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魏忠賢是婦孺皆知的大奸賊、大反派,這是毋庸置疑的,崇禎皇帝評價説:“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崇禎皇帝愛殺大臣,向來有很多爭議,但對殺魏忠賢,卻沒有人説半個“不”字,無不拍手稱快,足見魏忠賢之可恨!

不過,評價歷史人物,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而是應該放在當時的條件下來判斷,我們現在就來假設一下:如果崇禎沒有殺魏忠賢,對明朝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平心而論,魏忠賢雖然是大奸大惡,但同時也意味着這個人有非凡的能力和手腕,所以才能飛黃騰達、位極人臣,就像曹操一樣,在治世,則為能臣,在亂世,則為梟雄。

從某種程度上説,魏忠賢之惡,也是明朝腐敗制度的產物,假如魏忠賢之才能被正確運用,那麼也很可能是另外一種局面。

魏忠賢之惡罄竹難書,盡人皆知,就不多贅述了,但魏忠賢之“才”歷來鮮有問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魏忠賢究竟有哪些對明朝有益的“貢獻”。

魏忠賢所處的時代,明朝正面臨巨大的危機,女真族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對明朝進行持久的入侵,已經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生存!所以,如何有效調動明朝一切力量,抵禦女真的入侵,是這個時期壓倒性的歷史使命。

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抗擊女真需要大量軍費,而明朝晚期最大的社會問題,就是税賦不均的問題。

明朝長期以來土地兼併,到了晚明已經嚴重惡化,大多數貧苦農民無地少地,卻承擔着鉅額的賦税,尤其是臭名昭著的“三餉”,使得廣大貧苦百姓民不聊生,而大貴族、大官僚地主階級則佔據着大多數土地,利用權力和詭計免税和避税,這種日趨惡化的不公,嚴重影響着明朝的税收。

同時,明朝也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東南沿海地區自中古以來就是工商業繁榮興旺之地,也歷來是最重要的税收重地。然而,明朝中期以來,朝廷官場有大批人士都是通過科舉出來的江浙地區學子,他們大部分都是這種新興的工商業主和地主階層,勢必強烈反對朝廷對東南沿海地區徵收工商税和礦產税等榷税,其中最為鼓躁出力的代表勢力,就是著名的“東林黨”。

很多人對“東林黨”的印象不錯,認為這些人都是滿腹經綸的學者,張口閉口都是仁義道德,以“君子小人”來評價人,但實際上,“東林黨”發展到後期,越來越變味了,成了一羣只知道高談闊論,卻鼠目寸光的偽君子、真小人!

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他們位居高位,卻拿不出什麼利國利民的措施,而私下裏的貪污腐化,一點也不亞於他們一貫攻擊的魏忠賢及其黨羽。在他們的把持之下,明朝失去了最重要的榷税收入,只好將全部税賦壓力都壓在已經半死不活的農民身上。

再加上明朝晚期恰逢著名的“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繁,廣大貧苦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接催生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爆發,這也是導致明朝覆滅的一個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東林黨最大的死敵就是魏忠賢,魏忠賢雖奸,但他洞察秋毫,知道遼東女真不僅是大明剋星,也是自己榮華富貴的終結者,所以他勢必在確保自身利益的基礎上,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於國家社稷的“善事”,比如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監,到江南征收各項工商税,在不斷激起江南工商業者和僱工階層的“民變”的同時,也確實讓朝廷的國庫充盈了起來。

魏忠賢還有一個拿手好戲,就是“抄家”。儘管魏忠賢製造過不少“冤案”,但按照老百姓的説法,被魏忠賢抄家的官僚,只會有漏網的,卻很少有冤枉的!魏忠賢抄家,每每抄沒鉅額資產,除了一部分被魏忠賢和其黨羽瓜分外,朝廷也是受益良多,至少可以減輕一點賦税的壓力,老百姓自然也是拍手稱快的。

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但是,崇禎皇帝除掉魏忠賢后,再次倚重東林黨,結果又斷絕了東南沿海的税收“財路”,當全國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時,朝廷卻財政枯竭,一個個只會高喊漂亮口號的東林黨人,卻誰也不肯為國家捐獻一點。

更讓人無語的是,到了關鍵時刻,這些“衞道士”又變成了首鼠兩端的投降分子,李自成來了,就暗中投降李自成,女真來了,又喪盡民族氣節投降異族,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而反觀魏忠賢,雖貪暴無恥,但在國家安危大計方面還是有正確的眼光的,正是他提拔重用了袁崇煥、吳三桂等一批良將,才多次抵擋住了女真的進攻。

因此,如果崇禎皇帝不殺魏忠賢,而是有效地約束住魏忠賢,利用其有膽有識、有益有利的一面,至少後來袁崇煥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吳三桂也不至於“報國無門”而投降大清,明朝的歷史也許會有不少轉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崇禎如果沒有殺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