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4月1日,那時西方還沒有誕生愚人節,不過北宋的人民,倒是真真切切的過了一回“劫”。宋徽宗、宋欽宗,十萬汴梁的工匠,以及無數的金銀財寶,在金人的押解之下向北而行。也正是那一天,作為世界中心的汴梁,原本百萬人口的盛世天朝一夜之間成了斷壁殘垣,人口僅剩不足萬人。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金人“殺人如刈麻,聞臭數百里,淮泗之間亦蕩然矣”。那一天,史稱靖康之難,北宋由此宣告滅亡。
老宋之前就做過一個比喻,金人在北宋點了一份全家桶,把 “徽欽二帝”及子嗣,全部打包帶走。然而,作為徽宗嫡子,最早一批送給金國做人質的趙構,反倒是跟“徽欽二帝”以及一眾兄弟慘死異鄉的遭遇不同。他不僅從金人的魔爪下逃了出來,還建立了南宋。
説來好笑,趙構當年弓馬嫺熟,處變不驚,金人認為他並不是什麼大宋朝養尊處優、貪圖享樂的皇子,而是武將的孩子,於是一直認定他是個“西貝貨”。也可能正是這種想法,金人放鬆了對趙構的看管,讓他於萬難中逃出生天。後來,趙構在臨安建都,創立了南宋,宋金兩國開啓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對峙。
有趣的是,宋金兩國,這對有着血海深仇的宿敵,除了在南宋初建時,完顏粘罕率十萬大軍追擊趙構,在黃天蕩被韓世忠圍困大敗,雙方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裏,並沒有爆發什麼大規模的戰爭。這不由讓人思考,是為什麼呢?
老宋認為,想要弄清這個問題,就需要回顧一下當時的社會狀況。接下來,老宋就帶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那時,南宋初立,社會制度早就在戰亂中被破壞殆盡,農耕生產更是無從談起,沒有能力北伐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趙構也明白,南宋初立百廢待興,要是此時再發動戰爭,無疑是以卵擊石,窮兵黷武,甚至是自掘墳墓,比起虛無縹緲的復國大計,還是吃飽比較重要。
在這亂世之中,為了迅速恢復民生、發展經濟,趙構實施了一套讓人意想不到,但是成效顯著的治國策略——靜以鎮之,清淨為國。這跟老子的“無為而治”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趙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了一系列利民開放的市場政策:
第一,百姓可以在南宋領到耕地,貸款買到耕牛,本金八年還清,前三年免租;第二,流民則可以貸款買種子、買農具,紹興三十年前免除一切賦税;第三,商業方面,開放了除鹽、鐵、茶之外的所有領域,並且在全國範圍內販運糧食、農具、耕牛等大宗商品的商户免税。
值得一提的是,高宗一朝34年,他始終未對流民收取賦税。老宋覺得,亂世之中,只要能給百姓一絲活下去的希望,他們就能創造一個奇蹟。
在老宋看來,也正是這些利民政策,在短時間內聚攏了大量的人心,本已定居北方的漢人,在看到希望之後,紛紛大量南遷。有了這些足以改變世界的人力資本,江南一帶的生產不但很快恢復,還迅速達到了新的巔峯。
不過,世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對宋金兩國而言,同樣受用。前一秒,你殺了我八輩祖宗,我跟你不共戴天;後一秒,雙方進行貿易,有錢賺,我們就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
單方面來看,南宋在趙構的治理下,經濟狀況迅速恢復,並且達到了新的巔峯。由於經濟高度發達,隨之而來的是,科技發展也呈現出井噴的態勢,將瓷器、漆器、寶船、紡織、圖書、冶鐵等各方面都推向了世界至高水平,全球貴族對於跟南宋交易趨之如騖。反觀金國,雖然在靖康之難時,擄走了十萬工匠,但是人心不順,加上他剛從原始遊牧部落狀態脱胎不久,始終不能形成冶鐵鑄幣產業。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老宋要強調金國沒有鑄幣的能力?
