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而我國也成為了二戰遠東的主戰場,抵抗着日本法西斯的入侵,瞭解這段歷史的人們,肯定熟悉接下來所要説到的名字,那就是日本最為精鋭的一支部隊,連首相都無權指揮的關東軍。
從20世紀初,日本對於中國領土的野心也逐漸暴露出來,1904年,日本在爭奪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當中獲勝,5月,日本又攻佔了遼東半島的金州,從而獲取了大連灣、旅順以及附近領土的租界權。
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對侵略中國的部署,日本將金州設立了關東守備司令部以及軍政署,對金州以及其他佔領區域進行軍政合一的統治,這也正是關東軍的由來,1905年,遼東半島被日本命名為“關東州”,在1907年,日本又在“關東州”駐紮了一個精鋭的步兵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隊的兵力,隸屬於關東都督府的陸軍部,這就是關東軍的前身。
1919年,日本將關東都督陸軍部正是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日本侵略中國的原計劃,還是想從中國東北打開缺口,對於這支軍隊可謂是十分的上心,數十年的發展以來,國內比較高質量的兵力,以及大量經過軍校培訓的基層軍官,都成為了這支部隊的主力、
1931年,關東軍出兵發,發動了精心策劃的918事變,大舉入侵,包括過了數年之後的七七事變,關東軍士兵作戰素質非常高,有着高度的服從性,槍法也非常出色,我軍也因為他們損失慘重。
在1932年,關東軍接到日本軍部的命令,除了駐防之外的任務外,還要負責防衞滿洲各要地及保護“帝國臣民”,以及應付蘇聯的勢力,從此關東軍的統治勢力由南滿擴張到了整個滿洲。
實際上到了後來,這支直接由軍部掌控的部隊,就連日本政府和首相都無法控制,1931年,日本政府命令外務省密切關注東北形勢,在1931年9月15日日本駐奉天領事電告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關東軍正在集結軍隊,領取彈藥器材,有在近期採取軍事行動之勢。”
幣原隨即代表政府和首相向陸軍大臣南次郎抗議,認為這種做法很有可能讓日本在國際上遭到不利的局面,天皇也諭令南次郎整頓關東軍軍紀。但是在1931年關東軍司令部還是自顧自的發動了918事變,9月24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了“不將事態進一步擴大”的方針,然而關東軍卻無視政府的決定,繼續擴大戰線,這也迫使首相若槻禮次郎帶領內閣在12月辭職。
從此日本軍部的軍國主義者對日本影響和掌控能力逐漸擴大,1941年,關東軍的實力得到了巔峯,這裏駐紮着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計有120萬的恐怖軍力,大部分都是日本陸軍最為精鋭的甲種師團。日本軍部實施“關特演”計劃,企圖大舉增兵配合希特勒入侵蘇聯遠東地區,但是還是因為日軍大本營將目標轉向太平洋以及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的失敗而放棄。
此後的關東軍,勢力便逐漸的衰弱,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慘敗導致大量的兵力被抽調南下,而新生的兵員也大多是臨時補充過來缺乏經驗的年輕人,盟軍的層層推進,又讓日本從關東軍裏抽調7個師團和儲備的三分之一戰略物資回到日本本土備戰。
1945年,關東軍數量已經縮減到了70萬人,戰鬥力更不如以往,隨着蘇聯的進攻,這支曾經一度是日本王牌的部隊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順風而潰,隨着日本軍國主義退出了歷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