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人使用花唄未付過利息?那麼花唄到底從什麼地方賺錢?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對網民消費信貸使用情況進行了一輪摸底調研。調研顯示,一半以上網友表示日常有使用消費信貸、信用支付類服務的習慣,其中超9成用户在使用花唄。不過,大部分人看中的是花唄的免息期,7成以上人表示會按時還款使用花唄從未付過利息。
此次調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網民和多家從事消費信貸的企業及機構,調研羣體也涵蓋了60、70、80、90後等多個年齡段。以花唄為例,在用户額度方面,花唄的平均額度只有2000元,超過30%的用户額度在1000元以下。
在選擇非全額還款,涉及產生利息的用户中,目前花唄賬單分期的3、6、9、12四個種類中,有超過5成人平時主要以3期分期為主,實際手續費為2.5%。對此,有用户在調研中表示,可以把花唄免息和分期結合起來使用,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薅羊毛”。“能用花唄買的儘量用花唄買,因為能免息40天,實在不行的就分3期,有時再搶個免息券,每年的618、雙11,花唄薅羊毛都有了專門的各種省錢攻略。”
那麼,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一種奇怪地感覺,大部分人用花唄都不付利息,那麼花唄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説實在,我們看到大部分人用花唄,不用利息,實際上也是很正常的現象,花唄的邏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首先,我們要明白,對於商業銀行來説,信用卡產品實際上大部分人使用的時候也是不付利息的,信用卡最長有長達50多天的免息期,所以這個邏輯和花費的邏輯基本都是一樣的,花唄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類似信用卡的產品,其實其先消費後買單的模式本身也是類似於信用卡的模式。可以説這個商業模式的核心就是吸引大家來高頻的使用這個產品,就像信用卡是幾乎所有人最高頻使用的銀行金融產品一樣,那麼花唄也是大家最高頻使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當你高頻使用這個產品之後,你將會對這個產品形成長期的依賴性,一旦依賴性形成,你就有可能成為這個產品的長期用户,長期用户必然有很多的優勢,能夠幫助你給整個產品創造更多的價值。
其次,我們要考慮花唄實際上相當於一個流量的入口,這個解釋邏輯用互聯網的邏輯來解釋似乎是更加恰當的,從互聯網的邏輯出發,當你一個產品給用户形成了強大的用户聯繫,讓用户每天都去使用你的產品的話,那麼你將很容易將這種流量導流到其他產品去,我們看到就以螞蟻為例,你雖然用花唄,不怎麼支付利息,但是如果你要借錢用借唄,或者説你接着使用支付寶其他的大量產品的話,那麼必然會給其帶來收益,無論是花唄、借唄,還有大量的類似於餘額寶這樣的理財產品以及螞蟻財富這樣的理財平台,實際上你將會通過這些產品來給支付寶創造足夠的用户量,而且這麼高的流量,同樣也可以成為廣告等多種變現方式的集中處理的地方,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你願意去用花唄,雖然可能從支付寶的角度來看,沒有從花唄上面賺多少錢,但是實際上只要你用就可以給其帶來收入。
第三,我們要考慮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大數定律,根據28法則大部分的產品收入是由20%的用户所創造的,算有70%的人使用花唄並不支付利息,但是當足夠的數量足夠大的情況下,那麼剩下的那些願意支付利息的人就能夠給花唄,創造足夠的財富,這種東西是由短期和長期所進行的,共同的一種邏輯替代,所產生的是一種大數定律的產物,基本上大部分的金融產品都是大數定律。要花唄,使用的人足夠多了,那麼即使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給花唄,創造利潤就足夠創造夠大的利潤來支付整個產品,而且從產品的角度出發,互聯網產品有邊際成本遞減的趨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一個人用花唄和10個人用花唄,對於花唄,本身巨大的用户基數來説,並不會產生多餘的成本,所以在成本控制角度來説也比較簡單。
而且大家要知道互聯網的邏輯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了單,花唄既然能夠有大量的產品作為用户入口,那麼其產生的數據資產價值就遠不止從花唄身上賺一點小錢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