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學界,一直有一個被大家公認,卻又無法絕對證明的問題,那就是唐史的篡改問題。
很多史學家認為,唐朝歷史,準確來説是有關李世民的一些歷史,其實是經過篡改的。哪怕是《舊唐書》或者《新唐書》這種正史,部分記載也是有問題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其實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李世民得位不正所致。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並不是合法繼承來的,而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從哥哥和父親的手裏搶來的。
既然得位手段不正,李世民自然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理由更加充分一些。所以,李世民即位之後,就做了很多事情,去儘可能的影響史官,讓史官筆下的歷史對自己更有利一些。李世民的這些舉動,都是史書上可以查到的,並非後人作偽。尤其是唐朝開國的某一部分歷史,其實就只有李淵、李世民和李建成這父子三人知道。後來李建成被殺,李淵退位老死,知道真相的就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自然是李世民怎麼説都對了。
但是,後世史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卻仍會找到很多證據,證明李世民篡改了歷史。而在這些證據當中,有一本書的存在,是最直接的證據!
這本書,名叫《大唐創業起居注》。
那麼,這本書到底寫了哪些東西,才會讓後世史家知道李世民篡改了歷史的事情?他的作者,又是何方神聖呢?
1.顏氏學閥
要想解釋上面的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大唐創業起居注》的作者。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温大雅,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學者。
温大雅字彥弘,生於北周天和七年,比李淵小6歲。他出身士族之家,父親温君悠,北齊時即步入官場,任文林館學士。後來北周滅掉了北齊,楊堅又篡位建立隋朝,温大雅也就成了隋朝官員,曾擔任過泗州司馬一職。開皇末年擔任東宮學士,大業末年,因父親去世,按照當時的制度,暫時卸職回家守喪三年。
温大雅的這份仕途經歷,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值得説的。至少和那些真正的大官相比,這份履歷並不是如何出色,甚至可以説是顯得有些寒磣。
但是,温大雅的另一個身份,就很重要了。
當時隋朝士族集團,只要提到文教和家學,就一定首推顏、温兩家。説白了,當時顏温兩家,是大家公認的家學最強。
這很重要。
因為在隋朝的時候,雖然從楊廣開始,已經創立了科舉制度。但楊廣時期的科舉制,還只是一個雛形而已。當時的選官體系,還是以世家襲承為主。這種現象其實一直到了宋朝,還十分明顯。所以,當時某個家族的家學,如果達到了大家公認最高的地步,那就等於是學術領域的士族領袖,地位等同於今天全國人民都公認的大學者。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有一位學者,他的學識得到了全國的公認,而且大家公認他的學問是最高的,他對很多經典都有足夠的解釋權。那這個人或者這個家族的地位,該是什麼樣子的?
這樣的家族,或許在做官或者爭奪天下這些事情上,能力有限,但在學術界,勢力絕對大的嚇死人。
温大雅便是出身這樣一個家族,而且他本人更是這個家族當中的佼佼者,和其兄弟温大有、温彥博並稱為温氏三雄,相當於是温家在學術界的代言人。
當然,這樣的家族,往往也是醉心於學術,不願意去摻和那些朝堂爭鬥。這一點,從温大雅在隋朝的仕途經歷就看得出來。
不過,大業末年,隨着温大雅回家守喪,情況出現了變化。
因為温家祖籍在山西,回家守喪期間,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久居太原。而這個時候的太原,正好是由後來的唐高祖李淵管轄。當時李淵正在秘密籌備反隋的工作,對於温大雅、温大有這樣士族公認的學林領袖,自然不可能放過,以重禮邀之。温大雅兄弟二人,當時未必就真的想追隨李淵,但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所以也就只能加入到李淵的陣營當中,成了李淵麾下最核心的幕僚。
2.輔佐開唐
在成為李淵麾下的幕僚之後,温大雅憑藉自己的學識,很快就成了李淵的左膀右臂。不但被李淵聘為記室參軍,掌握機要,有點類似於現代的機要室主任。而且還幫李淵分析時政,籌劃方略,制定興兵起兵計劃等等。
大業十三年七月,李淵在太原起兵。憑藉多年的準備,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一路打到了長安,然後挾持代王楊侑為帝。又過了幾個月以後,江都政變爆發,這時的李淵也順水推舟,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
而楊侑禪位的這個儀式,就是温大雅主持訂立的。
這個工作,看起來並不是十分重要。但在極重禮儀的古代來説,卻是十分重要的。李淵登基之後,温大雅任黃門侍郎。這個官可以理解為是皇帝的秘書,工作主要就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這個時候的温大雅,顯然已經是身居李唐王朝的權力中樞了。
