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90後中國女孩在紐約給美國孩子上課,教的還是旨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內容,這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在大熊貓、功夫和春節之外,中國老師怎樣説服美國的學校和家長,使他們願意讓孩子在課堂上了解和認識一個“非典型”的,但更全面真實的中國?讓一個美國小朋友喜歡上中國的文化,分幾步?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和孩子們在一起

2015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楊賽到紐約當老師,現在在曼哈頓下城區的一所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私立國際學校任教。面對一大羣3歲到6歲的美國“熊孩子”,以及對中國文化充斥刻板印象的大環境,她大膽地讓自己擔負起了對外傳遞和展示中國文化的使命,並獲得了成功。

楊賽在社交媒體創建了專門的賬號,講述在美國當老師的經歷,引發網友關注。用她自己的話説,既然選擇了留在國外,秀出中國文化就是她的責任。

聽完解釋,“霆默”的媽媽感動得要哭

在美國當了六年老師,最讓楊賽感到驕傲的一點是,這些年凡是她教過的孩子,90%後來在選擇外語語種時都選了漢語。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和孩子們在一起

不過,在如今的成就感背後,把“傳播中國文化”視為職責的楊賽,自始至終都在面對和挑戰着一堵“高牆”。“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楊賽告訴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就在不久前的開學季,她用心準備的一節讓美國小朋友模擬到中國旅遊購物,以此熟悉人民幣和手機快捷支付的公開課,在上課前一個星期被學校主任叫停了。

“我們想看你講的是大熊貓、春節和功夫。”主任的態度十分堅決。這讓楊賽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備課時的經歷,她想在學校圖書館裏找幾本有中國元素的兒童書籍,沒想到這些書裏描述的都是中國古代的內容,“裏面的中國人穿着古裝,眯着眼睛,還留着辮子。”

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在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全科的課程,這讓楊賽在教學時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間。她給班上的每個美國孩子都起了中文名字,因為名字可以讓一個人和名字背後的語言和文化建立直接的聯繫。

“之前我有個學生叫Timothy,小名‘提莫’。他是一個非常不愛説話,很害羞的小男孩,所以我給他起的中文名是‘霆默’。這兩個字筆畫特別多,反而能讓孩子很耐心地去練習漢字的橫豎撇捺。這個寫名字的過程讓他變得專注和自信起來,每次寫完作業,他都會驕傲地簽上自己的中文名。”

霆默的媽媽問楊賽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楊賽這樣解釋:“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英文就是“A leader has thunder in his heart but serenity on his face”。話音一落,這位媽媽感動得幾乎要哭出來,因為她看到了老師對自己孩子性格的理解和欣賞。這件事傳開之後,連隔壁班的家長都來找楊賽給孩子起中文名。

學生和家長對中文名字的積極反應,讓楊賽最終堅定了在美國的課堂上忠實展示中國文化的信念。她開始確信,在刻板印象之外,美國的孩子和家長也會對更加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學生在楊賽的課上練習寫毛筆字。

至於那堂被叫停的公開課,楊賽把它搬到了自己的課堂上。下課後,有家長特意找到她,對她讓孩子瞭解到中國便利的快捷支付表示讚許。

文化的傳遞是日常生活中的涓涓細流

“在紐約,中文是民間通用語言。中國文化滲入了紐約這座城市的血液。無論是一日三餐,還是在地鐵等公共設施內,紐約可以説遍地都是中文和中華文化元素,遠遠超出唐人街的範圍。”楊賽説,雖然紐約並不能代表整個美國,但紐約文化氛圍的開放和包容是她在這裏生活六年來真切感受到的。

事實上,雖然美國人普遍對中國文化存在着刻板印象,但楊賽也在和美國家長的長期接觸中發現,他們實際上是喜歡並認可中國文化和中文課程的。首先,中文在紐約是可以現學現用的;另外,漢語和英語在語音和文字體系方面差異巨大,美國家長認為學習漢語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鍛鍊自信和表達能力很有幫助。

