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介紹了近年來教育脱貧攻堅和“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相關工作情況。期間,他就媒體提到的一些貧困地區流行“讀書無用論”的現象做出回應。
鄭福芝説,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很早就有。前些年有一段時期還非常嚴重,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特別在貧困地區進行脱貧攻堅。持有這種看法的人比過去要少。但這樣一種想法和看法還是存在,需要理性、客觀看待。
他認為,產生這種觀點的主要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影響,如果送孩子讀書,畢業之後既不能繼續升學深造,又不能很好的就業、找到好的工作,會產生一個念頭:“讀書幹什麼呢?有什麼用呢?”這是一個非常客觀、非常現實的問題。他提出,解決讀書無用論,要從幾個方面綜合施策。
首先,要大力發展經濟,有更多的就業崗位。讓學生畢業之後,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並且學了之後,學歷程度越高,學問越大,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更理想的工作。
第二就是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現在重點是放在九年義務教育,這是整個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基礎,先把這九年基礎打好了,然後要向上延伸,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並且還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學率。使學生義務教育畢業以後,能夠繼續升學。讓他們感覺到,高中階段畢業以後,還有很大的機會和可能,繼續深造上大學、讀研究生,學了之後是有用的,對升學深造是有好處的,對就業找到一份工作有好處,特別是對從大山裏、從貧困邊遠地區走出來是有好處的。
“通過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去牽引和帶動、去扭轉這樣的觀念,可能是比較現實的。”鄭富芝表示,儘管這樣的觀念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定要找到癥結,不怨老百姓。努力方向是在發展經濟、發展教育上,讓老百姓感覺到要過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知識越多越好,讀書越多越好。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