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平度市教體局)
信網4月7日訊(記者 於曉)在平度市的蘭底小學,每天放學有300多名學生乘坐校車回到村裏。以前,孩子們下了校車就各回各家,可回家以後不做作業、不復習是他們的常態習慣;如今,孩子們放學坐校車回家,目的地變成了“社區小學堂”——在這裏,他們不僅能按時完成當天的作業,而且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復習、預習以及自主閲讀等文化課拓展訓練,還能學習合唱、二胡、口風琴、足球、籃球等藝體特長。這正是平度市教體局探索的課後服務新模式,立足農村實際,按照“社區出房、學校指導、家長看護”的原則,在村莊裏面創辦社區小學堂,把課後服務辦到學生家門口。
下了校車直奔學堂課後服務送到家門口
對家住農村的學生來説,放學後的課餘時間如何安排一直是個難題。因為家長務農或者打工的時間跟放學時間衝突,很多家庭都面臨着課後學習陪護與輔導的“空檔期”。如何讓農村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優質的課後服務,平度市教體局在教師和家長中做了多次調研,發現村莊社區裏的辦公室、活動室大多都是新建或者翻新的,適合設計成孩子們學習和活動場地。於是,社區小學堂就這樣被提上日程。
解決了場地問題,課後服務的人員安排也很有講究。在清河社區的試點中,按照“社區出房、家長看護、學校指導”原則,家長輪流值班看護,陪同孩子下校車後到社區一起學習翫耍,父母下班或收工後再接回家。同時,社區還成立由村書記任主任,骨幹家長任副主任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小學堂日常的管理和維護。
(來源:平度市教體局)
除了家長和社區的參與,送到家門口的課後服務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校對每個社區小學堂配備了一名教師志願者參與指導,同時還有政府機關人員、村兩委幹部、退休教師、學校老師、民間藝人、高校學生等志願者的參與。志願老師每週到“小學堂”指導一次,指導學生活動和家長值班情況,適時組織孩子們開展別樣有趣的活動;每兩週在學校召開一次小學堂全體學生調度會,總結前段時間大家在小學堂的表現,及時表揚和提醒;每學期組織2次家庭教育講座或“沙龍”,進一步更新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推進小學堂的順利運行;每學期組織2次親子活動,在鞏固和諧家庭關係的同時,讓家長近距離地感受孩子的進步與提高。
(來源:平度市教體局)
“社區小學堂”已建成13個添彩家校社合育行動
目前,蘭底小學先後建立起13個“社區小學堂”,265名孩子參與其中,受益人口覆蓋蘭底常住人口的約40%。當地平均每年參與“社區小學堂”的志願者就達500人次以上。社區小學堂在家長和社會的口口相傳中“星火燎原”,特色活動添彩家校社合育行動。
在小學堂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保質保量完成作業,還有了更多的課餘時間拓展 “十個一”項目行動。在確保孩子們安全放學回家的同時,學生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社區“小學堂”的有序推進還大大轉變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態度、認識和做法,拉近了學校和社會、家庭之間的距離,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更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
孩子們在小學堂內,一起學習、一起遊戲;家長之間相互協調、互敬互愛、互助共贏;村兩委藉此契機為村民服務,發展村莊。小學堂像一粒文化的種子,悄然助推着新農村文化、生態等方面的振興和發展。
擴大試點今年將組建30個“社區小學堂”
據瞭解,平度市創辦的“社區小學堂”已入選山東省教育廳第二批教學改革“雙減”典型案例,這一着眼於解決留守家庭、特殊家庭中學生課後服務不方便問題,立足農村實際的探索和嘗試將在全省推廣。
平度市教體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社區小學堂”要在今年繼續擴大試點範圍,計劃在在全市組建30個“社區小學堂”,至少配套100名教師志願者。服務內容方面將進一步加大綜合協調力度,多方籌措資源,提升硬件建設水平,在保持作業輔導、常規看護和鄉土實踐的基礎上,加大學校音體美教師和其他專業人士參與社區小學堂的服務力度,積極推進社區小學堂與校內課後服務活動內容同等化。同時,還要加大學校在社區小學堂的管理力度,進一步規範社區小學堂運轉機制,完善考核評價獎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