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地方執行“雙減”政策時需採取穩妥措施,不宜“急剎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熊丙奇
“雙減”政策影響大
《意見》規定:“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
《意見》還規定,“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嚴格規範培訓機構培訓服務行為,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政策一出,引起了網上熱議,而一些培訓機構比如新東方、高途課堂等的股票也是應聲大跌,甚至一些頭部的培訓機構都傳出了裁員等消息。
執行需採取穩妥措施
對此,記者也採訪了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針對雙減政策的影響,熊丙奇介紹説,“按照規定,校外學科類培訓不能進行資本化運作、還有不能上市融資,如果機構的主營就是學科類培訓,那麼上市機構就可能面臨退市。如果一家機構也有非學科類業務,那你就需要剝離掉你的學科類業務,要麼退市要麼轉型,所以説對上市機構來講影響是巨大的。同時,對於準備上市的機構,上市工作就關閉掉了。”
對於普通的培訓機構來講,“雙減”禁止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如果規定落實到位的話,培訓機構的學科培訓空間就大大壓縮掉了,因為大部分機構其實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於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週一到週五的培訓量是很小的,另外學校現在推行課後服務。”
對此,熊丙奇説,政策執行下來影響巨大,必須要有穩妥的政策,因為牽扯到從業人員以及消費者的退課等問題。他説,希望各地在執行的時候,根據現實的情況,採取穩妥的措施,而不能採取急剎車的方式。
“目前看來,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假如孩子有培訓的訴求,就可能會轉到私教、家教等,這需要拿出解決方案。”
可能存在合法機構轉成“一對一”的問題
“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治理擇校熱、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這是一個全面的系統性的改革。”熊丙奇認為。
培訓機構來講可能就面臨一個轉型的選擇,熊丙奇説,培訓機構有一定存在價值,不管學校的教育如何個性化,都無法滿足所有家長的教育需求,而培訓本身就是滿足差異化教育需求,“如果不遵循差異化的選擇,可能會導致合法的培訓機構轉到一對一的問題。”
一些學科類教育機構可能要轉型到藝術、體育和綜合實踐等非學科培訓,但是要轉型到這一塊也不是很容易的,“因為這塊的教育已經有培訓機構在做了,轉型進去的競爭就很激烈。”按照“雙減政策”面向高中生的學科培訓,要參照義務階段的學科培訓進行監管,熊丙奇認為還是要考慮現實情況,“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於校外培訓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高中情況本身也複雜,比如説藝術生,藝考在外面培訓是允許的,學科類的教育在學校裏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
“必須結合現實情況進行新的治理,然後才能實現良善治理,我們治理的目的不是説要打倒培訓機構,國家也沒有説培訓機構不能進行,而是要合法合規進行,在規定的時間和範圍內還是允許學科類的培訓存在,這是滿足學科類差異化選擇的需求,治理的時候必須要採取穩妥、理性的治理方式。”熊丙奇總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