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節中,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了讓明朝開始走向衰亡的鄭貴妃,今天則跟大家聊聊對萬曆皇帝產生重要影響的太監—“大伴”馮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宦官干政的朝代數不勝數,但明朝卻顯得尤其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廠衞制度導致的。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了防止功臣篡奪皇位,整天疑神疑鬼,專門設立了錦衣衞替他監聽和打探臣子們的一舉一動。
明成祖朱棣在將侄子朱允炆趕下台後,為了堵天下悠悠之口,也為了尋找失蹤的朱允炆,特設了東廠。從此,東廠和錦衣衞就成了明朝皇帝的喉舌。而掌握這些喉舌的人,則是皇帝身邊的太監,這也就給了他們干預朝政的權力和機會。劉瑾如此,魏忠賢如此,馮保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馮保留下的卻是賢名。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河北深縣人,於明嘉靖年間入宮。很多人以為宦官之所以能幹政,是因為皇帝后期的昏庸。但事實上,這是對宦官的一種誤解。在洪武初年,明朝便開始讓他們參與朝政,皇帝不僅派宦官去全國各地考察税收,而且還會派宦官充當自己的代表出使外國,宣讀詔命。到了明朝中葉以後,宦官成為皇帝的機要秘書,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所以,光憑阿諛奉承成為皇帝眼前紅人的宦官,不是沒有,但絕非多數。而馮保,便是這樣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太監。
憑着優秀的學識,馮保在嘉慶年間出任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年間,馮保又奉命提督東廠、御馬監。當司禮監掌印太監退休後,原本按資歷該馮保接掌此事,但隆慶帝卻不喜歡他,內閣首輔高拱推薦的也是御用監的陳洪。等到陳洪被免職後,高拱又推薦了尚膳監的孟衝接任掌印監一職,但事實上孟衝是沒有掌印的資格的。因此馮保與高拱勢如水火,後期與張居正聯手,一起把高拱趕回了老家。
隆慶六年,隆慶帝駕崩,遺命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高儀三人輔政,但馮保修改遺詔,將自己也加了進去。於是在萬曆皇帝繼位後,馮保也接連受到重用,不僅成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而且還被萬曆皇帝當作“內相”。由於他協助李太后監督萬曆皇帝的學習,所以萬曆皇帝還有幾分懼怕這個“大伴”。每次與小太監胡鬧時,一看到馮保來了,便正襟危坐,説:“大伴來了!”
在萬曆皇帝登基的那天,馮保故意站在小皇帝的身後、龍椅的旁邊,滿朝文武心中大駭,首輔高拱也十分不滿。高拱認為,馮保就是故意想讓羣臣跪拜他,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可見馮保囂張跋扈到了什麼程度?於是高拱授意內閣成員,讓他們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同時組織御使彈劾馮保宦官干政。但馮保卻捏住了高拱當初在隆慶帝病榻前説過的:“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讓萬曆皇帝把高拱開除回了家。此後馮保更加驕縱,甚至到了萬曆有賞罰,他不開口,沒人敢執行的地步。
那為何馮保還能在歷史上留下“賢宦”的好名聲呢?首先是因為他與張居正的配合。張居正在萬曆朝進行變法,提出“一條鞭法”的改革措施。誠然他有大才,但若沒有馮保的默契配合,變法也很難執行下去。而在馮保的支持下,張居正的變法能夠如願以償的進行下去,不僅裁汰冗員、減少支出,而且還增加了國家財政,使大明財政一度出現復甦的局面。
其次,馮保貪錢卻不貪權。成為“內相”後,馮保真正成為站在大明王朝權力巔峯的幾個人之一。但比起權力來,馮保更愛錢。他貪財好物,廣收賄賂,甚至連張居正都曾送給他不少寶物以換取好感。與此同時,他的宅第店房遍佈京中,不可勝數。在老家蓋了五千間房子,連郡跨縣,華麗程度竟不輸王居。他還斥巨資為自己建造了生祠。但在貪財的同時,馮保也做了一些好事,在萬曆四年五月,馮保曾會同三法司進行全國“大熱審”,平定了很多冤假錯案。雖然他門人子弟眾多,但馮保卻能約束他們不為非作歹,所以在京城百姓的心目中,馮保是個“不錯的人”。
最後,他能勸萬曆皇帝學好,而非荒廢墮落。像明武宗時期的劉瑾、“八虎”,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為了把持朝政,都是勸皇帝沉溺於享樂之中,荒廢國政。但馮保卻是勸萬曆皇帝積極向上,做個勤勉的好皇帝。當內閣產出白蓮花、翰林院出現白燕時,張居正都拿來供萬曆玩耍,但馮保卻對張居正説:“皇帝年幼,不該弄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讓皇帝貪玩。”當萬曆十八歲醉酒調戲宮女時,又是馮保將他的不良行為告知慈聖太后,差點導致萬曆皇帝被廢。從此萬曆皇帝再不敢荒唐。而他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利國利民的,所以才會在民間好評如潮。
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當年馮保告萬曆皇帝的黑狀,早就讓萬曆開始忌恨於他。再加上他與張居正的關係,讓萬曆皇帝更是覺得馮保與張居正是一丘之貉,二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為了擺脱張居正和馮保的陰影,萬曆授意羣臣去搜集馮保的黑料,於是馮保收受賄賂、徇私舞弊、貪污公款等罪行統統被擺在了世人面前。萬曆皇帝趾高氣揚地對馮保説:“你欺君害國,按律本該處以戮刑,但念你多年來勞苦功高,你就去南京種菜吧……”馮保被貶後,他的家產被抄,兄弟子伯也因受牽連而死。真的是到頭來一場空!
參考資料:《萬曆十五年》、《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