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理化生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多是200年前的知識 ChatGPT來臨,或將學校教育逼到牆角

中國理化生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多是200年前的知識 ChatGPT來臨,或將學校教育逼到牆角

圖説:胡衞分享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理念 受訪者供圖

由民進上海市委、上海師範大學主辦的長三角教育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研討會昨天舉行。原本只是一場禮儀性、學術性的會議卻充滿了“火藥味”,多位發言者的話鋒直指當下教育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試圖找到新的破解方式。

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率先發言,連甩三顆“重磅炸彈”,直擊當下教育的種種瓶頸。第一,我們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始終重解答題目卻輕解決問題。我們的理科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量內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識,這些情況為什麼不能改變?第二,為什麼青少年的課外科普活動往往只停留在興趣層面,缺少科學知識、方法、技能和科學精神的培育?怎樣讓孩子從有興趣超越到有志趣,這個路徑還不清晰。現在中小學校園裏的科技設備越來越“高大上”了,但科創活動卻仍缺乏高思維、深體驗。第三,社會上出現了大量魔幻影視、魔幻遊戲和魔幻書籍,對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了產生了反作用力,對此,廣大教師和家長引起重視了嗎?倪閩景表示,思維多樣化是創新的本質,而科創能力是一項“童子功”,需要從小打下紮實的功底,因為這個“童子功”過了高中階段再練,就很可能來不及了。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教授的多個“詰問”也讓與會者頗多共鳴。他説,如果我們的教育改革僅僅是把很大的力氣花在教材的編排上,花在大綱和課程體系的調整上,這就夠了嗎?最近2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已經從一種“精英化”教育發展到普及化教育,但是,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夠更好的滿足人的發展需求且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呢?不妨去問一下,現在還有多少孩子每天能看看電視?有多少孩子每天能有自由玩耍的時間?為什麼社會上會有那麼多喜歡“激娃”的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普遍覺得壓力很大?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圍繞着考試、升學這個唯一目標,那必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減負”也沒有用。千萬不能忘了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這個根本。

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長三角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鬍衞更是直言,教育必須從民生的角度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仍面臨着一系列問題和矛盾。比如,教育需要提供公平的就學機會,但還需要多樣化的供給,需要國際化的教育視野,這樣才能充分滿足人民羣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再比如,現在政府特別強調要合規辦學,但如何解決學校發展的差異化問題、如何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呢?解決這些新矛盾就需要教育的不斷地改革與創新。又比如,現在全國都在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但如何處理好人工智能發展與教育評價滯後的關係呢?從AI到ChatGPT,一次又一次的信息技術革命,可以説已經把教育逼到了牆角,甚至可以説將來傳統意義上的“學校”都可以不要了,這就需要我們在課程模式、教學方法、班級組織形式乃至教育評價方式等方面做出全新的改變與探索。

那麼,教育的出路究竟在哪裏?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給出了一條路徑,那就是要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要從學歷導向轉向學歷和能力並重,還要從能力導向延伸到發展導向,要關注到人對美好生活、物質豐富和精神富足的需要,支持每一個人的終身學習。

“ChatGPT時代來了,未來的許多知識都是信息技術可以自動生成的。但是,試問機器能生成人的精神嗎?人的靈魂又將怎麼安放?”這是昨天研討會結束前給每位教育工作者留下的一道思考題。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江躍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理化生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多是200年前的知識 ChatGPT來臨,或將學校教育逼到牆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