更為難得的是,當時他的弟弟温大有,同樣身在權力中樞,官至內史侍郎,相當於是宰相的副手。
兄弟二人同居高位,可以説是一時之佳話了。
後來,温大雅覺得兄弟二人同居高位,或許會遭人非議,所以就主動請辭,辭去黃門侍郎,轉任工部侍郎一職。後來,又因為李世民的邀請,擔任陝東道大行台、工部尚書等職。
再後來,因為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激化,雙方開始激烈的爭奪太子位。温大雅雖然不願過分插手朝堂爭鬥,但他的位置卻讓他不得不開始學會站隊。
當時温大雅所轄制的陝東道,位置非常重要。因為陝東道不但轄制洛陽、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區,相當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全境。而且當時李世民的絕大部分勢力,尤其是效忠他的軍隊,基本上也都在這個範圍內。而温大雅當時因為擔任陝東道大行台的職位,只能站到了李世民那一頭。武德九年,他奉命鎮守洛陽,全權統轄李世民在河南的嫡系部隊。
後世史學家猜測,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已經做好的周密的部署。一旦玄武門事變失敗後,李世民就會立刻逃往洛陽,然後藉助洛陽的嫡系軍隊,對長安發起強攻。而李世民麾下的猛將秦叔寶,之所以沒有出現在玄武門事變現場的名單當中,就是因為當時秦叔寶負責把守退往洛陽的道路。
而當時的温大雅,顯然就是李世民留在玄武門之外最重要的一記後手了。
好在,李世民最終在玄武門事變中取得了勝利,温大雅這記後手自然也就沒用上。不過,温大雅還是因功被升為禮部尚書,封黎國公。
貞觀三年,温大雅積勞成疾,病逝於長安,享年57歲,諡號為‘孝’。永輝五年,追贈尚書右僕射。
3.文字貢獻
温大雅在朝堂黨爭當中的貢獻,其實只是他對唐朝貢獻的一部分而已。
作為學林領袖,他的貢獻,其實更多的是體現在文字方面。
因為學識過人的緣故,温大雅從李淵太原起事開始,就一直作為李淵的核心幕僚存在。作為一個純粹的文人,他雖然不懂如何行軍打仗,但是在禮儀和著史方面,卻有極強的能力。
別小看這種能力。如果説,前線打仗的李世民、李孝恭等人,是在用鐵血手段統一中原的話,那麼温大雅這種人的存在,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增加李唐王朝的軟實力。
李淵攻下長安以後,温大雅主要負責參訂禮儀、贊劃機密的政務。而從武德三年到武德八年這幾年,他又相繼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屬記》、《今上王業記》、《大唐創業起居注》。這三本史書,成了李唐王朝不可或缺的文化軟實力之一。尤其是那本《大唐創業起居注》,更是成了後世所有研究唐史的學者,必須要接觸的書籍之一。
先説這些書的貢獻。
温大雅這個人,嚴格來説,其實並不算一個最合格的史官。一個合格的史官,首先是要公正無私,記錄歷史的時候,要本着絕對客觀的態度。但温大雅卻不是如此,他撰寫歷史的時候,有時會根據李唐王朝的需要來寫。
如果從一個合格史官的角度來説,温大雅的工作,無疑是不合格的。
但對於當時的李唐政權來説,這卻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個意義,在於‘正史’這兩個字。
比如在李淵起兵初期,為了更快的拿下長安,自然要求得北方突厥的支持。後世史家通過多種文獻得出結論,當時的李淵,極有可能是對突厥俯首稱臣了。這事在當時其實也不算什麼,因為北方的幾個勢力,如梁師都、劉武周、竇建德等,其實都和突厥有過來往。但問題是,等到李家一統天下之後,這就不行了。
作為天下正統王朝,怎麼能有向北方遊牧民族稱臣的黑歷史呢?
所以,温大雅的任務,就是儘量將這段歷史淡化,甚至是抹去。這樣的話,民眾就會更加承認唐朝的合法性。可以説,温大雅是用自己一生的學林清名,來換李家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光輝形象了。
不過,温大雅大概怎麼都沒想到,他所撰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這部書,後來會成為李世民篡改歷史的明證。
這部書,主要是記錄了從李淵太原起兵,一直到李淵在長安登基的這357天的歷史。因為當時温大雅身在中樞,而且又掌管機要工作原因,所以寫出來的很多史實,都是第一手的資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但是,在《大唐創業起居注》當中,明確記載了太原起兵是李淵的謀劃,並且記載了李淵在這一年的時間裏,都做了哪些事情。然而在《舊唐書》和《新唐書》這兩本正史當中,卻記載李家太原起兵,主要是李世民的功勞。
後世史學家大都認為,應該是前者的記述更為正確。至於為何《舊唐書》和《新唐書》會那麼記載,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李世民掌權以後,極力修改了這段歷史。而且有的歷史,是隻有他和李淵、李建成三人知道的。後來李淵老死,李建成被殺,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死無對證,任由李世民自己隨便説了。
不過,歷史的真相就是真相,李世民的掩蓋,也不可能徹底改變歷史。李世民大概也沒想到,昔日他最信任的一個大臣寫的書,竟然成了他千百年之後‘篡改歷史’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