城市呢?
就是因為英國使臣詳細測繪了定海城的防衞佈局。
一開始,英國人並不準備大面積實施這一罪惡的計劃,還是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打開中國國門。直到馬戛爾尼出使失敗後,英國人才開始大規模組織鴉片輸入中國。據統計,1775~1797年,中國平均每年進口鴉片1814箱。而1798~1799年,平均每年增至4113箱,到1800年,則達到4570箱。
正是在乾隆年間興起的鴉片走私,讓中國貿易從以前的順差一下子變成了逆差,白銀大量外流,幾十年後財政瀕臨破產,導致道光皇帝不得不禁煙。
四、贊成侵略中國的英國人,曾得到過乾隆賞的荷包
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喬治·托馬斯·斯當東(George Thomas Staunton),時人稱為“小斯當東”。
小斯當東的發言對議員們的決定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發言結束後,下議院裏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在後來進行的投票中,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説,如果再多5張反對票,鴉片戰爭就不會在那時爆發。
乾隆帝與小斯當東
回到英國後,小斯當東繼續刻苦學習中文,成為知名的漢學家,以及下議院議員。
這樣一個人當然在中英關係中最有發言權。他告訴英國人,對中國必須採取強硬手段,想通過和平手段讓中國人尊敬英國是不可能的。這是他在與乾隆打交道的過程中學到的。
五、鴉片戰爭與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關係
英國人在1793年通過和平談判沒有得到的東西,40多年後通過戰爭一件不少地得到了。《南京條約》的五點核心內容,與馬戛爾尼乞求乾隆皇帝的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1793年馬戛爾尼提出多口通商,增加舟山、寧波、天津等處;1842年的《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等處為通商口岸。馬戛爾尼要求,如同給葡萄牙澳門一樣,也給英國一個小島,以堆放貨物。《南京條約》中割讓了香港島給英國。
馬戛爾尼要求結束十三行壟斷,自由貿易,公開固定的關税税率,這些在《南京條約》中都得到了落實。
因此,鴉片戰爭與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關係。這也是我把馬戛爾尼事件當成中國近代史起點的原因。
本文摘自
書 名:《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
作 者:張宏傑
出 版 社: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2019-8
具體參與方式如下:
3. 獲獎的讀者收到通知後請準確填寫個人的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防止因填錯信息導致我們獎品無法寄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