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祝家莊的大小姐祝英台性格叛逆,慧黠靈動,不想和別的女孩子一樣呆在家裏等着嫁人,千方百計徵得父母的同意,女扮男裝外出求學。
在書院裏結識同窗好友梁山伯,情愫暗生。梁山伯呆頭呆腦,相處三年卻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兩人分別時,梁山伯送了一程又一程,這就是戲曲“十八相送”的由來。
祝英台終於忍不住了,一再暗示自己其實是女孩。但梁山伯就是個鋼鐵直男,硬是沒聽出話中之意,反而覺得好兄弟今天怪怪的,十分不解。祝英台沒辦法,只好説家中有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妹妹祝九娘,讓梁山伯歸家後請人來提親。
梁山伯大喜,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
但是,他們都忘記了一件事兒,祝家長輩俱在,無論是祝英台還是“祝九娘”,其姻緣都輪不到祝英台來作主。
梁山伯還挺有責任感,覺得自己一介白身,配不上祝英台的妹妹,想盡辦法謀得鄞縣(今浙江奉化)縣令之職,然後才請了媒人去祝家莊提親,不想來晚了,祝莊主將女兒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
當然了,早去也沒用,祝莊主不可能讓女兒嫁給梁山伯。
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呆呆的梁山伯終於知道了祝九娘就是自己的同窗祝英台,真是又喜又悲。
喜在何處?求學時期,兩人就特別有共同話題,若能結為連理,婚後談經論史,笑看風月,何等美事!這不就是傳説中的靈魂伴侶嗎?他立刻對祝英台萌發了極為深厚的愛情。
他的心情咱們完全可以理解,別説在包辦婚姻的古代,就是在自由戀愛的現代,想要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悲在何處?祝莊主棒打鴛鴦,不讓他們得償所願。
大喜大悲之下,梁山伯一命嗚呼了。他心有不甘,臨死前讓家人把他埋在祝英台嫁到馬家的必經之路上,想要親眼看着心愛的女人出嫁。
祝英台悲痛欲絕,決心以身相殉。送嫁的花船經過樑山伯之墓時,下船祭拜,痛哭一番,撞死在墓碑上。上天感應到他們的真情,風雨大作雷霆萬鈞,墳墓裂開,祝英台掉了下去與梁山伯合葬。
目睹這種變故,送嫁迎親的隊伍驚駭莫名,都不知道怎麼辦了。眾人注視之下,墳墓忽然合攏了,然後風停雨住,天空出現一條美麗的彩虹,墓中飛出一雙彩蝶,相互嬉戲,不離不棄。
這個故事太過悽美,在人間流傳了一千多年。但大家知道嗎?故事不僅是故事,除了“化蝶”那個部分,其它情節基本是真的。
南北朝時期,的確有一個叫祝英台的女孩子扮成男孩去上學,愛上了同窗梁山伯,她爹的確將她許配馬文才,她也的確殉情了。
南朝梁元帝蕭繹撰寫的《金樓子》裏就有記載,唐初文人兼官員梁載言經過考證後,在《十道四番志》中説:“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義婦”之稱是哪裏來的呢?是東晉名人謝安上表皇帝請來的。
晚唐時期的張讀在自己的著作《宣室志》中寫道:“英台,上虞縣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忍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冢。”
梁山伯和祝英台以生命為代價,終於換來了世人對他們的認同。但如果他們還活着,祝莊主就是打斷女兒的腿,也不會讓她嫁給梁山伯。
他不是不愛女兒。能讓女兒外出求學,已經説明祝莊主是個開明而且十分寵愛女兒的父親,但正因為父愛深深,他才絕對不能容忍女兒嫁入梁家。
乍一看,這是個很常見的富家千金愛上窮小子的故事。事實上樑家並不窮,古代讀書就一個字:貴!窮小子根本沒有脱產讀書的資格,能跟着隔壁私塾先生學會寫字都已經算好運加勤奮了。
像梁山伯這樣一讀讀幾年,還能謀到縣令之職的,家裏肯定有屋又有田,小康沒問題。而且,他要是太窮,吃穿用度和祝英台差距太多,養尊處優長大的祝英台不一定能和他成為好友,這不是嫌貧愛富的問題,而是由貧富導致的生活態度的問題。
那麼,既然梁山伯不窮,他和祝英台之間的障礙是什麼呢?是門第。他是庶族,祝英台是士族,士庶不通婚。
雖然説從古至今都存在門第之見,但縱觀中國所有朝代,沒有哪個時期像南北朝那樣注重門第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自從魏文帝曹丕採用九品中正制之後,“門第”就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被清楚地劃分開來。
由朝廷設立一名大中正及數名小中正,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給各地人才評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以備朝廷選撥、徵用。
實施之初,九個品級各種門第都有,但因為大小中正都是世家出身,自然而然維護本階層的利益,漸漸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道德、才能都是其次,家世才是最重要的。
到西晉時,已經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士庶之間出現了難以逾越的鴻溝,朝政掌握在士族手裏,庶族的上升之路被堵死了,再努力也沒有辦法改變整個家族的地位,最多能讓自己的物質生活好一點。
悠閒的士族
