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閲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閲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保羅
都知道,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對於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自然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傷害。
主要特徵就是:統治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獨斷專橫的行使這種權力而無相應的責任,因此,國家則時常會伴隨着矇昧主義政策和恐怖的氣氛。
先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後人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
對此,很多人認為:武則天為了上位,手段毒辣,不念親情,尤其在重用酷吏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武則天的時代,確實出了不少有名的酷吏,還有人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了書。此外,武則天還鼓勵大家告密,並設立“告密箱”,有則獎,即使錯了也沒損失。
於是,後人一頓狂噴,武則天太沒有道德底線了,怎能放縱民眾為了一點私利,隨意檢舉揭發。
但是,從客觀上來説,這個方法並不是武則天的獨家發明,只是在形式上她有所創新罷了。
往前推大概700年,漢朝有位皇帝漢武帝,為了多收點錢,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法子。鼓勵鄰里之間大膽講真話,説説別人家真正的家底有多少,一旦查實,賞一半。
可見,武則天不過是想要個“罪證”,而漢武帝需要的則是“錢證”,後者更害人,弄得富人家都破產了。
對此,誰還敢再做勞動致富的美夢,民間百姓不再積蓄,給社會造成了更大的不安。
再來説説酷吏,武則天真正的動機,是打壓反對她的人,而且,這些酷吏的下場都很慘,不過是武則天的一枚棋子罷了。
對此,武則天很是明白,這些人只能用一時,目的達到了就必須要收手,否則天下民意難以平息。相比較另一個朝代——明朝,它的酷刑也不少,只是,很多時候,這些酷刑的濫施都被説成了個人行為,但是,武則天的行為,卻毫無例外的被冠上了她的大名。
要知道,在男性統治的世界裏,突然橫空出來了一個女子,且政治手段強硬,怎麼不讓人有些想法?
即使到了今日,很多人都覺得武則天的行為“匪夷所思”,竟然奪了自己夫君的天下。
那麼,武則天的行為對於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有無不可逆轉的傷害?
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君對於臣的絕對領導,是皇權制度抹不去的弊端,會扼殺很多創造性的建議。而武則天為了自身權利的追求,使得母子、母女的情感都變得微不足道,失去了身為母親本該有的關愛。以至於,武則天的事例就是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在封建皇權制度下,犧牲的是人性間那最樸質的愛,以及可以推動社會更快發展的大眾智慧。
也許,這不是武則天本人的錯,翻開任何一個朝代,小人得志的故事太多。所以,一個有缺陷的制度,不可能給民眾和社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再來看看漢朝的漢武帝劉徹,他的時代很輝煌,將匈奴打的很慘,一個困擾西漢多年的難題,到他執政時期基本得到了逆轉。
不過,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卻很是讓後人拍磚,説他:抹殺學術思想自由,弄得大家不再勤于思考,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再想一想,這麼做最得利的是誰?
當然是皇帝了。
其實,漢武帝的做法和當年的秦始皇嬴政,在本質上沒太大差異。天下一統了,思想也得一統,只不過在嬴政看來儒學沒有法學好用。但在劉徹看來,儒學更能深入民心。
然而,春秋時代為何能出來那麼多思想家?
君主多,不同的君主相信不同的學説。可以假設下,如果當年是一位尊儒的君主一統了天下,估計現在被説道的就不是劉徹了。所有,説到底學術還是要為皇權服務罷了。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可能和他的出身有關,很多人不喜歡他。因為,朱元璋做的一些事情,都和他的背景相關聯。
比如:“八股文”制度就產生在他的時代。
於是,有人説:朱元璋沒什麼文化,才實行了“八股文”制度,極大的限制了大家的自由發揮。自八股文制度出台後,讀書的目的不再是增長知識、啓迪智慧、陶冶情操和探索真理,而是為了做官。自此,“官本位文化”浸潤了整個知識分子階層。
其實,八股文並非明朝科舉特有的現象,清朝也沿襲了。如果單從應試和朝廷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這種考試製度並非沒有優點。當然,同樣也正是這種制度,才導致讀書人只是讀書,不會關注身邊的國家大事,也相應的阻滯了中國學術的發展。
可見,身為一朝的皇帝,當他們身處專制制度的核心位置時,更關注的是如何穩固制度,其它一切都會自動選擇性的忽視,比如:學術,人性中的一些美德,百姓的一些其它訴求等等。
雖然,皇帝們可能也想過如何去兼顧,但在一個“人”説了算的時代,還是自己的利益更重要些。至於,國家、民族、社會,只要皇權在手中,這些都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