因為,當時的南宋就跟今天的美國一樣,它的貨幣在全球範圍內流通。而周邊國家,像日本、高麗、大理、吐蕃、西夏、甚至是印度、北非,基本沒有獨立的貨幣體系。據《宋會要輯稿》中記載,南宋有一個交易習慣,所有進入南宋販賣貨物的外國人,都必須使用銅錢。
其他國家沒有獨立的貨幣系統,也就意味着對外貿易中沒有統一的貨幣標準,為了公平交易,此時的南宋銅錢,成了跟美元一樣的世界貨幣,被全世界所接受。
南宋貨幣制作精美,很難仿造,加上全球的貴族都需要購買南宋的高級產品,必須用銅錢與之交易,這就造成了南宋貨幣不僅全球通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南宋銅錢在海外的購買力,遠高於國內,也就是説,只要能把銅錢運出國,那就能發財!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金國,金國沒有高級產品,只有牛、馬、羊等初級產品,它需要銅錢來購買南宋產品,進行貿易。而金國不能鑄幣,為了交易又不得不使用銅錢。然而,從宋朝的角度來看,宋高宗並不願意跟他們進行交易,更不希望銅錢流入金國。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金國在政治、軍事方面給宋高宗施加了不小的壓力。而高宗迫於無奈,只能答應雙方在特定的場合(榷場)進行交易,但是隻能以貨易貨,禁止銅錢外流。
但是,高宗忽視了人的本性。商人本就是逐利動物,銅錢在國外,自帶三四倍盈利空間,你又怎能禁得住?南宋銅錢在國外的購買力是國內的三四倍,加上金國為了獲取貨幣,一再壓低產品的價格。就拿食鹽而言,金國給出的價格,低於南宋官方價格數倍,加上三到四倍的購買力,這其中的利潤,何止數十倍?有了利潤,有些人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例如——南宋軍隊!
接下來,老宋再談一下南宋的軍隊。
南宋的軍隊,是由各地的勤王(民兵)拼湊而成,除了岳飛的軍隊吃皇糧之外,其他的都“自負盈虧”。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商人逐利,軍隊也在私下進行走私。
高宗年間,南宋軍隊大範圍參與了邊境走私,前期集中在食鹽,後來居然連軍械、火藥都開始販運。而這類案件,當初是由縣令衙門來辦理,由於事件愈演愈烈,朝廷下令把此類案件全部轉交給三司軍法監察部門。紹興23年(公元1153年),三司查貨了一起南宋軍方艦隊,所有的兵船居然全部被改為了走私商船!
而對於南宋軍隊走私這種行為,金國則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金國國君安排佈防在淮河一代的軍隊,出面為南宋護送食鹽,同時承接南宋方面的銅錢、糧食等必需品。
嘴裏都是“靖康恥,猶未雪”,現實中都是“金錢恨,何時滅”,如此軍隊還想“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為什麼在靖康之難後的一百多年中,宋金軍隊經常交戰、互相投降,摩擦雖多,但很難見到大規模戰爭?
因為雙方軍隊,早就結下了深厚的金錢友誼!
如果,在這次貨幣爭奪中,南宋的緝私力度再強一點,邊境軍隊都嚴格執行朝廷命令的話,南宋或許還有救,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也許。
南宋經濟發達,但是所有人只認錢,沒有強有力的軍事力量做後盾,這些繁華景象也只會曇花一現。真正滅亡南宋的不是四周環伺的強敵,而是人性中面對利益彎曲的脊樑。
你要説,宋高宗昏庸嗎?老宋覺得一直不這樣認為,他在位34年,一手把廢墟中建立的南宋打造成了人間盛世。但是,他開放了市場,所有人都逐利於世,卻缺少了強有力的管控。為了錢,大家迷失了本心,喪失了鬥志,也忘記了家仇國恨,這大概就是市場的原罪吧......
參考文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會要輯稿》《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續資治通鑑長編》《金史·食貨志》《金史·卷四·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