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4次高考,1次北大2次清華,如今現狀讓人惋惜,給父母警醒
眼看着高考臨近,作為一個過來人也不免會有些緊張,畢竟高考真的是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折點。
昨天看到一個高考考霸的故事,有點感慨。
他叫張非,1983年出生在四川廣安嶽池縣,從2002年到2007年,他先後四次高考,一次北大,兩次清華,聽起來特別傳奇,可是背後的真相又有點無力。
01
在説他的高考之前,先説説張非的中考。
中考那年,張非本來要考高中,可是拗不過母親,只得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成為一名中專生。
但是讀了兩年多以後,他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終於做通父母的工作去讀了高中。
2002年,19歲的張非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志願書上只填寫了北京大學,卻落選了,張非選擇復讀。
2003年,張非考取了606分,以高於錄取分數線高於兩分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説實話,兩分的優勢進入北京,真的是超級幸運啊。
有些事情真的很難説是是福是禍,進入北大的張非開始玩起來遊戲,玩得很痴迷。
北大有規定,如果你考試不及格的科目達到了5科的話,就必須退學。
僅僅一年的時間,張非還沒來得及好好感受這個學校的魅力,就因為玩遊戲導致7門課程不及格,而被退學了。
沮喪了一段時間後,張非再次選擇了高考,他想考清華。
2005年,張非第3次參加高考,他復讀去了南充市,取得了南充市理科狀元,考入了清華大學,還獲得了10萬元的獎勵。
原本以為有了北大的教訓,他會收斂一些,好好學習,可是面對比自己小三四歲的同學,他開始自卑了,開始選擇逃避,再一次沉迷於遊戲,兩年後被退學了。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谷'',又一次選擇高考,以南充市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終於順利畢業。
據説後來,張非報考了研究生,雖然筆試過了,但是沉迷遊戲的那段經歷,還是沒有通過複試。
張非一家從搬到了成都,2015年,張非考入了一家事業單位。
從當初的''傳奇少年''到如今的平淡生活,每每説起來,還是有點惋惜,也給我們的父母提供了一些借鑑和啓示。
(1)自律,決定了人生高度
從來沒有一刻這麼深刻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
張非考入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清華,這是多少學子夢想的學校啊,而這兩所學校匯聚了頂級的資源,他原本可以在這裏盡情地享受這所學校的魅力,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啊,卻因為自己的''不自律''而葬送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説: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脱穎而出,這種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某種程度上來説,自律,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自律,才是一個孩子的軟實力啊。
(2)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足夠強大的人
從2002年到2007年,張非的人生起起落落,雖説這一切都源於他的不自律,但有一點值得學習,就是他的內心還是很強大的。
從北大退學到考上清華,從清華退學後第二次進入清華。
每個孩子的一生都會起起落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是無法避開的,但是很多的孩子太玻璃心了,一點挫折就會陷入其中,走不出來,抗挫力太差了。
去年,南京一個男孩因為在在學校撞碎了玻璃,害怕被批評,竟然選擇了自殺。
為人父母,我們所希望的也是能在他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時候,都能再次勇敢地站起來。
比起時刻保護他們,從小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更重要。
(3)比起成績,有很多東西更重要
高考很重要,成績很重要,作為父母,我們都經歷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都深刻體會到高考的重要性。
為此,很多的父母成為了虎爸虎媽,把孩子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成績上,可是卻忽略了孩子情商的培養,忽略了孩子社交力的提升,更忽視了孩子的幸福感。
前幾天看到一個媽媽因為10歲的女兒不認真學習,就一怒之下把她拖入大海,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可這位媽媽不知道,這樣非但不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毀掉了孩子對你的信任,更容易毀掉她對生活的幸福感啊。
相比成績,孩子身上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呵護和珍視。
今天是讀書日,讀書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也真的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自由和選擇。
我們一再地督促孩子好好讀書,是因為我們明白,但孩子們卻不完全明白。
去年廣西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説的比較好,孩子需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她沒有自主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形成。
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他的自律,培養他的積極樂觀,培養他讀書的習慣,培養他對生活的熱愛。
END
圖片選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