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本校的同學,會被人“看不起”嗎?
文|學個習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考研,首先得選擇一所大學。
大學選得好,輕鬆上岸,大學選不好,再努力也白費!
考研擇校,可能最省事的選擇就是選擇“本校”。
主要原因如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於考生來説,對報考院校越瞭解,則考上的概率將會更大。
一是考生對本校的專業課比較熟悉
考研初試,除了公共課之外,專業課也很重要,也是容易拉開分差的一場考試。
所以,對專業課越熟悉,也越容易考高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如果有同學選擇了報考本校,那麼,專業課考試中的有些題可能就是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業。
因為,考研專業課的出題老師就是本專業的代課老師,所以説,這可能是外校考生完全不具備的優勢。
二是對專業課老師比較熟悉
這一點在考研初試時,作用還不是很明顯。
但是,等到考研複試時,好處就比較明顯了,外校考生只能有羨慕的份。
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直接會影響到考研複試成績。
如果,你在平時上專業課時,經常與老師有互動,時常“刷存在感”的話,面試老師可能都認識你。
那麼,你的複試成績能差嗎?
而更厲害的考生,不光認識面試老師,還可能參加過老師的課題,也相互瞭解,考研前就已經打好了招呼,在這種情況下,想當於是一種“內定”。
只要你過了初試,基本上就能夠被錄取,這一優勢也是外校同學不敢想象的。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雖然考本校優勢很大,也更容易,但是,很多同學都不太願意報考本校研究生。
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其實,考本校容易被“看不起”這種情況並不會出現在所有高校。
畢竟,你如果本科院校就特別好,比如,什麼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強勢“985”大學,那麼,就算是你考研考本校,誰敢看不起你?
而所謂的“看不起”,可能大部分出現在一些“雙非”院校,以二本院校居多。
因為,大部分同學考研,都會選擇比自己的本科院校至少高一個檔次的大學。
比如,普通二本大學的同學考研可能會選擇一些“211”院校,而“211”大學的同學,考研可能會選擇“985”大學。
比如,我的大學室友,為了圓自己的浙大夢,考研就考了三次,即使是他有機會調劑到本校都不願意。
好在通過努力,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名校夢。
所以,看得出來,考研選擇更好的大學,是考研界比較公認的一種做法。
正如有些人説的:“考研,如果考雙非大學,還不如不考”。
其實,這句話也過於絕對,在考研擇校上,特別是“雙非”生源的考生,還是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原則。
“雙非”院校畢業生考研擇校建議
一心只追求“名校”並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所以説,這一點是我們在擇校時,一定要避免的問題。
儘量選擇“複試佔比”比較高的院校
考研總成績是由初試成績+複試成績構成。
有些學校的初試佔比只有40%,有些是50%,而有些卻高達60%,乃至於70%。
如果初試成績佔比越高,則對於“雙非”同學越有利。
因為,你只需要努力將初試成績考得越高越好。
所以,在大家選擇院校時,儘可能選擇初試成績佔比高的院校。
這裏説的“風評”比較好主要是指學校不歧視雙非大學的考生。
考研,“歧視”雙非的院校雖然不多,但是,確實也有一些。
比如,2020年專業課嚴重壓分的西北某“211”大學,如果選擇了這種院校,你再怎麼努力,可能都是白搭。
所以説,一定要選擇那些風評比較好的大學。
結合地域傾向以及本科院校綜合考慮
選擇考研學校,儘可能選擇將來想要留下來就業城市的高校。
其次,一定要結合自己本科學校來考慮,還是之前説過多次的原則,比本科院校高一個檔次最為合適。
總之,一定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科學合理選擇高校。
感謝您的閲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