而到南北朝時,情況進一步惡化,士族高高在上,享受着整個國家最好的資源,佔據上層統治地位,擔任高官領取厚祿,卻不幹實事,認為做實事會玷污了自己的高貴,以清談為榮,以務實為恥。
實事由誰來幹呢?庶族,他們擔任的官職稱為濁官,被士族看不起。或者説,只有士族不願擔任的職位他們才有機會。
就以縣令為例,對庶族來説這幾乎是他們能走到的頂點,梁山伯能得此職,説明他的才能和品德都出類拔萃,優於眾人;但對於士族來説,縣令不過是仕途的起步,算不了什麼,有點骨氣的士族甚至視之為侮辱,一般不會上任。
真正做事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不通實務的人卻身居高位,長此以往,自然形成難以解決的社會矛盾。所以南北朝時的政權如同走馬燈似的換得飛快。
尚玄崇虛的士族
但王朝可以更替,士族屹立不倒。
那麼,有沒有頭腦靈活的庶族冒充士族呢?可能有庶族這麼想過,不過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南北朝時的“士族”不是一個空泛的形容詞,人家是有名冊的,還時常更新,記載着每一個家族的興衰變遷。
南朝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恆氏、吳郡顧氏、朱氏、陸氏,北朝的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後建立了唐朝)、河內温氏等等,都是鼎鼎有名的頂級門閥。
冊上無名,你説你是士族誰信?不但不信,還要治以死罪。大家是否覺得這個罪過太重了?並不,要知道那時的士族對庶族幾乎有着絕對的掌控權。
某位士族要是説庶族冒犯了自己,不管程度輕重、事實如何、有無證據,庶族輕則斷手斷腳,重則流放千里,當場沒命也很常見。
沒有人會覺得士族在仗勢欺人,因為士族高貴、庶族低賤在那時並不是一種潛規則,而是光明正大的,寫進律法裏,受到朝廷的保護。
士族、庶族之間如同天壤之別,那簡直不是兩個階層,而是兩個物種。祝英台愛上梁山伯,在士族看來不是情到深處無法自拔,而是她自甘墮落得了失心瘋,好比一個人説要嫁給一頭牛或一隻羊。
那時的婚姻,講究的是門第婚,指在同等身份的家族通婚聯姻。一流士族與一流士族結親,比如上面提過的王與謝,幾代下來盤根錯節,都是親戚。偶爾與二流士族通婚,再往下就不行了,有損整個家族的名譽。
士族貴女
士與士之間都如此,士與庶之間絕對禁止。有個詞語是“婚宦失類”,這是士族對自身的約束,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士族的血統高貴及超然地位,具體是指士族不可與庶族通婚,也不可擔任濁官,否則就是“失類”,將受到所有士族的唾棄。
在魏晉時期,如果哪位士族“婚宦失類”,最多被世人嘲笑諷刺。但在南北朝,婚宦失類將受到朝中大臣的彈劾,輕則丟官,重則失去士族的身份,淪落為庶族。
這個思維很直接,你既然覺得庶族好,那就去當庶族吧。
所以祝莊主阻止女兒嫁給梁山伯有着充分的理由,這個世道對庶族如此不友善,他怎麼敢讓女兒落到那種境地?倘若他支持祝英台,那更慘了,整個家族都會被彈劾、治罪。
電視劇中的祝姑娘
如果説其它時代的大家閨秀想嫁給落魄書生需要承受一百點的壓力,祝英台需要承受的壓力超過一千點。
可以説她的行為不只造成自身悲劇,也給家族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她的姐妹們從此之後姻緣不順,兄弟們仕途艱難,族人走出去受人輕視。
但是,如果將祝英台視為一個自私的、戀愛腦的小女人,那就大錯特錯了,簡直是對她的侮辱。
這個一千多年前的女孩子,生長於地位優越的士族之家,不是像她的姐妹閨蜜一樣想着嫁人生子、攀比財富地位,而是排除萬難前去求學!這是種什麼精神?!又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們有理由相信,祝英台的思維已經超越了時代,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進行過很多超前的思考。在家裏找不到答案,她想去外面找。她去求學,不是為了玩,更不是為了談戀愛。
那她在學館裏找到答案了嗎?可能找到的是更多的問題。
幾年的學習生涯和社會歷練,肯定讓她注意到了士庶之別、男尊女卑正在造成怎樣的嚴重後果。她也許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理念,但內心知道這是不行的,門第之見必須被打破,社會現狀必須被改變。
可她的力量實在太弱小了,她不能出仕做官,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婚姻,對整個社會毫無影響。但看過外面的世界,怎麼甘願只當個賢妻良母?她想要主宰自己的命運。
選擇梁山伯,有多少是出於真正的男女之情?又有多少是因為和梁山伯有着類似的人生觀?他們與其説是愛侶,不如説是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
祝英台對梁山伯是有着憐惜的,這麼優秀的梁兄,卻因出身庶族而只能在小官裏打轉;梁山伯對祝英台也倍感可惜,這麼聰明的英台,卻因是個女孩子而只能被限制在內宅裏。
他們有着共同的身份之痛,都對現狀感到不滿。相互理解,進而產生愛慕很正常。如果能在一起,對彼此是種莫大的支持。
但他們失敗了。祝英台的自盡,是殉情,也是對現實感到絕望,這是她唯一能做的抗爭。
這個已經流傳千年的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梁山伯和祝英台與嚴酷現實的對抗雖然失敗了,但不屈的精神值得頌揚。只用“愛情”來定義梁祝,實在是太狹隘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