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玲玲媽忍不住向我們吐槽,玲玲上了幾天幼兒園,卻養出了一個愛吐口水的壞習慣。
原來,玲玲剛上幼兒園,每次參加活動時,她都坐在位子上不動。幼兒園的老師不確定玲玲是懶得參加活動,還是不喜歡參加活動。耐心的老師就會鼓勵玲玲,有時候也會拉着她一起參加活動。這樣一來,玲玲的情緒總會很煩躁。
偶然一次,她衝老師吐口水後發現,老師就不會再強迫她參加活動了。這下子,可讓玲玲找到了對付老師和家長的“法寶”。
對於孩子的這種攻擊行為,不止玲玲媽感到苦惱。其實,很多家長接到幼兒園老師的投訴,説的最多的就是攻擊行為。
本來孩子不愛和別的小朋友互動,只要他自己有喜歡做的事情,老師也就不強求互動了,但是推了、打了別的小朋友,這件事就大條了,現在的小孩兒都很金貴,哪一個也傷不起啊。
01
孩子為什麼會有攻擊行為?
從生活中的實例看,攻擊一般分為身體攻擊行為和言語攻擊行為,但一般家長和老師更關注身體攻擊,這是因為身體攻擊造成的危害更大,可以包括向別人吐口水,扯別人的頭髮,甚至咬人等,這會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如果不及時制止,後果往往比較嚴重。
很多自閉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經常不能清晰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出現攻擊行為,大多都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卻運用了錯誤的方法。
例如玲玲不喜歡老師接觸她,卻不能正確表達,偶然發現吐口水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壞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我們的孩子比較難以學會使用恰當的社交行為,而一旦使用攻擊行為達到目的,就會形成錯誤的理解,更容易學到不恰當的行為。
02
如何處理攻擊行為?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是他欠缺社交能力的表現,解決這些行為需要開展全面系統的干預,教會孩子正確的替代行為,有需求時能夠使用恰當的方式表達。
不過,當孩子的攻擊行為已經發生時,忽視或放任顯然不可取,這時一定要理智及時處理,避免孩子再次出現此行為。
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及時制止
當孩子出現不恰當的估計行為後,我們要先使用温和、平靜及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會令別人受傷。如果不能夠令孩子停止,必要時可以用身體控制的方式,制止孩子傷害別人。
在處理孩子攻擊行為時,我們的態度很重要,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但立場一定要堅定。當注意到孩子的行為有好轉表現時,可給予簡明表揚、關注和物質獎勵。
身體控制
在使用這個方法,控制孩子攻擊他人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原則:
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使用的時間長度應該是所需的最短時間,並要密切注視成效和孩子的反應
該方法應該是整套行為矯正計劃的其中一個環節,在絕對需要時才使用,並且不可長期使用
使用的目的是減少孩子的不恰當行為,並使孩子學習恰當的行為
採用這個方法時,老師或家長應保持理性及冷靜的態度
要定期跟進和檢討這個方法的成效
冷處理
當孩子出現不恰當行為後,我們不能使用暴力手段來制止,但可以使用“冷處理”的方式,讓孩子安靜。例如,讓孩子獨自坐在屋子角落,我們不理他,但仍然不要離開我們的視線,時間也不可過長,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
首次可以冷處理5分鐘時間,如果孩子中途站起來,或者大喊大叫,可以將時間延長5分鐘。如果延長到了30分鐘時,也就表示這個方法對孩子不太有效果,我們就需要再考慮別的處理方法。
讓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朝我們吐口水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讓他知道及承擔吐口水的後果,冷靜的要求孩子用紙巾將口水擦去。
另外,使用這一方法時,要確保孩子朝我們吐口水的目的不是尋求關注,避免讓孩子以為通過吐口水就可以得到別人的關注。
適當懲罰
可以暫停孩子某項喜愛的活動,作為懲罰。例如,晚上睡覺前不再給他誦讀繪本、午餐後不能再玩雪花片、下午茶沒有最愛吃的蘋果等。
我們要用堅定温和的語氣,清晰的告訴孩子,他所做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如果做了就要接受處罰。
調整環境
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我們可以從環境的角度入手,例如孩子喜歡隨手拿起身邊的物品扔向別人,我們就需要把孩子身邊的容易被拋擲的東西收好,不要讓孩子接觸對人有危害的物品。
另外,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孩子,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
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足夠玩的時間和足夠的玩具,不要讓孩子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孩子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等。
強化恰當行為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如何使用恰當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需要使用密集干預的方式強化孩子恰當的行為。
例如,有些自閉症孩子經常會觸摸別人的衣物,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在得到對方允許後,我們才能觸摸別人。
還有的孩子喜歡觸摸別人,我們也可以使用口頭提示“管住小手”、“把手放在自己衣服的口袋裏”等。記得,在孩子使用了恰當行為後,我們要及時強化孩子噢。
教導替代行為
另外,我們也可以教孩子使用替代行為,從而消除孩子的攻擊行為。通過給予孩子一項更合適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例如,小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會無故的推攘小朋友,小朋友們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積木,他會跑過去一把推倒。經過分析後,老師發現小路這麼做是為了引起小夥伴的注意力,原來小路很喜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可是他卻不懂正確引起同伴關注的方式。
這時,我們就可以教導小路恰當的替代行為,當小路想和大家一起玩耍時,需要上去牽小夥伴的手,替代原來推攘、破壞的行為了。
無法傷害別人的行為
例如,孩子經常咬人,可以教孩子學習把嘴巴閉上,或者哼歌;孩子喜歡抓別人頭髮,就要教孩子把手乖乖放好。
當孩子熟悉了這些恰當行為後,一旦察覺到孩子可能要咬人或者抓人頭髮時,我們可以用手勢提示孩子,停止他的攻擊行為。
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有攻擊行為,往往説明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特別是遭遇外部刺激的情況下,不能剋制,因此,相對應的訓練也很重要。比如,孩子意識到自己處於應激狀態時,用深呼吸、數123等方式讓自己從應激狀態中平靜下來,或者馬上離開激起怒火的環境等。
如果孩子年齡很小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能力,建議家長在孩子出手之前給予語言指引,或者帶離那個場所,避免孩子一再使用攻擊。
?
在實際的案例中,我們往往發現孩子的某一行為,往往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分析和使用對策的過程中,也需要靈活調整戰略,不要太“刻板”了!
必要時別忘了找孩子的干預師一起商量對策哦,相信他們也非常希望儘快改善孩子的這個行為。
你家孩子有攻擊行為嗎
你是如何幹預的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出你的干預經驗
| 參考資料:《情緒行為難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