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00後畢業生捐贈全部獎學金,為鄉村孩子插上“飛向夢想的翅膀”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希望像蘇師兄帶着大涼山孩子們來武漢研學這種活動能成為常態,而非偶然的幸運,我捐贈的獎學金雖然杯水車薪,但願能成為一個好的開始。”6月18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典禮上,學校專門設置了一場特別的捐贈儀式,該校2023屆本科畢業生王若妍將本科期間所獲得的全部獎學金捐給母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學基金”(以下簡稱“研學基金”),加上她父母配捐的資金,共計10萬元,用以資助學校研究生支教團服務地和學校定點幫扶地區的鄉村孩子到武漢研學。

王若妍捐贈現場。 圖/九派新聞 周雨禾

【1】“49000+51000”

6門課程滿分、75門課程滿績,13項國家級、17項省級和46項校級榮譽,以專業與綜合成績第一名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連續3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21年成為當時全校唯一榮獲學校最高獎學金“文瀾獎學金”的大三學生,2023年榮獲人民網獎學金……這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韓新媒體學院電影學專業的王若妍大學期間的部分亮眼成績。

“獲得獎學金是榮譽更是責任,它讓我清楚認識到個人成長的背後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予的重要助力,也促使我將這份獎勵回饋給更需要的人,形成愛的鏈條。”王若妍如是説。

其實,早在2020年,王若妍第一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時,就萌生了把獎金捐出去的想法。

“獲得國家獎學金於我而言是一種鼓勵和肯定,但獎金對我來説沒有吸引力,我希望它能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於是她就想在畢業前找到合適時機把獲得的獎學金一併捐出。

今年年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屆畢業生、研支團成員蘇正民向學校提出成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學基金”的想法,用於長期支持研究生支教團服務地和定點幫扶地區的孩子來武漢研學,也為有意向捐贈的校友和社會好心人士搭建獻愛心的平台。5月初,蘇正民帶領大涼山的孩子們來武漢研學,途中與學校團委、教育發展基金會經過反覆論證、協商,設立“研學基金”。

王若妍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 圖/九派新聞 周雨禾

王若妍關注到蘇正民帶領大涼山孩子來武漢研學的報道,深受觸動。她主動聯繫蘇正民,提出把自己在校期間所榮獲的4.9萬元獎學金全部捐給他和大涼山的孩子,作為以後來武漢開展研學的資金。

蘇正民建議王若妍把這些獎學金捐到學校的“研學基金”,這樣不僅可以作為該基金的啓動資金,還可以覆蓋到更多西部地區的鄉村孩子。兩人一拍即合,説幹就幹。

王若妍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父親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贊同女兒的想法,還表示要配捐5.1萬元,和她一起“湊個整”。經過詳細瞭解相關程序,王若妍和父母將10萬元捐款捐到學校的“研學基金”,成為該基金捐贈“第一人”。

“我想成為一個愛的傳遞者,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研學基金’的捐贈隊伍中來。”王若妍説。

【2】“是蘇正民影響了我”

“是蘇師兄影響了我,讓我做出最終捐贈的決定。”王若妍提到的蘇師兄就是去年因畢業論文致謝感動全網的返鄉支教大學生蘇正民。他們是在2021年參加學校“文瀾獎學金”答辯時認識的,彼時王若妍被蘇正民的故事所感動,當時在心裏就決定,如果得到“文瀾獎學金”,就要捐給蘇正民和大涼山的孩子們。

雖然王若妍和蘇正民的成長曆程不同,但兩人都熱愛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經常圍繞如何做好志願服務而交流。

在當年學校舉行的“典贊青春”頒獎典禮上,兩人又都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發言,“師兄給我傳遞了一種新的人生目標,我以前想的是怎麼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與師兄長時間接觸後,我把如何在自己變強大的同時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作為人生道路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2月1日,就在頒獎典禮籌備期間,王若妍從蘇正民的朋友圈得知大涼山有一位小朋友因車禍撞斷了腿,急需籌款做手術,此時她恰好收到一筆2000元的科研獎金,她毫不猶豫通過微信轉給蘇正民,還表示等籌款方案定了還要繼續號召大家一起捐。

2022年,蘇正民火爆全網的論文致謝出來後,王若妍第一時間看了並轉發給家人和親朋好友。“人在成長中應當不斷回顧周圍人對自己的幫助,並且永遠心存感激。”這篇致謝給她最大的觸動是堅定自己與蘇正民形成接力,接續為學校、鄉村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五一”期間,王若妍關注到在武漢研學的大涼山孩子們説,這是第一次乘坐飛機、地鐵,也是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很興奮、很期待。這不禁讓王若妍想起17歲時,她的高中也組織來武漢研學的經歷。由於大家都是來自城裏並且都有過外出旅行的經歷,這趟行程大家並沒有那麼驚喜和新奇。這讓王若妍意識到,開闊的眼界和豐富的經歷對鄉村孩子的重要性。

“對比之後,我希望讓這樣的活動能夠多開展一些,不僅僅是幾位被選中的孩子,而應該常態化,覆蓋更多的孩子。”即將畢業,王若妍想用她的獎學金為更多鄉村的孩子們插上“飛向夢想的翅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典禮現場。 圖/九派新聞 王佳箐

【3】“儘自己所能幫助那些不那麼幸運的人”

王若妍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家庭。從小父母就教育她,要認識併成為自己,鼓勵她趁着年輕多嘗試,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你要清楚哪些是通過個人努力得到的,哪些又主要是因為幸運得到的。對於那些因幸運帶來的東西,要學會感恩,並且時常要想着儘自己所能幫助那些不那麼幸運的人。”王若妍説,這是父母對她影響最深的一句話。

她的父親是一位老黨員,經歷過3次大型手術,這讓他常懷悲憫感恩之心。自參加工作以來,他的父親每年都會參與無償獻血,即使在剛參加工作、收入微薄時也一直參加資助活動。“在父親眼中,他最看中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對國家和社會福祉是否有價值。”這種價值觀深深地影響了王若妍。

“獻血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小時候,父親帶我出去玩,看到哪有獻血車他就過去獻血。”父親獻血時就會讓王若妍在旁邊看,用身體力行告訴她,我們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像血液、剩餘的錢財、用不到的物資,如果能夠採取一些合適的方式,像無償獻血、捐款捐物、義賣等等轉贈給有需要的人,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在當時的王若妍心裏埋下了一顆熱愛公益、熱心助人的種子,並逐漸生長髮芽。

從小學起,王若妍就開始做些義賣的志願服務。中學時,她參加慈善義演,將收入捐贈給鄉村小學建圖書館,這也讓她感受到自己的才藝和體力可以轉化成幫助他人的實際力量。高中時,她想成為一名鄉村音樂教師,讓更多孩子能夠乘着歌聲的翅膀去遠方。王若妍説,後來因為高考前頻繁失聲、嗓音受損、高考政策突變等一系列原因,最終她進入了電影學領域。

進入大學後,王若妍仍繼續做志願服務,累計參加4次無償獻血,4次作為隊長帶領團隊開展返鄉志願服務,4次主持社會實踐,年度志願時數超200小時……她用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為鄉村振興助力。

這個暑假,王若妍將和同學們組隊一起去學校定點幫扶點鹽津縣支教,利用專業優勢和美育特長,為教育鄉村振興做點實事。她表示,到人大讀研後,她和父母還將持續關注並支持“研學基金”的發展,也向蘇師兄以及身邊所有有愛心的人一樣追逐光、成為光、散發光,接力將愛心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通訊員卓張鵬 九派新聞記者 王佳箐 周雨禾 實習記者 周媛 司芒芒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