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閲讀理解的練習中,小學階段,如果老師給學生講了太多的公式和套路,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實際運用中是很難掌握的。套路和公式孩子們都能理解,但是面對問題和閲讀素材,很多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了。其實這是小學生語文思維和語言邏輯能力還沒有達到靠背公式和記套路來答題的能力,那麼針對語文閲讀理解中常見的問題,比如:學生抓不住關鍵詞,一篇文章讀完,不能準確找出關鍵詞和提煉主要內容,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的語文閲讀中去練習?重點句子能理解,但是不能準確作答,你的回答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開放性主觀題,總答不到關鍵詞上。我們在閲讀過程中,方法的缺失,不知道如何提煉概括是我們很多小學生常見問題。
根據這些問題,我們有沒有答題技巧?有,但是如何讓小學生理解並消化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熟練度,去運用到實際答題的練習中去?這個過程是最難的,高年級的同學在閲讀理解的問題,並不是需要大量地做閲讀理解的題目,而是真正搞清楚問題和技巧的應用。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不是一遍遍講解就能達到理解的目標,小學生在語文邏輯上的建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閲讀理解能力太差,還是因為我們對考點、閲讀能力、文字的感知力練得偏少。抓住每一次習題和練習,找到技巧才能提高閲讀理解的答題準確率。小島老師分享3個答題技巧,用具體的文字示例,幫助同學們一目瞭然。1、為什麼我們總寫不對修辭手法閲讀理解中,最常見的題型就是考修辭手法。小學語文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這是最常考的。還有排比、誇張、反問、設問等,為什麼同學們總是寫不對修辭手法,其實還是對修辭手法的理解不深刻。我們在學課文的時候,語文老師都會重點講解比喻和修辭。考試中,除了考具體的修辭手法,還會考作者用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表達的效果。這是更高一個階段的能力考察,分辨修辭手法尚且不熟練,就很難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練習。加強對修辭手法的辨析,在閲讀理解中,如何準確作答呢?這裏有兩段話:
例:“雨後春筍紛紛從土裏探出頭來。”這句話採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答:這句話採用的是擬人修辭,作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後春筍從土裏鑽出來的樣子。
例:“紡織娘在吱啊吱啊地唱歌。”寫出這句話的修辭手法?説一説這麼寫好在哪裏?
答:這句話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紡織娘的叫聲。
同學們看到這兩段話和問題,是不是有一種問答很簡答的感覺?那麼在考試中,考察修辭手法和作用,有可能會用選擇題的形式:以下對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正確的一項,這就需要我們同學們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準確地去判斷。在日常練習中,我們可以根據課文練習,找出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閲讀任何一段文字描寫素材,也可以先找修辭手法,並説一説這樣的描寫的作用。對於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就是這一點:讓描寫的對象更生動形象,讓文字更有趣更豐富。答出這兩點來,不用背公式,我們依然可以得到高分。2、特殊詞語的解釋和用法回答技巧在課文講解中,語文老師經常會強調,找出關鍵詞,體會一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同學們能夠準確找出,但是在考試中,就找不到了。其實還是對文章的理解有欠缺,我們抓不到緊扣主題的詞彙,對詞語在句式中的用法判斷不清晰。比如這兩句話:
例:“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2億4000萬年前。”這句話裏的“大約”可以去掉嗎?為什麼?
答:不能去掉,因為“大約”表示估計。去掉了,意思就與事實不符,語言就不準確了。
例:“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這句話裏的“很可能”可以去掉嗎?為什麼?
答:不能去掉,“很可能”表示估計、猜測,去掉的話就表示鳥類一定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了,意思與事實不符,語言就不準確了。
同學們是否能體會到呢?大約、左右、也許、可能、大概這一類詞語,表示了判斷,但又不是最精準,可是在説明文閲讀理解中,最喜歡考一些關鍵詞的作用。這些特殊的詞語,隱藏很深,如果不仔細閲讀,我們很難發現它們的作用,如果考到這一類詞語,我們一定要準確找出來,它們的作用只有一種那就是看似表達的是估計、猜測的意思,但作用是讓語言更準確,表達的意思更精準。説明文的考試,越來越多地體現在高年級語文閲讀理解中,閲讀説明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語言的把握不精準,就很難理解和得分。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可以多讀一讀產品的使用説明書一類的説明類文字,提高自己對文字的精準理解。3、請你説一説、談一談,怎樣説和談能得高分主觀題中,低年級的同學最怕碰到的是,談一談想法,説一説感受。明明文章是可以讀懂的,講了一個小故事也能理解,但是一到談想法和説感受的時候,就不知道寫什麼了。這還是因為我們沒有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無法去深刻理解故事背後的道理。缺乏閲讀內容的道理認知,其實還是和這一類題目做的練習太少,我們的閲讀量積累得還不夠有關。
這一類題目考查的都是同學們對文字的感知,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懷、故事講了怎樣的道理,是需要同學們熟練組織語言去答題的。答題的技巧需要我們先把説明的方法或者故事簡單説了一個什麼事,先寫出來,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比如:故事講了小青蛙在井底望天的故事,表達了我們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做井底之蛙,只看到片面。關於閲讀理解的常見問題,這3個技巧,你學會了嗎?歡迎留言評論。