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輔導孩子學習、輔導孩子作業這些事情似乎成為了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在一些父母眼裏這是親子互動的一部分,這是陪伴孩子教育的重要組成,但是在更多的父母眼裏這些事情毫無疑問是親子關係甚至是家校關係的災難“起點”。
34歲的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後腦幹出血離開了人世。
二十多歲就被氣到心臟衰竭……
關鍵是無論在網絡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已經隨處可以看到有太多的父母被輔導孩子這件事情折磨得遍體鱗傷,而且往往這種“傷”還是雙向的,即父母受傷的同時,孩子們也遭受到了巨大傷害,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更多的則是心理上的……
為什麼一定要輔導孩子?
這可能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一個問題,似乎我們這代人從來沒有被父母們輔導過也就這麼過來了,為何現在的孩子似乎離不開輔導呢?
這裏面的原因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我這裏挑揀幾個具有普遍性的羅列一下:
1、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使得更多的人發現,如果一個人在未來社會沒有文化、沒有學歷高概率會讓其在工作、生活中更難以“出人頭地”。
2、對幾乎是所有的孩子來説,讀書或者更準確地説是“學習成績”是他們所能夠抓到的也是唯一的機會。
3、對幾乎是所有的父母而言,無論他們的家庭條件如何,但是隻要抓住孩子的學習無疑就意味着扼住了孩子未來命運的咽喉。所以他們需要搶跑、需要超前,需要增加學習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額扼得更牢。
4、劇場效應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這一“事業”中來,催生了無數的“做題家”,也導致了整個教育的內卷化。但是機會或者説是名額是一定的,那麼想要突出重圍,似乎只有比別人更努力一些才更有機會……
5、一些學校、老師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地把父母也納入了“學校教育”的體系,使得越來越多的父母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地被束縛在一起,但是教育畢竟是專業的事情,多數父母在這件事情上並不擅長,而且這也本就是正常的表現,可是奈何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時間“先培訓再上崗”了。
6、學習這件事情幾乎對所有的孩子而言並不是一件會讓他們感覺到多快樂了,即便是他們喜歡某些學習的內容,但是也很難喜歡上所有的。而當下社會的各種誘惑尤其是網絡、電子產品、遊戲、小視頻等等使得太多孩子出現如果不去管束就很容易失控的問題。
7、啓蒙教育玩多了,孩子缺少一些積極的訓練和引導使得上學之後遲遲進入不了狀態無法適應角色的轉換。
8、初期極端追求“快樂教育”,而隨着升學壓力的越來越近或者是糟糕成績的不斷刺激使得家庭教育的風格從一個極端轉向了另一個極端。
還有很多的原因,比如父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比如是孩子的老師逃避自己的責任把本該屬於自己的任務推卸給了父母,比如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老師或者父母會額外給孩子們再佈置一些任務……
言之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我們可以找出太多“不得已而為之”或者是“不得不為之”的原因,而事實上這些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
一句“以後成績好不好我都打算放養了”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到那個時候父母和孩子所要承受的壓力實際上一點也不少。
父母到底該如何正確輔導孩子作業呢?
我這裏總結兩點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希望能給陷入這苦難中的父母們帶來一些幫助。
1、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孩子
父母輔導孩子的折後最容易也是最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從題目入手但最終卻回到孩子身上。
輔導孩子幾乎都是從某一個問題入手的,但是當父母發現這個問題是已經講過了的但孩子還是不會,或者是講了多少遍孩子還是不懂的時候,不少父母就會把這個問題的焦點轉移到孩子的身上——他們會抱怨孩子是不是沒有認真去聽,是不是沒有認真學進而上升到人生的各個方面的攻擊。
當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什麼反抗能力的時候,父母更多的是一種單方面的發泄。但是當孩子年齡大的時候,有一定反抗能力的時候,甚至是頂撞能力的時候,此時父母早已忘記題目的問題,早已忘記最初要幹什麼的問題,而是把所有的怒火投射到孩子身上。似乎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無盡的憤怒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你的而不是我的”。
情緒糟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很多人就會把解決問題的事情變成一件儘可能去傷害別人的事情。
我們説再複雜再靈活多變的題目也是個“死的”,因為它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既然孩子理解不了,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想的是如何讓他們去理解,是什麼阻止了他們的理解和去找出原因去解決原因,而不是去解決孩子。
就算我們把孩子罵一頓打一頓,他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就會了……
而且在這個時候不要跟孩子去談什麼學習態度,不要去數落過去那些問題,比如説“你就是上課不好好聽”,比如“你就是懶”,比如“你就是笨”等等。
這事情跟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的關係。
只有當你更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再跟孩子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發生的才會更好一些。而那個時候家長的心態和心情也轉變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是在告訴孩子如何去做一件正確的事情,該怎樣做,而不再是情緒上的發泄。
2、解決習慣而不是解決題目
“授之以魚,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其實在孩子輔導的時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我們很容易看到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實際如上面所説的一樣,每一個困難的產生都是有它的原因的,而很多原因其實是跟我們孩子日常學習中的習慣密不可分的。
比如上課沒有認真聽講,這是一個聽講的習慣,比如講過很多遍但是還是會錯,這是一個學習習慣,比如回家之後光去玩了而不學習,這是一個時間管理的習慣等等。
各個問題實際上背後都體現出來的是我們孩子在日常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有很多的習慣沒有養成。
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而難題更是多不勝數,這種情況下我們去輔導孩子如果只是在輔導他們的具體題目,而不去幫助孩子在各種習慣上做出不斷的糾正性的建議和引導,那麼孩子始終會陷入這種不斷遇到新問題但是始終無法解決的困難。
我們跳不出來的同時孩子也跳不出來。
培養好的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靠幾次説教打罵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調整,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樣一個過程一般來説最長最長也就需要兩年的時間足夠了,可是如果你不去做這件事情,就會發現無論孩子生到多少年級,我們始終也跳不出來輔導過程中出現各種矛盾的……
所以輔導孩子的關鍵一定不是輔導某道題怎麼做,謀篇作文怎麼寫……而是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讓孩子如何慢慢學會掌握自己獨立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而這個過程中最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各種好習慣的養成,而這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有很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