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教育產業產生深刻變革。疫情曾經導致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億學生停課。在線教育也因此成為全國近3億學生的剛性需求。後疫情時代,當線下教育被迫中斷,在線教育如何佈局,藝術教育如何轉型,當國際交流受到阻隔,如何開發優質的教育資源,重構藝術教育的新常態,成為全社會普遍關心的議題。

疫情期間,由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主辦的“上海市學生繪畫書法攝影作品展賽國際板塊——友誼之路致優繪畫作品展”暨光明校園行系列活動轉為線上開展,歷時3個月,覆蓋全市16個區,近80所學校,僅“致優校園工作坊”板塊就收到投稿作品近1000件,共吸引全市2000多名中小學生踴躍參與,其中還有不少作品來自國際社區、雙語學校的外籍學生。線上工作坊為特殊時期居家學習的孩子提供了創意思維與美育教學的培養路徑,也是“雙減”教育政策的背景下,藝術教育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

本週末起,這些作品還將集結亮相新天地湖濱道,展出一個月,讓人們看到疫情期間孩子們居家創作的藝術作品所綻放出的鮮活靈動的生命力。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友誼之路”走向國際,讓孩子的創作“被看見”

作為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主辦的市級比賽,“上海市學生繪畫書法攝影作品展賽”已經有着20多年的歷史。2020年起,這項歷史悠久的活動全新升級,從單純的作品展演延伸出更具國際視野的活動板塊——“友誼之路致優繪畫作品展”。

活動以“友誼之路”為主題,徵集與推選兩地中小學生的優秀繪畫作品,通過作品徵集、中外專家評審、致優校園工作坊、致優研學營、致優繪畫作品展等系列活動,在傳統繪畫比賽的基礎上,延伸出更多元的藝術教育和藝術體驗。

“友誼之路”活動板塊更加註重主題演繹的創新性,鼓勵創新思維,迸發創意火花,讓優秀學生作品走出校園,在公眾視野中進行展示,讓孩子的藝術靈感真正“被看見”。

與此同時,在傳統市級比賽的基礎上,“友誼之路”的板塊設置更具有國際水準。活動不僅邀請國內藝術教育領域的專業評委,更特邀國外頂尖藝術院校專家教授共同參與評審。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校園工作坊線上升級,全球視野開拓創意維度

作為“友誼之路”系列活動的重要板塊,“致優校園工作坊”秉承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藝術作品為載體,結合當下社會熱點話題,通過環保創意的方式,用藝術語言進行創作,踐行環保理念。

工作坊集結海內外眾多優秀藝術家,邀請來自法國、意大利、荷蘭的藝術家,以及多位歐洲歸來的中國藝術家擔任導師,開展藝術大師公開課和藝術工作坊,圍繞繪畫、雕塑、創意等主題,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西方文化藝術的現代演繹方式,激發創意思維,培養動手能力,通過不同材料與藝術方式,完成一件件手工作品,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自2021年起,工作坊從單純的藝術體驗,轉向激發創意的藝術創作,由中外評委參與評審,優秀獲獎作品陸續走出校園,在上海與歐洲城市的公共空間進行交流展示。

2022年起,工作坊弱化國別,從前兩年的中意、中法文化交流,更偏向全球化視野,“友誼之路”文明互鑑的概念更加寬泛。3月中旬,受疫情影響,上海的中小學校積極開展在線教學“停課不停學”,然而居家學習造成的心理焦慮等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致優校園工作坊”也同步轉為線上,以生動活潑的主題,靈活有趣的創意,吸引學生踴躍參與創作,豐富居家學習的課餘生活。

全新升級的工作坊涵蓋樂活(LOHAS)、環保、設計等文化領域,設置了“我的健康生活”“疫情在家的一天”“宅家暢想理想家”“環保人像拼貼”“椅子家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豐富的主題。學生靈活運用家中的可回收物,如紙盒、粘土、毛線、泡沫塑料、積木手辦等常用材料,DIY手工製作出造型獨特、創意豐富的作品。冰激淋車、野營旅行、藍色星球、兔星球科技館……這些奇思妙想的主題,在居家隔離的特殊時期,展現兒童內心向往的理想生活。授課老師還鼓勵學生用回收的光明牛奶瓶、牛奶紙盒等多種多樣的環保材料進行創作,啓發學生用創意為生活賦予美感。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今年工作坊評委特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的教授馬丁·辛普森(Martyn Simpson)與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教授伊塔洛·奇奧迪(Italo Chiodi)。馬丁·辛普森身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坎伯維爾、切爾西和温布爾登三所學院的副院長,他表示,這些學生作品在形式和構圖上有很好的創意,配色和材料的運用也很有新意。“孩子使用了一些簡單的材料來展現想象和創造的維度,並賦予作品詩意的美感與故事化的意義。我們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描繪這個世界。真正的好作品,是精確的描繪與詩意的結合。”

意大利評委、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教授伊塔洛·奇奧迪同樣肯定了這些作品的創意。“我在學院教書的時候,試圖在年輕人身上培養的正是這種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許多學生未來也許會從事藝術以外的其他職業,但創造性思維仍然是最根本的要素。”

工作坊藝術導師同樣陣容強大,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未來設計研究院院長、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著名設計師丁偉,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副教授,中國美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徐國峯,意大利威尼斯美術學院教授薩維里奧·西米·德布吉斯 (Saverio Simi de Burgis),法國學校資深藝術教師、視覺傳達藝術家瑪麗亞·貝託姆(Maria Berthomme)受邀擔任導師。除藝術家之外,今年還邀請了清華美院畢業的獨立策展人李詩雯等,為今年工作坊增加了建築設計等領域的專業導師,給予學生藝術設計等不同領域的的創意啓蒙。專業導師的線上授課融合了各自的文化背景,結合了不同的行業經驗,讓學生在學習創作之餘,還能感受國際藝術設計領域的前沿資訊。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提升藝術教育國際影響力,文明互鑑搭建美育新平台

在後疫情時代,線上教學的自由便利,可以作為線下教學的有力補充,建立起線下線上融合的教育模式。通過“友誼之路”系列活動,主辦方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為全市多所中小學校,搭建藝術教育的國際平台,讓上海學生繪畫藝術作品真正“走出去”,將提升國際對中國藝術教育的瞭解,促進藝術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將有效擴大上海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線上校園工作坊通過線上連線、線下互動的方式,打破了空間與距離的阻隔,聚合國內外頂尖藝術教育資源與藝術行業前沿力量,引導學生髮揮創造性思維,並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提升審美情趣。未來校園工作坊還將積極運用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與藝術實踐,關注社會熱點、感悟跨學科學習的魅力。

上海藝術教育一直在努力踐行,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為學生們開拓國際視野,提供豐富的藝術實踐以及寬廣的展示平台。後疫情時代,在線上教育與“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藝術教育如何在全新的挑戰中轉型佈局,上海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積極探索嘗試。

毋庸置疑,在後疫情時代的新形勢下,全球藝術教育行業或將重新洗牌,建立藝術院校虛擬聯合體,共同開發優質教育資源,探討不同國別與文化的藝術教育問題,都將是未來藝術教育發展的重點。

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友誼之路”系列活動通過藝術實踐培養創意思維,推進美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美育水平,促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努力讓上海中小學生在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也可以享受優質的國際藝術教育資源;在“雙減”政策的支持下,搭建具有國際視野的美育平台,將進一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藝術成長需求,在感悟藝術踐行創新的過程中,打造一場跨國界、跨行業、跨年齡的多維度創意文化之旅,展現新時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作者:範昕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6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創意與世界對話, “友誼之路”搭建開放融合的美育平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