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最近有個朋友發微信給我,説自己又給孩子報了一個課外唱歌興趣班。具我所知,在此之前能有已經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了,有舞蹈興趣班,書法興趣班,畫畫興趣班等,這已經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了。於是我問她:"你不是已經給孩子報過很多興趣班了嗎?怎麼又給孩子報了一個,這樣孩子的學習壓力會太大。"然而朋友卻説:"我這是在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以免孩子養成懶惰安逸的性格。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才能,以後他一定會感激我的。"

不可否認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朋友想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技能出發點是好的,但他一味逼迫孩子走出舒適區的方法有失偏頗。一味的沉溺在舒適區確實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但父母在幫孩子走出舒適區的時候,要學會採用科學的辦法:要搭好腳手架,然後來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助力孩子一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舒適區,所謂的舒適區是指那些我們極其熟悉的環境,那些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事情,當我們處於舒適區的時候,會感到周邊的人和事都很有安全感,因為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去完成每一件事。處於舒適區會讓我們感到十分輕鬆毫無壓力,但一直處於舒適區會讓我們止步不前。

貪戀舒適區給我們帶來的安全和可控感會阻礙我們思維的擴散,會慢慢的丟失我們增強自我能力的機會。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總是無法逃離舒適區,是會嚴重阻礙個人成長的,只有學會從舒適區中走出來,還是讓我們更據有創造性。我們獨自陌生領域進行摸索的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孤獨和焦慮,但一旦我們打破了舒適區的枷鎖,就會發現一個全新更好的生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會讓孩子的成長更有優勢。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1、走出舒適區,孩子更努力。

走出舒適區意為孩子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新的世界,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能夠不斷地接觸新鮮的事物,斷的擴展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些長期處於自己舒適區的孩子,往往會養成懶惰的性格,做事拖拖拉拉,而那些能夠走出舒適區的孩子往往在對待事情方面更加積極主動,也能夠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新的世界。

2、走出舒適區,孩子更自信。

走出我們所熟悉的舒適區,走向充滿挑戰和探索的學習區,這能夠不斷地增強我們的學習能力。當孩子在不斷的探索中習得更多的能力時,這些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孩子內在的自信心,使孩子更加有勇氣的面對生活的困難與挫折。社會上那些精英人士,他們的成功絕不是來源於一直處於安逸的舒適區,而是敢於走出舒適區,去探索學習區。

現在也有很多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長期處於舒適區會變得懶惰,慢慢的放縱自我,技不如人,害怕因為舒適區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所以,很多的父母都竭盡全力的逼迫孩子走出舒適區,加個一味的逼迫孩子走出舒適區,可能會導致成效甚微,甚至不如人意。那麼,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夠更加科學的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呢?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第一步:搭好"腳手架"

搭腳手架,顧名思義,是指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提供一些支撐和線索,引領孩子一步步地向上攀登,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如果將孩子的成長比喻作蓋樓,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和支撐,那麼孩子可能就只有一層樓就滿足了,而沒有繼續的向上建造的心態。

當然,幫助孩子搭腳手架也是要講究辦法的,通常而言幫孩子搭腳手架具有三個步驟。

1. 引導孩子定義困難。

對於孩子而言,走出舒適區是一件具有難度的事情,因為他們需要將自己原本輕鬆自在的生活區域轉變為充滿挑戰的區域。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主動的幫孩子捋一下思路,引導孩子對事情進行思考。孩子向自己尋求幫助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延長孩子思考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捋清自己的思緒。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2.調整任務的難度。

父母在給孩子佈置一些任務的時候,首先是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態,適當的對任務的難度進行調整。在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父母可以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思考,引導孩子將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孩子較為熟悉的掌握之後,就能夠自己做計劃了。

3.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很多孩子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原因在於他們害怕犯錯。所以父母要時常鼓勵孩子,不要因為一點小錯誤就責怪孩子,或者是給孩子貼上一些不好標籤。當孩子面對問題時,父母的鼓勵能夠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信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當孩子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會隨着提升。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第二步:找到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是由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所提出來的,他認為孩子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孩子本來就有的水平,也就是已經得到的水平。二是孩子將來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還沒有形成的水平,而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我們所説的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曾經説過:如果兒童能夠在最近發展區接受新的學習,那麼其發展更具效果,在這個區內如果能夠得到成年人的幫助,孩子將會更加容易的吸收單靠自己無法吸收的東西。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這有利於孩子快速的掌握新的技能,快速地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同樣具有三個步驟。

1. 父母要清晰認識自己的孩子。

這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父母在引導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之前,一定要對孩子有一個更加深刻和正確的認識,清晰瞭解孩子的興趣,學習能力,提升空間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想要對孩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裏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進一步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2.基於孩子現有知識,不斷推進。

最近發展區就是在現有發展水平將來的發展水平邁進,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引領孩子不斷追求從未知到已知,引導孩子去學習新的知識。在孩子學習的期間,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型的為孩子解答問題,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更新孩子的認知水平,實現自我突破。

3.鼓勵孩子分解目標,提高孩子自信心。

想讓孩子走出舒適區必然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也會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對這一大目標,某可以鼓勵孩子學會分解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自己能夠達到的小目標,這樣能夠不斷地滿足孩子內心的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看到自己不斷的完成一個個目標時,他們也會更奮進勃發,最終實現看似原本夠不着的目標,實現自我的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4 字。

轉載請註明: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