一所學校的教師團隊是否具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背景,是紐約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布魯克林的新式學校裏,授課語言可以有五六種之多。楊賽所在的曼哈頓下城區是紐約的文化熔爐,在她任教的多語言國際學校裏,許多非美籍的同事都樂於展示和分享各自鮮明的文化特色。一位西班牙老師會穿着西班牙傳統服飾來上班,並在課間操加入弗拉明戈元素;墨西哥老師會突然説今天的午餐要請大家品嚐她做的鱷梨醬。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和同事在一起。三位同事分別來自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和格林納達(從左至右)。

楊賽告訴記者,作為學校裏第一位華裔老師,自己從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那裏獲得了很多啓發,“她們傳遞文化的方式,不僅僅限於課程內容當中,也絕不是像在時代廣場的大屏幕裏那樣,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涓涓細流。”“文化在一粥一飯裏。符號化的大熊貓、春節和功夫,離美國孩子的日常生活其實很遙遠,像是在描繪一個遙遠的國度。但當我給他們放起TFBOYS的MV,積極向上的中文音樂節奏令他們愉悦和振奮;當我和美國孩子一起包餃子,他們可以用手去觸摸到、用嘴巴去品嚐到這個食物背後文化的温情。”楊賽説。

現在美國的孩子由衷地覺得:酷的人才會説中文

楊賽是安徽合肥人,2014年,她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談到畢業後決定留在美國當老師的原因,楊賽説,讀教育學很容易讓人“紙上談兵”,“你可以在論文裏寫出一百種課堂管理方法,在網上跟別人長篇大論探討教育理念,但只要一進教室,隨便一個熊孩子都能把你氣哭。孩子從來沒學過你的理論,所以他們不會按照你的期待去‘表演’。”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

“實踐出真知,書不能白讀。”畢業後,楊賽就決定先拿美國的孩子“練練手”。

自己勇敢地突破刻板印象,全面真實傳遞中國文化的嘗試,為何能夠取得成功?“如果一個美國成年人從未真正接觸過中國文化,可愛的大熊貓或者炫酷的功夫都可以成為他了解中國不錯的入門話題。因為從簡單、有趣的內容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對大多數人來説都更容易。我現在帶的3歲到6歲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對他們來説,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都是有趣的,他們的印象中也沒有什麼是像大熊貓、春節和功夫這樣大多數美國成年人眼中‘典型’的中國文化元素。所以,我就能非常自然地向他們展示更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楊賽説。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

六年的時光一晃而過,楊賽覺得,自己在美國從教六年,最大的收穫也正是這羣可愛的孩子——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沒有偏見,對任何新事物都有無限的勇氣和好奇心去嘗試和接受。“我相信教育的力量。對我來説,這些孩子就是我們現在和未來的朋友,是文化交流更好的未來。”

不僅在美國,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人正對中國文化和中文產生興趣。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的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超過2000萬外國人正在學習中文。在楊賽看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擁有堅定、自信的文化認同感,並且樂於而有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面貌,恰恰也是中國文化和中文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楊賽用月餅盒做的“掛燈籠”教具。

“曾經有人説,全世界都在學説中國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中文是未來成功者的一項標配。其實這是美國家長想讓自己孩子學中文的理由,就像我們小時候家長要求我們學奧數、學英文一樣。”

“但現在我看到的是,美國的孩子主動去選擇學習中文。當美國人能在Netflix上看到《甄嬛傳》,在Youtube上討論《白蛇:緣起》,在TikTok上看到春熙路的街拍,美國的孩子們由衷地覺得:中文是酷的人説的,中文是浪漫的有創造力的語言。所以他們才主動去學。”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不久前的10月10日,楊賽以《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造型參加紐約動漫展。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現場唯一以中國動漫人物造型亮相的。

對於未來,楊賽已經有了新的計劃。回國後,她要把自己這幾年的經歷做成童書,和更多的孩子分享。“我希望告訴中國的孩子們,無論何時何地,一定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要有在世界舞台上去主動討論和傳遞中國文化的勇氣。向世界展示一個多彩而充滿活力的現代中國,是每個真正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應該做的。”楊賽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7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美國教書6年的90後女孩告訴你: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