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此強勢的沙俄,為何在19世紀被多國羣毆?全因這個地方太重要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歷史上的沙俄十分強大,曾經讓無數的西歐國家感到恐慌。從伊凡大帝的鐵騎踏足西歐開始,這個強大的東歐帝國就不斷的向四方延伸着其帝國的勢力。據史料記載,強大的沙俄政權曾經征服了無數西歐的土地,甚至,延伸到了北極圈的邊緣,如果,不是北極圈不適宜居住,可能,連北極他們都不會放過。
這種強盛一直延續到葉卡捷琳娜女皇時期,然而,如此強勢的沙俄政權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

那麼,曾經極盡輝煌的沙俄政權為何在這場戰役中如此的不堪一擊呢?
其實,這件事要追溯到19世紀初期,當時的沙俄十分的強盛,對於外界的侵略必然會給與致命的回擊。當時,拿破崙侵略至西歐,強大的沙俄鐵騎直接將拿破崙的雄心埋葬在了莫斯科的冬天。此次戰役之後,俄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上升,甚至追上了當時極其強盛的英國,歐洲霸主的氣息在這次戰役中嶄露頭角。
然而,這次戰爭的勝利卻在接下來將龐大的沙俄帝國拉向了深淵。
當時的沙俄遠遠沒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強大,光輝的外表之下隱藏着破碎不堪的內臟。拿破崙的來犯給沙俄的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戰爭的消耗讓當時這個外強中乾的帝國接近於崩潰。沙俄當時的經濟發展急速倒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續走低。在這個經濟蕭條的背景下,沙俄民眾的收入越來越少,而陳舊的農奴準們卻對此不管不顧。

並且,農民收入的走低給農奴主的經濟也帶來了影響,之後,農奴主們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開始了對農奴們更加殘酷的壓榨。在農奴主殘忍的持續壓迫下,農奴們開始了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農奴們連最基本的温飽都不能保證,糧食的產量下滑就可想而知。
甚至,到了十八世紀中期,落後的農奴體系下的沙俄連最基本的糧食收成都不能保證,連年不斷的歉收讓沙俄的國力不斷下滑。據史記載,同時期的英國,荷蘭單位糧食的產量要超出當時的沙俄一倍有餘。

到了十九世紀前期,沙俄專制的沙皇制度其統治也出現了不穩定,民不聊生之下的俄國開始有了起義暴亂。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十二月黨人革命,這次革命給對沙皇統治不滿的人們開了一個好頭。雖然是內部的暴亂,但是,對當時殘破不堪的沙俄政權也是有着極大的震懾。隨後不久,別林斯基、赫爾岑等民主革命代表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隨着反抗沙皇統治的人民日益的增多,農奴制度對勞動人民的壓迫也該走到盡頭,翻身而起的農民們開始了對自己應該享有權利的追逐。在這個大背景下,沙俄政權幾盡於崩潰,國家的統治力大不如從前,國家戰爭的實力也一天天下滑。可以説,這個時候的沙俄在一天天衰落,但是,他的對手們卻一天天強大起來。

在拿破崙戰爭的影響下,歐陸局勢迎來了新的格局。
為了利益走到一起的國家不在少數,其中,英、法兩國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英、法兩國開始發現了地中海岸的戰略意義,然而,沙俄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覬覦這片土地——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如果,誰能擁有這片土地的控制權,自然,對於本國經濟的發展將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片土地間有着黑海和地中海連接的海口,不管誰擁有,將極大的縮海上運輸距離。
在如此大的誘惑之下,外強中乾的沙俄主動挑起了戰爭。在利益面前,英法兩國當然不會讓步,大戰就此正式開始。

在這場戰爭中,英、法兩國大約有六萬名聯軍參戰。並且,當時參戰的英法聯軍裝備優勢十分明顯,沙俄在國內的動亂下本來就是色厲內荏,其對手英法兩國又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甚至,沙俄當時的戰艦還都是帆船,但是,英法兩國卻已經是蒸汽機動力的鐵甲艦。如果硬要對比,鐵甲艦對上帆船那就是一方面的絕對碾壓,用蜉蝣撼樹來比喻都不為過。
最終,在這個兩個不同時代文明的戰爭中,沙俄被打的丟盔棄甲,可以説,其頹勢在戰爭伊始就顯露無疑。“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羅斯的腐敗和無能”列寧曾這麼説。沙皇的失敗,使它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國內外威信掃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勢的到來,促進了農奴制危機加深並走向崩潰。

可以説,這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之後,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最終,這場戰爭的結果毫無懸念,沙俄舊時代的政權也從這場戰鬥後開始走向末路。在筆者看來,沙俄的慘敗完全就是國內政治的腐敗,人民得不到生活的基本供給,那麼,國家的發展也很難持續,畢竟,人民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在。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