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彭永臻:無論何時出發,都要跑出自己的成績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我出生於1949年,很榮幸與共和國同齡。我們這一代人,上山下鄉、披荊斬棘,一路與共和國同向而行。眼見着祖國蓬勃發展、日新月異,我內心的自豪和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每年的國慶節對我而言都意義非凡,特別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慶和70週年大慶,印象尤為深刻。這兩次我都是坐着彩車,參與遊行。當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回想起祖國幾十年來的飛速發展,我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同時也深感重任在肩:光榮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我更要擔負起國家賦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又逢國慶,雙節巧遇,讓我不禁想起1985年的情景。當時我在日本京都大學留學,中秋節和國慶節也很近,但我沒有回國。那時的中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科技報國是每個海外學子心中的理想,大家都夜以繼日地刻苦拼搏,希望早日報效祖國。我印象很深刻,中秋節那晚,獨處異鄉,倍感淒涼,但想起自己的責任,又覺得充盈着力量。這種力量一直鼓舞和激勵着我,讓我須臾不敢懈怠。正因如此,我幾乎沒有真正的“假期”,除了出差在外,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會去實驗室或辦公室。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沒能在學校學習、科研和參加實踐,但我一直鼓勵他們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整理資料和撰寫論文,並多次與他們討論,因此我們的科研工作始終沒有停滯。自今年1月到7月15日期間,我作為唯一通訊作者,與學生共同發表了36篇 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其中35篇為JCR(期刊引用報告)一區論文。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是我科研工作的出發點,更是落腳點。目前為止,全世界城市污水脱氮都採用生物處理技術。由我們首次發現並提出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厭氧氨氧化”是污水生物脱氮領域的一項重要原理與技術創新。圍繞這一成果,我們不僅在國際上率先發表了前十篇SCI論文,同時也在積極推進產業化應用。我們的另一項 “污泥雙迴流AOA(厭氧、好氧、缺氧)新工藝”,目前正在多個工程項目中推廣,將首次實現產業化應用。
目前,以我為第一發明人,與學生共同申請並獲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已有200多項,這些科研成果的意義不僅在於激發創新,更應該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發揮出重要價值和作用。今後我們會繼續推動產業化應用,爭取能夠為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經過71年的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但我們不能止步於成績,科學工作者永遠需要去發現問題。在9月初的2020(第二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上,我再次提出修改與完善我國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科學性。標準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砝碼,但它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國首先應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標準,推進科技與經濟發展,並在今後國際標準制定中佔有一席之地,逐步提高國際標準的話語權。

彭永臻(左二)與學生在實驗室(資料圖片)
科技競爭,時不我待。不能讓“起步晚”成為藉口和理由,我們必須從自身的體制、管理和落實中尋找差距和不足。無論何時起步,都要跑出屬於自己的成績,給祖國和人民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作為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我也由衷地希望,能夠為踐行我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內容: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苑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