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升學而考證!這個“敲門磚”何時休?

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本應是為了孩子全面發展,但目前哈爾濱市各種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卻普遍有變味之嫌。無論是報班的家長還是各類培訓機構,似乎大多數都是“另有所圖”。前者想着如何把報班變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門磚,後者則挖空心思讓學生家長多掏腰包。近日,記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採訪。

為了升學而考證!這個“敲門磚”何時休?

◆ ◆ ◆ ◆

家長:“不考級”就白學

◆ ◆ ◆ ◆

日前,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家針對中小學生的培訓機構發現,琴、棋、書、畫、數、文、體……所學皆能“考級”;同時,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家長對於等級考試仍舊趨之若鶩。

哈市市民楊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三年級,除了在校課程,課外還學了滑冰、鋼琴、硬筆書法等。而所學的每一樣,楊女士都讓孩子去考證。“鋼琴我們正準備考七級。”她告訴記者:“不用證,怎麼能證明孩子學過?”

市民姜先生的女兒今年讀初一,他介紹,最初是女兒自己堅持要學鋼琴,後來他們覺得考證是能夠督促女兒不斷進步。他説:“後來孩子越來越牴觸,好不容易考到了鋼琴七級,上初中後功課多,就不學了,本以為孩子會利用業餘時間彈奏,但是從來沒見她再碰過鋼琴。”

在南崗區振興街上,一家美術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人來諮詢時都會問得非常仔細,例如證書是哪個機構頒發的、含金量有多少等等,不少家長讓孩子學習興趣特長,完全是為了考證而考證。”

市民薛女士説:“從我們家長的角度考慮,考級就像考試一樣,不考永遠不知道學的怎樣,而且通過考級來給自己壓力,才能往更高的方向努力。”有如此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

採訪中,記者發現,最初孩子偶爾表現出對某樣特長特別感興趣,家長則馬上報班學習;一段時間後,家長在“不考級”就白學了的心理作用下,開始督促孩子不斷向上考級考證,漸漸地,孩子感興趣的特長變成了負擔。在應試化的培訓完成考級後,很多孩子便失去了興趣,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 ◆ ◆ ◆

視證書為升學“敲門磚”

◆ ◆ ◆ ◆

從國家到地方,雖然教育部門不斷在為中小學生等級考試降温,但社會等級考試不冷反熱,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瞭解到,不少家長寄希望於等級考試的證書,將此作為中考、高考時一塊有分量的“敲門磚”。

市民楊女士的孩子雖然剛上幼兒園,但她已經開始着手研究特長等級考試,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我省各重點高中招特長生的計劃表,如一所省重點高中計劃招25名特長生,類別包含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具體招收項目及名額為田徑(5000米男0—2人,3000米女0—2人)、乒乓球(男0—2人,女0—3人)、冰壺(男0—3人,女0—2人)、器樂(二胡0—1人)、聲樂(美聲唱法0—2人)……她説:“這不就是想讓孩子去好學校容易點麼?”

市民汪女士的女兒正讀小學四年級,但是每天放學都要去練習滑冰,雖然一堂課要幾百元,“為了能夠取得成績,拿到國家級的證書,花再多錢也認!”她説:“拿到這個證,今後讀高中、讀研、讀博都很有用,不管怎樣都要拿下!”

實際上,這條“晉級”道路也極為不易,一位教育人士表示,去年我省一所重點高中將軟筆書法作為入校加分項,30名學生報名,但只招收2名,其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家長急於求成的功利需求,培訓機構和學校也在無形中“添柴點火”。

採訪中,記者看到很多培訓機構將孩子們的考級證書高高掛在牆上,用以展示其成果。一位培訓機構的教師表示,證書對孩子擇校是非常有用的,就拿小升初來説,很多好的私立中學很看重證書,並將其作為選優的一項重要標準。而且很多高校招高水平藝術團除了嚴苛的考試,證書也是其考察項目之一。也有培訓機構的教師表示:“雖然現在不加分,但是可以變相減分,考級證是最好的證明。”

而記者發現,教育部明確不鼓勵青少年參加社會藝術類考級。在一些大學的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業餘藝術考級證書也只是作為參考條件之一,並不能直接加分。但培訓機構為了吸引生源,還是把考級和升學加分作為噱頭,並不斷向家長“灌輸”。

此外,一些家長還紛紛表示,很多小學校都會收取學生的考級證書,用來進行展示,自己孩子要是沒有,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 ◆ ◆ ◆

專家:家長切勿“拔苗助長”

◆ ◆ ◆ ◆

哈爾濱新區師範附屬小學教師劉洋表示,藝術考級將原本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創作演變成了流水線加工廠,盲目的考級無疑是“拔苗助長”。

他説:“藝術的學習本是為了陶冶情操,如果一心為了升學功利,或者看別人家的孩子學、我家孩子也要學的想法,大可不必。藝術是孩子的好朋友,藝術特長的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多方面素養,但有多少人的考級證書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藝術水平而去考的?藝術學習的目的要純粹,喜歡藝術的人學習藝術會是一種享受,被迫的學習對於孩子來説,反而是一種折磨,所以,讓喜歡藝術的孩子去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就不要為了學而學了。”

他建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藝術天賦,對於家長來説,要先看看孩子在哪些藝術門類上有興趣,有天賦,再加以引導,而不是盲目跟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針對目前五花八門的社會類考級,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應該從“總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由“單項評價”向“綜合評價”轉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記錄和診斷學生的美育成長,課程結束時以學生才藝展示、戲劇表演等多種活潑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

此外,在評價參照標準上,他建議,將學生間和學校間的競爭性比較,轉變為學生個體自身美育發展提升的診斷,不單單考核學生的藝術成績,而是考核學生的進步水平。

有教育業內人士表示,“以學琴為例,‘學琴為考級,考級為拿證’是絕大多數琴童和家長抱有的學習原則,至於是否真正熱愛音樂、是否能在音樂中獲得某些思想等,似乎並不重要。教師們的日常教學也常常存在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現象,為求速成,教師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學生一起打磨考級曲目。例如一些孩子,10級考試的曲目彈得非常流利,但同級別非考級曲目基本不會,可能連曲譜都看不懂,這樣真的能説是10級水平麼?”

記者:李天池 見習記者 菅月

來源:黑龍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4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了升學而考證!這個“敲門磚”何時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